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年輕醫護人員的建議而今醫療環境愈發嚴苛, 民眾消費意識高漲, 健保局亦虎視眈眈, 動輒以核刪解約以挾制醫師, 然而醫界前輩, 原本為既得利益者, 並未能替年輕醫師舖好康莊大道, 反而常常成為敗事有餘的障礙, 因此建議年輕的醫護人員, 在走入醫院, 參與醫療團隊前, 要先做好準備, 提高警覺:1. 每天起床後, 做好心理準備再看病人(Well prepared), 過去在教會醫院, 每逢週會, 都先來一段晨耕, 由牧師上來念念聖經, 和大家一起禱告, 澄心靜慮, 再開始一天繁忙的醫療業務, 即使不信教的人, 也應該每天靜思反省, 沉思默想一番, 不可在毫無心理準備的情況下, 直接就跳入醫療戰場, 更不可以在徹夜狂歡後, 帶著暈頭轉向的倦容來急診上班. 2. 解釋病情口徑一致, 解釋病情是主治醫師對病患及其家屬的事, 住院醫師不必多事, 而多說多錯, 越描越黑, 宜少說多做, 但要認真聆聽主治醫師的解釋病情的方式, 擇其善而棄其短, 以為臨床訓練的一部分. 3. 主治醫師並非完全可靠, 須知醫術是一回事, 人格是一回事, 有些主治醫師並非正派, 收受紅包只能算小兒科, 有些會爭功諉過的, 不願為住院醫師的診療背書者, 甚至當著病患的面前, 羞辱住院醫師而洋洋自得者, 實為人格有缺陷, 最好敬而遠之, 且隨時小心, 免得不知不覺間被出賣. 惡劣的上司有時比病患更可怕, 特別是大難臨頭, 正是考驗品格之關鍵時刻, SARS期間所見多矣, 應多方探聽, 避免犯錯. 我曾經遇到一個主治醫師指著總醫師說, 昨晚的手術是這位醫師的傑作, 有什麼問題找他, 嚇得總醫師屁滾尿流, 從此值班時能不開就不開刀, 凡事皆照會各科處理, 同仁戲稱為”千百會”.話說回來, 對於自己不熟悉的領域, 或有存疑之處, 寧可多方查証求教, 安全第一.
4. 年輕的醫護人員和第一線上急診人員, 很容易成為病患發洩怒氣的對象, 應避免正面衝突, 雖然讀聖經、念佛號有所幫助, 但菩薩不是每個人可以達到的境界, 當思千金之子不死於盜賊, 不要一夫當關, 一人承擔所有責任和面對危險, 反過來說, 醫學中心裡不知天高地厚的急診年輕醫師隨便發言, 比如對其他醫院轉過來的病人說: “怎麼拖到現在?”、”沒開刀會死”等等恫嚇病人的說法, 也會造成病人誤解, 進而衍生很多無謂的糾紛. 遇到這樣因為小醫生信口開河以致病人回來本院大興問罪之師者, 最重要的就是要堅持當時的病情和轉院後不同, 而根據當時之病情作出的處置和決策有理論根據, , 以四兩撥千鈞之作法來化解信任危機.
5. 不要搶先用新藥, 也不要最後才用, 搶先雖然有搏取名利雙收的機會, 但也難免副作用的戕害, 而副作用也許幾年後才陸續出現, 愧對病患, 自己也良心難安, 然而落後到最後才用新藥, 表示自己學養可能太過落伍, 為同行竊笑也. 6. 醫護人員要常自省, 對於病患本身, 盡量不可有分別心, 盡量不可有先入為主觀, 這種修養很不容易, 因為不易, 所以當視為終身教養. 有醫師將自己的黨派好惡, 抒發在臨床診療上, 或幫政客拉票, 或嘲笑對手, 因而引發爭端, 連累同仁而且傷害醫院形象, 這是在不久前發生民意代表於骨科住院時, 被醫護人員嘲笑, 引發之不愉快事件, 政治無是非, 只有利害關係, 涉入則自取其辱, 可為借鏡. 7. 對站在醫療第一線上的醫護人員而言, 求形而上的醫德, 和追求醫術本位一樣重要, 就如同現在大學裡, 既講專業也要追求通識教育一樣, 不必怕醫療糾紛, 但一定要設法防止醫療疏失, 俄國的俗語說得好:「愛哭的人不適合殯喪業」, 同理, 怕熱的人怎能下廚房呢 ? 謹守疾病診治的標準流程, 應常保警覺, 勤快一點, 找尋新的問題, 謀求改善, 以避免疏漏, 對於病患的病史、家屬、出身背景越多了解, 越可以找出問題關鍵, 而減少失誤的發生.1. 要勇敢而誠實的面對錯誤, 卻以機智的化解紛爭, 疏失並非大罪不赦, 凡人皆會犯錯, 醫師也不是神, 而醫療疏失再怎樣惡劣, 會比得上殺人越貨的江洋大盜可惡嗎 ? 對犯下醫療疏失的醫師求處刑責, 就可以換得正義嗎? 就能殺一儆百防患未然嗎 ?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但話說回來, 不能欺騙、隱瞞或竄改病歷, 一錯再錯, 而要分析錯誤的原因, 記取教訓, 調整體制以改善現狀, 再犯就不可原諒, 其實人心卑鄙, 才是世間真正最大的惡魔 很多時候, 病患想知道的是實情, 並沒有偏執至告到底的意思, 只是有的醫師因自尊心過強, 或害怕醫療糾紛, 而反應激烈, 惡言相向,反而模糊了焦點, 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 應加強心理建設和溝通技巧, 放下身段, 誠實溝通, 實為今日從醫者必修的通識課程.
