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8/26 11:58:37瀏覽1794|回應0|推薦0 | |
中國時報 2008.08.26 暴雨增、小雨少 乾旱危機來臨 李宗祐/台北報導 中央氣象局、國家防災科技中心、中研院和台灣大學昨日共同召開「二○○八年台灣氣候變遷研討會」,國內學者專家針對台灣面臨氣候變遷問題發表最新研究報告。劉紹臣以「東亞地區降雨強度變化」為題,分析全球、東亞和台灣近百年來降雨變化趨勢。 專家分析 氣候暖化影響降雨 劉紹臣分析,受全球氣候暖化影響,世界各國暴雨(時雨量超過十毫米)發生頻率都有增加趨勢,但美洲地區僅暴雨頻率增加,小雨(時雨量低於一毫米)發生頻率沒有太大變化。台灣地區則是近年降雨強度出現極端化的現象,小雨發生頻率明顯減少,暴雨頻率呈現倍數增加。 劉紹臣指出,台灣地區每年降雨量雖然會波動,但變動幅度不太大,平均值為二三一五毫米。值得注意的是,全年降雨時數自一九八五年以後呈下降趨勢,平均時雨量明顯上升,降雨強度在過去廿幾年增加三○%以上。 颱風暴雨倍增 已非偶發現象 他進一步分析,台灣地區自一九六五年後,暴雨發生頻率增加一○○%以上、呈倍數成長,「依這樣的變化趨勢,一百年就可能增加三○○%,非常、非常值得注意!」尤其是二○○一年到二○○五年,時雨量超過十毫米、廿毫米、卅毫米的暴雨,尤其是颱風期間的頻率,更呈倍數成長、增加一○○%。 劉紹臣強調,過去以為颱風期間的暴雨是偶發現象,但現在的發生頻率已具有統計學上的意義,從近年的統計分析,很肯定颱風暴雨增加已經是真的事情。而且有七成以上的把握與全球暖化有關,因為這種暴雨頻率增加的變化趨勢,在每個國家都很類似。 小雨明顯減少 將導致沙漠化 劉紹臣表示,這種現象若真因全球氣候變遷引起,現在暴雨發生頻率已增加一倍,以後呢?過去大家常用一百年或二百年迴歸周期可能發生的最大降雨作為水庫和水壩等水利設施設計標準,現在可能要全面重新評估了。 另一個讓劉紹臣憂慮的現象是,台灣地區小雨發生頻率明顯減少。他表示,這種現象在海峽兩岸和日本都非常明顯,台灣和中國大陸又比日本嚴重。過去四十年,台灣的小雨發生頻率減少約三○到四○%,中國大陸減少速度也非常接近台灣,但日本在過去一百年發生頻率只減少二○%。 劉紹臣強調,過去很少人把小雨發生頻率減少聯想到沙漠化現象,但他認為,小雨是土壤保持濕潤的重要機制,小雨頻率減少,就會使接近沙漠、半乾燥的地區沙漠化越來越嚴重;在台灣,就是乾旱問題會越來越嚴重。 他認為,台灣在廿一世紀初,多次因冬春兩季降雨偏少,梅雨季又晚到,導致乾旱頻傳;中國大陸四川常鬧乾旱和華北沙漠化,都與小雨發生頻率明顯減少有關。 2008.08.26 中國時報 曾于恆強調,這是根據兩岸三地分布在台灣周圍海域的海洋潮位觀測站自一九六一年到二○○三年觀測資料,與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IPCC)去年發布的第四次氣候變遷報告互相比較的結論,僅代表過去四十二年發生的現象,台灣海域海平面未來是否會依此速率繼續上升,現在不能驟下定論。 曾于恆昨日發表「台灣周圍海域海平面變化趨勢」研究報告,發現自一九六一年到二○○三年的海平面每年平均上升速率達二.五一毫米,為全球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一.八毫米的一.四倍。 曾于恆表示,衛星觀測資料顯示,台灣西南部海域海平面不升反降,每年以一.一九毫米的速率下降,其他地區分別以每年二.七五毫米到四.○五毫米的速率上升。但透過潮位觀測站,過去十年高雄沿海以每年六.七九毫米的速率上升,不但是全球平均上升速率的二.二倍,更凸顯台灣西南部地層下陷速率每年高達七.