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1/23 23:08:06瀏覽285|回應0|推薦0 | |
把院長當在縣長作 勤下鄉佈樁腳 外加一個背棄專業的水利署長 想治水患....就省省吧 中國時報 2007.01.23 地球暖化所引起的全球氣候異常問題,今年冬天更明顯:上周美國受到暴風雪肆虐,一向溫暖的加州海灘,甚至罕見的飄下大雪;在俄國卻是碰到超級大暖冬,往年這個時候,莫斯科的氣溫應該是攝氏零下十幾度,去年一月莫斯科氣溫狂降到攝氏零下卅度,冷得跟西伯利亞一樣,攝氏八度的氣溫讓克里姆林宮不但看不到雪,連莫斯科河也不結冰,樹葉還提早發了芽;在歐洲,從英國、荷蘭到法國、德國北部這一大片地區,上周末都遭到時速一三○公里的狂風侵襲,造成至少二十七人喪生,不但到處屋毀樹斷、行人寸步難行,海陸空交通更是亂成一團。氣候異常混亂,動物也受不了,許多北極熊因為不夠冷,根本無法冬眠。 台灣也跟著地球發燒!中央氣象局統計,台灣地區從一九九八年到二○○五年,年平均氣溫連續九年高於全球氣候平均值,也是台灣氣象史年平均氣溫偏暖持續最久的紀錄!台灣位處於亞熱帶屬於海島型氣候,全球暖化對台灣可能造成的影響,莫過於水患及缺水兩大問題。 十多年來,台灣的自然環境面臨了前所未有的考驗,從賀伯颱風、九二一震災,到艾莉颱風、敏督利颱風及七二水災,再再都重創著這塊土地,旱澇頻仍,降雨頻破紀錄,年復一年,土石流的發生成了常態,家園破碎,崩塌的山林,潰堤的河川等水患問題奪去了不少人命,更造成很大的天然災害損失,成為嚴重的民瘼。 為解決長年的水患問題,行政院提出了八年八百億元解決台灣易淹水地區水患治理計畫,然而在朝野立委競相加碼之後,行政院不得不擴大預算,立法院也在去年六月通過了一千四百一十億元的治水預算。面對氣候異常不斷擴大,一四一○億元治水預算是救命錢,一分一毫都必須花在刀口上,發揮最大的效用。然而從中央,到地方,如此龐大與冗長的行政體系,如果沒有嚴格的計畫與監督,將可能造成錢花了,但是水患依然不斷的發生…。 時報文教基金會從治水預算形成之初,就不斷舉辦相關座談會,提出治水建言,日前邀請學者專家拜會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呼籲相關政府部門,值此關鍵治水之際,推動全民共同參與監督體制,以兩千三百萬人的力量,防範任何可能的疏漏,讓任何意圖將這筆血汗錢湧進口袋的人無計可施,切斷治水資源被分肥的疑慮,揮別水患。 雖然這項治水已經啟動了,但由於社會對這項治水計畫仍有疑慮,而在長達八年治水過程中,如何建構一個標本兼顧,更是治水成敗關鍵之所在,因此,我們贊成基金會所提出主張:為了化解肉桶分肥的疑慮,行政院應整合相關部會,並負治水成敗之責,重新檢視並完成治水綱要計畫,應堅持永續發展的核心價值,除了工程治水之外,更應提出非工程手段包括產業政策、土地使用的調整等,減少過分依賴工程手段。 而治水政策及綱要計畫必須進行政策環評,同時盡速完成國土計畫相關立法工作,從國土保育角度,思考治水,而非頭疼醫頭,腳痛醫腳。在預算編列上,第一期預算已經通過立法院,但仍應嚴格審核。第二期計畫則必須依照綱要計畫編列,徹底杜絕民意代表的不當關說。在面對全球暖化等課題日益嚴重的今日,各種破紀錄的降雨將不斷的發生,治水計畫必須建立專業對話,考量永續發展,加速修正相關法令與設計規範,不能依照過時設計的規範進行治水,否則只會徒勞無功。 可以說,建立一套完整的治水監督與民間參與體系已刻不容緩,除了在行政部門應強化民間參與及監督機制,以達到共同治理,永續發展的目標。立法部門亦應強化溝通及監督機制:立法院目前一年一次治水預算專案報告易流於形式,應舉辦相關聽證會,廣納專業及民間意見,民意代表同時應強化專業知識,尊重治水綱要計畫,讓專家治水,放棄民粹治水思維。此外,社會應建立監督立法院及地方民意機關之監督機制,以免龐大治水預算落入政治分贓。這都是我們看到地球暖化氣候異常之後,所應該採取的具體做為。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