在醫院方面, 醫院主管應以建立安全, 效率和品質的醫療環境為職志, 所謂的安全是要保障就醫的安全, 包括醫護人員和病患, 而效率在於以有限的資源做最大的運用, 從診療動線, 應軟、硬體改善, 人員訓練來著手, 提升品質在於醫療品管之外, 醫護人員生活品質, 也須兼顧. 其次, 設立法律顧問與醫療糾紛保險制度, 專責處理醫療糾紛, 並由層峰充分授權, 設置危機管理小組, 宣示無罪罰通報系統, 找出醫療疏失的關鍵, 解決醫病紛爭, 支持與保護受害者(受害者也不一定是病患, 醫護人員也須兼顧), 設立如同藥害保險制度一樣的無過失賠償, 讓受害者在責任釐清前, 先得到補償和保護.院方應該以正面態度處理意外事件, 建立無責難的通報系統, 收集資料,分析錯誤的原因, 而思因應之方, 避免一味的苛責和處罰個人, 阻礙其上進之路, 但對於一犯再犯者, 須個別輔導, 並追蹤改善方案的結果. 對於惡意犯行者, 應公開資料, 客觀釐清權限, 追討其應負責任, 敷衍和鄉愿, 無助於醫療現場安全的改善. 醫政機關, 應定期召開醫療糾紛研討會, 暢所欲言, 經驗交流, 不指名道姓, 不對號入座, 主旨在於找出問題根源, 面對問題, 尋求最適當解決和預防, 而須放下自尊的偽裝, 真誠的溝通, 在自由溝通意見中, 激發創意, 讓醫護同仁增進防範醫療疏失的能力. 此外, 加強醫護人員人文素養和訓練, 走出封建自閉的象牙塔, 專業的醫療知識以外, 如何建立臨床路徑, 加強實證醫學, 可視為在職專業訓練的必修課程, 至於溝通技巧, 績效管理, 醫學倫理, 情緒修養等等課程, 宜當作終身教育學分來加強. 警政機關應以公權力介入, 消除不理性的到院抬棺抗爭行為, 回歸理性的判斷, 須知抗爭不會帶來真相, 暴力只有徒增傷害, 而抬棺是下流的手段, 汙辱屍體, 騙取同情, 十分原始, 十分卑劣, 是台灣人的國恥. 我們應該加強社會教育和法治觀念, 矯正社會大眾仇醫心態, 反抗惡律師趁火打劫之卑劣行徑, 徹底杜絕不理性的抗爭暴力行為. 美國國家醫學研究所(institute of Medicine)於1999年出版了一本書, 書名為「To Err Is Human」, 即「人會犯錯」, 明白指出犯錯原本人性, 並不可恥, 但有錯不改, 不從錯誤中學習, 才是大錯. 有鑑於醫療疏失與糾紛的頻仍發生, 民國93年11月4日衛生署首次舉辦全國性的病人安全週活動, 為病患之安全意識之提升開啟了新的里程碑, 鼓勵大家提報醫療疏忽事件, 坦誠溝通, 進而提供經驗學習和環境改善的契機, 將病患安全概念深植於病患、家屬以及醫護團隊心中, 以實事求是的態度來面對醫療疏失, 謀求改善良方, 才能有效的防止, 進而減少因醫療疏忽, 造成病患與醫護人員身心的傷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