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10/01 12:43:00瀏覽698|回應0|推薦25 | |
米芾 盛製帖 賞心 所謂“唐人尚法,宋人尚意”,追求主觀感受及情緒自然的表露,為宋人書法的主要精神,亦可以說是對唐人書法崇尚法度之反撥。書史歷來即以「蘇、黃、米、蔡」四家,來標誌宋代尚意書風的時代特徵。 米芾生於宋仁宗皇佑三年(1051年),為四家中年紀最輕者,在徽宗朝時曾受召任書畫兩學博士,兼善書畫且精於鑑賞,對於書畫品鑑也有其獨到見解。其山水有“米家雲山”之稱,而書法精通古人筆法,得力「二王」甚多,宋元以來評價亦高,追隨效法者歷代尤多。 米芾《盛製帖》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此帖為米芾行草手札,雖僅有五行,卻能顯其自若隨意之書風。且看全帖,寥寥幾行,最後一行之“天啟親”三字,斗大於其中,應最為人之側目;相較於前四行,此行行筆迅猛豐厚,同時略帶澀筆,細觀之,那“天”頭橫畫而下,連續三個側鋒轉折直洩至“啟”字,爾後乾墨緩筆於“親”字結束,這急速直下之運筆轉使,筆鋒盡用,就猶如米芾自己所稱「刷字」之精神的體現。而那連筆一氣呵成的筆勢,實得意於王獻之的「一筆書」。此外,本行與第四行之間的行距,幾乎尚可寫下一行字,這空出的一行之距,其實是米芾為使章法(空間佈局)形成左舒右密的對比效果,使“天啟親”三字遽然變大,藉由三字的誇張化來取得與右半邊平衡的視覺量感。 相較於“天啟親”的圓勁的筆勢,前四行行草相間的結體,則趨向一飄逸輕快的體勢。首行結字尚平穩端正,僅“製”、“日”二字字勢略帶傾側,但整行字距的疏密也開始有節奏產生。第二行由“為”至“得”連筆雖不多,然墨色由潤轉枯的變化,仍可見行筆承接連貫的筆意,最後的“前”字,重新沾墨的圓潤亦將筆趣帶往下一行。從第三行開始,行筆略微增快,結字章法之奇正變化也更具豐富。尤為精采的第四行,首將“也”字取向偏左之勢,“ 另外,在相似用筆的造型,米芾盡量皆力求多樣,如“盛”、“藏”、“感”、“識”、“見”、“光”等字的鈎畫,有“盛”、“識”無鈎帶有游絲,有“感”、“藏”之無鈎,而“見”、“光”則一為乾淨的鈎出收筆,另一以彎弧之筆勢盡放而出。 總觀全篇,字勢、章法變異多端,這些用筆似有表情地展露其姿,是米芾化造型、線條為個人情性的率真表現,是米字追求奇縱幻化之精神象徵,更是人稱「米顛」書風之魅力所在。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