八九毫米。 10超大豪雨 集中近18年 學者︰全球氣候變遷造成(自由時報97.8.26) 〔記者許敏溶/台北報導〕台灣地區降雨屢創新紀錄,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劉紹臣指出,二○○○年至今,台灣地區發生暴雨(每小時降雨量超過 小雨天數驟減 乾旱機會大增 全球氣候變遷的影響不只是暴雨增加,劉紹臣指出,小雨(時雨量低於 下小雨天數減少不只是台灣獨有的現象,中國和日本也有類似狀況,中國長城以北區域沙漠化現象就是一例,而且中國情況遠比台灣嚴重。 氣象局資料也顯示,近來台灣地區劇烈天氣變動的確有明顯增高趨勢,氣象局預報中心技正陳雲蘭指出,從一九五一年至二○○六年,發生豪雨(日雨量 以台北測站為例,過去五十年來,平均每年僅有一天降雨達到豪雨,但是有八個年份出現平均每年降豪雨達三天以上,當中五個年份發生在一九九○年之後:兩個在一九九○年至兩千年間,三個更集中在兩千年以後。 建議官方提高預估降雨量 劉紹臣強調,全球暖化導致氣候變遷,對台灣影響將是水、旱災發生頻率提高,天候狀況也會更分明,也就是一旦下雨就會是暴雨情況居多;若不下雨,就可能發生乾旱,他建議政府應該做好相關因應措施,例如氣象局的預估降雨量要提高,下水道建設應更寬大,並視狀況做好水源調配,才能降低水旱災影響。 學者︰侵台颱風強度、數目都增加 〔記者許敏溶/台北報導〕全球暖化對各地氣候造成不同程度影響,文化大學理學院院長劉廣英指出,美國學者研究顯示,全球暖化使得大西洋颶風強度明顯增強,最近一年來從印度洋延伸到南海及巴士海峽的季風帶,導致亞洲地區不斷淹水,包括卡玫基重創台灣,都是氣候變遷導致季風持續旺盛發展,進而使亞洲水患頻頻。 劉廣英指出,目前並無研究西北太平洋颱風與全球暖化關係,但事實顯示颱風強度與侵台個數都增加,值得政府相關單位與民眾重視。 氣象局長期課長賈新興引述氣象局統計資料表示,從一九七一年至去年為止,每年約有二十六點六個颱風生成,平均約三點一三個颱風侵台,但最近十年來,西北太平洋生成颱風個數減少,侵台颱風個數卻有增加趨勢,過去四年共有九十九個颱風生成,卻平均有四點五個颱風侵台,今年光是七月就有兩個颱風侵台。更特別的是,生成颱風當中,強烈颱風比例有增加趨勢,侵台颱風都以中颱、強颱居多。 此外,全球暖化也反映在氣溫升高上,過去百年台灣地區平均上升溫度是全球平均兩倍。 氣象局預報中心技正陳雲蘭指出,台灣地區增溫與熱島效應有顯著關係,主因是都市開發導致綠地減少、柏油與水泥地增加,最明顯則是夜間增溫,又以夏季到秋季的南部,夜間增溫現象最明顯,原因是南部日照強又長,散熱不易所致。 暖化…台灣暴雨機會增一倍 【聯合報╱記者楊正敏/台北報導】2008.08.26 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劉紹臣研究指出,台灣地區出現「劇烈降水」的機會,比過去增加一倍,建議政府水庫、救災、下水道相關防護措施也要提高。 劉紹臣在台灣氣候變遷研討會上發表研究指出,一九六一年開始的十年間與最近十年相比,時雨量出現超過 全球氣候變遷的影響不止在暴雨增加,劉紹臣指出,時雨量 「小雨」可讓土壤保持濕潤,避免乾旱發生,劉紹臣指出,小雨減少原因,科學界了解有限。 他指出,小雨天數減少不只是台灣現象,包括中國、日本也有類似狀況,像是中國長城以北區域沙漠化現象就是一例,而且中國情況遠比台灣嚴重。 在豪雨頻頻出現的情況下,現有的防災作為,包括天氣預報,防洪設計、水庫保安等都必須修正。至於豪雨的原因,劉紹臣指出,現在科學家有七、八成的把握,應是暖化造成。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