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無畫處皆成妙境
2007/11/15 09:08:28瀏覽1178|回應2|推薦21

無畫處皆成妙境

「虛白」的運用,在中國繪畫中可說是一極普遍的觀念或處理方式,作為畫面元素的意義,自不同於西方繪畫為背景或未完成的留白,而是具備精神性的存在,透過虛實相生來意化或虛擬畫面空間外的意蘊,因此,有所謂“無畫處皆成妙境”之語。

所謂“大成若缺”若以中國繪畫的觀點來闡釋,不圓滿的的意象,其中之意味更具深刻。「虛白」看似不確定、無以實見,也正因如此,反而可含納更多之意會與想像空間。清代趙執信在《談龍錄》中記載王士禎論詩的一段話「詩如神龍,見其首不見其尾,或雲中露,一爪一鳞而已,安得全體?」神龍本飄忽不定,恍惚屈伸,使顯其神妙之態,若欲將之詮釋為繪畫,還真不能全龍具見,歷歷在目。南宋畫家陳容《九龍圖》是為一佳例,其中一幅雲霧遮掩龍身僅見龍首,雖龍未盡現,隱沒於捲動的雲氣裡,龍的神氣早已不言而喻。

  陳容《九龍圖》

「虛白」可以是雲水、天際的暗示或象徵,而作為畫面意境的深化,也有其表達難以言狀之情的效果。如馬遠《寒江獨釣圖》空闊渺茫的江水(虛),獨見一扁舟釣客(實),清空中淡出一深邃空靈的境象,似乎亦暗喻了釣客或作者孤寂的內心世界。

  馬遠《寒江獨釣圖》

又如南宋的愛國畫家鄭思肖,畫蘭多不畫土,畫面空盪僅見墨蘭幾株,有人問其為何?他回答說:「土為番人奪,忍者耶?」他借畫面的空白,以隱喻蘭花不著土、無根,如其故土盡失、亡國喪家之身,在此「虛白」又是一亡國之痛的象徵。

中國繪畫的「虛白」,雖源於釋、道家“真空妙有”、“有無相生”的概念,然隨著文人畫發展的逐漸成熟,「虛白」或去繁就簡的觀念,亦轉化為特具個人精神性的處理方式,如常以「一河兩岸」之形式出現的倪瓚,那空曠潔淨的江面,就如其孤傲個性象徵。

其實,虛與實為一種矛盾統一,兩者相生相發的作用,實為中國繪畫生機活力的所在,有以實映虛的手法,當然也有藉實帶虛的方法。在宋代畫院曾有一院試考題“踏花歸去馬蹄香”,應試畫家只畫幾隻蝴蝶(實)跟著奔馬的馬蹄,就絕妙的將花香(虛)帶入畫中。藝術本為有趣之物常藉由些不經意的巧思傳遞各種的想像或情思,而虛與實的變化即為一例,除了畫面的空間處理外,像是筆墨、造型或色彩等亦能所見,在此恕不再贅言,留給看家慢慢細心去“心”賞。

( 創作另類創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回應文章


無畫處皆成妙境
2007/11/18 16:15

總是來吸收養分...滿載而歸 ! 感恩喔!

蝌 科(weikuo) 於 2007-11-19 16:28 回覆:

^ ^


劉姐【珍辰】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兩人相處留些…空間
2007/11/16 14:10

這時空的留白…可以幻化成思念…所以小別總是勝新婚哪

順心平安!

蝌 科(weikuo) 於 2007-11-19 16:26 回覆:
此解頗具  心 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