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國寶惹塵埃 民族情感真脆弱
2009/03/05 00:58:55瀏覽552|回應1|推薦5

兩岸的中國人,都要多一點自信,走出被壓迫、被侵略的陰影吧!


2009/03/03 聯合報
南山雲/大陸讀者(北京市)
 
法國拍賣圓明園獸首,大陸官方反應可謂相當強烈。外交部在拍賣前發聲明,佳士得「傷害中國民族情感」,要求不得拍賣。拍賣完成後,國家文物局也宣稱要「制裁」佳士得。當然,政府之所以態度越來越強硬狹隘,恐怕跟大陸民意群情激昂、民眾高呼「國寶還朝」不無關係。

可是,如此「傷害中國民族情感」的圓明園獸首,到底是什麼「國寶」呢?

論年代,清代乾隆年間實在不算久遠;論設計,是在華西洋人的西洋風格設計,既不能代表東方藝術,又遠遜於真正的西方藝術;論工藝,其鑄工亦相當平凡,看不出一些炒作者說的「巧奪天工」巧在何處—只有歷史價值,見證過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國恥」,似乎才是它們引人矚目的原因。而僅有這點恥辱的歷史意義,卻乏藝術價值可陳的近古銅像,足以稱為「國寶」嗎? 以這些西式水龍頭為國寶,不怕被天下萬國笑話此邦無寶嗎?

究竟這些西式水龍頭,怎麼就變成中國國寶了呢?

第一次引起矚目的獸首收購是在二○○○年。當時有著中共高層與解放軍雙重背景的保利集團,在獸首拍賣前放言:一定不能讓國寶流失。這種在交易前,由買家替拍品拉抬拚聲勢的做法,在國際藝術品拍賣市場上實在是絕無僅有。果然,根據鄧小平的要求「先富起來」的這一部分人,就這樣把一九八○年代末成交價不到五十萬的三個水龍頭,買成了三千萬人民幣的「國寶」。

當時大陸也一樣是官方喊話叫停、民間憤怒抗議;不過似乎還沒有像這次要求「無償歸還中國」這樣態度明確。近日中國外交部評論圓明園獸首,用詞是「中國對這些文物擁有不可置疑的所有權」,還稱有關拍賣「有悖國際公約」。

可是筆者詢問法律界人士,得到的答覆卻並非如此。首先,現在的文物追討者並不能直接面對當初燒圓明園、拿走文物的那些人;其次,圓明園文物的真正所有者是清朝政府,而當代中國與清朝之間存在怎樣的政權與產權繼承關係,這在國際法中是一個空白。更何況直接繼承清朝政府的是中華民國,而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跨海分治曖昧現狀,又使這個所有權討論變得複雜萬端。

總之,圓明園銅首所惹起的塵埃,只是個「民族情感」問題。

近些年,中國人似乎越來越敏感:一面是過度自負,自詡大國強國;一面又過度自卑,時時抱著弱者的心態,千怕萬怕別人看不起自己,而中國的「民族情感」或「民族尊嚴」也似乎特別容易受傷。

幾年前立邦漆做了個廣告,中式盤龍柱刷了某種油漆,因為油漆夠滑,龍盤不住就掉下來了;結果大陸網民群情激憤,認為戲弄中國象徵、侮辱中國尊嚴。耐吉也做過一個廣告,NBA球星詹姆斯突破各種阻礙,挑戰自我,一路上各種動畫對手被他擊倒;只因其中一個看起來稍有點像中國道士,這則廣告就又「有損中國國家尊嚴」,侮辱中國民族感情。至於政治性事件,如德國、法國領導人會見達賴喇嘛,就更是傷害中國人「民族情感」了。圓明園小小獸首能掀起如此大的「民族情感」波動,又有什麼奇怪的呢!

作為中國人,筆者不明白我們的「民族情感」怎就如此容易受傷,中國人又從什麼時候開始變得這樣怯懦多疑、敏感易怒。所謂「弱國多國恥」,圓明園遭劫毀已有百年,日本侵華戰爭已有六十年,中國卻還停留在向侵害者抗議「你傷害我感情啦」的水準—而歐美要拍賣的中國文物還是照樣拍賣,日本要侵占的中國釣魚島還是侵占如常。

這次被炒作起的「國寶」紛爭,實在是一舉四失:一者又一次讓人重溫了中國軟弱可欺的近代歷史;二者讓全球知道,現在中國雖然GDP猛增、暴發戶眾多,卻依然毫無見識,以破爛為寶;三者在法理上的無理取鬧,又讓世界看到中國人不講道理、自說自話;四者平白喊了抗議而不能阻止拍賣進行,徒然顯示中國的無力。無論如何,這場自取四辱的鬧劇,還請儘快收場吧!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angzp&aid=2710393

 回應文章

Reed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圓明園馬首銅像
2009/07/14 05:16


香港富豪何鴻燊以港幣六千九百一十萬元的高價買下,捐贈中國


敬請人道支援 我卓越不群的母親

八旬阿嬤
【台灣司法◎人間煉獄】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