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灣政壇的「罵功」
2019/06/19 00:49:32瀏覽216|回應0|推薦0

2013/07/14

2013年6月份,台灣最熱門的話題,不是「歐習會」、「吳習會」,也不是民進黨主席蘇貞昌訪問美國與加拿大的行程,而是台灣一位賣牛排成功的企業家戴勝益,他在獲邀參加一個大學畢業典禮上發表一項「薪水不到5萬元,就不要儲蓄,應該拿去作個人公關,做好人際關係基礎」的言論。

戴勝益這種違反過去台灣人父母輩善於儲蓄的作法,當然在社會上引起廣泛的討論,支持的聲音有,反對的聲音也不少。只是戴勝益的論點也顯現出馬英九執政5年多來,台灣經濟發展的優勢不再,讓這一代年輕人想要拿到月薪5萬台幣都覺得很困難。

那麼過去5年來,在大陸廣泛的對台讓利之下,為何台灣的經濟卻每下愈況,沒法維持過去的榮景,也沒有跟著大陸經濟的發展而向上起飛呢?研究台灣經濟的一些專家,他們很少從深度的角度去分析其中的原因,反而總是從浮面的語言去對這種現象做判斷。

如,新北市長朱立倫的岳父、也是前台灣省議會議長高育仁6月15日就在一場論壇中重砲批評馬英九,指領導人心態很重要,如果只有私心,卻沒有決心和能力,做不好就會被拉下來;2008年國民黨再度執政,是因民眾厭惡貪腐,但馬政府過去5年來的執政表現「就是無能」。他並直言未來有可能再翻盤,因為現在的領導者是「越容易引起民怨的事情越想做」,「這不是很笨嗎?笨就是無能」。

高育仁是台灣政壇資深的政治人物,也是國民黨資深的黨員之一,他會對馬英九做出這麼嚴厲的批評,實在少見,也可以看出國民黨老一輩黨員對台灣現狀的憂心。

●「吳習會」構建兩岸政治關係

在高育仁對馬英九做出嚴厲的批評之前,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6月13日就已經率領國民黨中央訪問團到北京訪問,並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福建廳會見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這場「吳習會」中,吳伯雄重申馬英九堅持「九二共識」與「反對台獨」的政治互信立場,他也提到馬英九最近重申不會推動「兩個中國」、「一中一台」與「台灣獨立」的立場,再度堅持了國民黨一貫的路線。吳伯雄還強調,相信增強了國共兩黨、兩岸的政治互信,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必可持續推動,不斷深化,促進融合。

在「吳習會」中,吳伯雄還提出7項主張:

第一、堅持「九二共識」與「反對台獨」的政治互信基礎。, 第二、強化兩岸經濟關係與經濟整合。

第三、台灣希望有意義參與國際活動。

第四、深化社會交流,積極促成兩岸互設辦事處。

第五、加強文化交流、推動教育協議。

第六、早日簽署換匯協議,加強兩岸金融合作。

第七、增強民族認同,祖先無從選擇。

吳伯雄並把這7項主張融入「一個中國架構」裡面,等於是回應2012年8月在哈爾賓所舉行的國共論壇中,當時大陸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所提出的「一中框架」。

由於國共兩黨對於「一中框架」和「一中架構」有了共同的認知,所以大陸學者張文生就說,「吳習會」標誌著國共兩黨的政治互信與兩岸交流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吳習會」的最大成就是國共兩黨對於「一中框架」形成了更加明確的共同認知。「吳習會」既是國共兩黨之間的政黨交流,也是兩岸高層政治對話,具有象徵意義,也有實質效力。

而習近平在對話中也提出:國共兩黨理應堅持一個中國立場、共同維護「一個中國框架」。而「一個中國框架」就是「大陸和台灣雖然尚未統一,但同屬一個中國,是不可分割的整體」。這是兩岸關係中最根本、最核心的問題,也就是維護國家領土和主權完整的涉及中華民族根本利益的問題。國共兩黨以及海峽兩岸要「增進互信,核心就是要在鞏固和維護一個中國框架這一原則問題上形成更為清晰的共同認知和一致立場。

當然,在「一中架構」中,國共兩黨既然有了共同的認知,顯見國共兩黨繼續往政治談判的「深水區」邁進,應該不是困難的事。, 但是,台灣的民進黨就不這麼看待「吳習會」所取得的共同認知。

 首先是民進黨主席蘇貞昌6月15日在華盛頓表示,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民進黨絕不願意被鎖在「一個中國」的框架中,請中國不要改變現狀,「希望中國不要逼人到絕地」,因為這也違背絕大多數台灣民意。

其次是民進黨立委陳其邁、李俊俋及姚文智6月13日聯合召開記者會嚴厲抨擊,認國共會談已經變成葬送台灣主權的遮羞布,讓台灣陷入三大危機,包括主權流失危機、改變台海現狀的危機、危害台灣民主價值的危機。

另外,國共「吳習會」確立一中架構及反對台獨,嚴重傷害台灣主權,「台灣守護民主平台」常務監事顏厥安也質疑,根據憲法增修條文,政黨的目的或行為,若危害中華民國的存在或自由民主的憲政秩序者為違憲,「吳習會」反對台獨說法附和中國對台灣主權的主張,危害中華民國的存在,七項主張也完全沒有提到自由民主,因此有「違憲」 之嫌。

再來就是民進黨新北市黨部主任委員羅致政,他也在6月15日舉行記者會指出,吳習會「一中架構」仍然偏重民族主義論述,是企圖從「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過渡到「政治對話」或「政治談判」;吳習會也逾越分際,把應該是政府對政府的諸如兩岸互設辦事處談判,變成國共兩黨說了算,民進黨向來要求參與兩岸事務過程,過程也要透明化,應持續監督國民黨在提出「一中架構」後的作法和說法。

至於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洪財隆,他也出面痛批國民黨毫無民主思維,心中已經沒有中華民國,沒有台灣人民。另外,針對吳伯雄「祖先無從選擇」說,洪財隆也表示,祖先雖然無從選擇,但台灣的前途與未來,卻是2300萬人民可以依自由意志來決定,吳伯雄的相關說法,不但落伍陳舊,而且限制台灣人民對於未來的自由選擇權,是對台灣主流民意與民主體制的嚴重傷害。

 ●台灣敵我關係的轉變

針對「吳習會」的言論,民進黨為何發出這麼嚴厲的批評呢?主要還是牽涉到台灣主權的問題。過去民進黨都以1950年舊金山和約的內文做為台灣主權歸屬的指標,由於該次和約簽訂的代表,既沒有台灣的代表,也沒有大陸的代表,所以日本只以「放棄台灣主權」作為聲明,並沒有言明台灣主權應該屬於誰,以致後來台獨人士都以「台灣地位未定論」作為台獨的理論基礎。

在蔣經國主政時代,他已經感受到台獨的威脅,要比中共的威脅來得大,所以在那一個時代,軍方內部的宣傳,已經把台獨放在主位,中共威脅則放在次要地位。但在李登輝追求民主化的時代,台獨人士已經可以大剌剌的進出台灣,但是中國大陸的人民卻仍受到相當大的限制,一直到馬英九主政後的這5年,大陸人民與官員才可以不受拘束的進出台灣。

這是台灣20多年來政治發展比較奇特與怪異的地方。沒有馬英九這5年來努力打開中國大陸的門戶,恐怕兩岸關係還是處在相互較量與對峙的地位,台灣仍然看不到未來。

儘管馬英九已經把台灣通往大陸的道路大為擴展,讓台灣對中共的敵我意識大為轉變。過去的台獨人士可以變成台灣政治發展中相當重要的一員,大陸官員也沒有必要非視為敵對的人士,台灣的民主政治應該有更大的包容性,這才是台灣之福。

但是,就因民進黨至今仍然把大陸當成要吃掉台灣主權的最大威脅體,所以凡是涉及到兩岸政治議題的層面,民進黨都必須要罵兩句,才不會影響台灣主權的獨立性。

●謝長廷肯定「一國兩區」

在民進黨一片痛批「吳習會」的聲音中,卻有一種不太相同的聲音出現。例如,民進黨前主席謝長廷6月15日在一場座談會中就說到,將兩岸交流變成國共交流,把兩岸關係變成國共的共識,對台灣不利,但吳伯雄「一國兩區」的說法,並沒有違憲。

謝長廷還表示,「一中」如果不是指中華民國或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是既存的政治實體或國家,可能對兩岸人民較好。他提出「兩岸兩憲」主張,呼籲朝野各自讓步,發揮創意,在各自憲法架構下,對等並互相尊重,拉近兩岸共識。

謝長廷更指出,兩岸兩部憲法都是合法的,都要互相尊重,彼此是特殊關係,可運用創意,用一個架構或框架談,「不要說我們就是合法,對方就是違法,然後對岸也這樣講,這就陷入死胡同,是國共冷戰的延續」。

謝長廷從他所主張的「兩岸兩憲」出發,並認為「一國兩區」並沒有違憲,這已經超過民進黨不認同國民黨「一國兩區」的說法,原本也應該受到民進黨人的譴責,但謝長廷在說完這句話以後,又用了許多讓人聽了似是而非的「憲法各表」論點來解釋,其實已經超過一般人的認知範圍,而且綠營的群眾也相信謝長廷不可能在2016年出來競選總統,所以他愛怎麼說,就讓他去說吧。

當所有人都不想去論斷謝長廷的言論,其實已經代表謝長廷在民進黨內的影響力在遞減,尤其是謝長廷去年10月到大陸訪問之後,他以為可以在民進黨內掌握民進黨對大陸的發言權,但只要相信蘇貞昌都可以在「中國事務委員會」中卡住謝長廷出任召集人的位置,民進黨人已經相信謝長廷政治生命大致告終,他對兩岸關係再多的論點,恐怕已經變成狗吠火車,無人聽了。

●蘇貞昌在美國喊話

其實,民進黨在論述台灣主權時,也有它弔詭之處,我們就以蘇貞昌到美國訪問所說的話來看。

蘇貞昌在美國時就一直強調,「我們一定要讓美國人有信心,讓我們的朋友刮目相看」。他還說,美國人看好2016年民進黨會再執政,未來民進黨一定要讓美國人有信心。

這是民進黨最怪異的地方,民進黨執政失敗的地方應該在中國大陸這一邊,而不是在美國,但黨主席卻認為民進黨執政要讓美國人有信心,民進黨才有再度執政的機會,這實在讓人搞不清楚民進黨的邏輯怎麼思考。如果換成國民黨說執政要讓中國有信心,那麼一定讓民進黨罵個半死。

為何台灣一個政黨執政的成功與否,一定要讓另一國有信心呢?這顯然是民進黨還存在很深的「後殖民意識」。雖然過去台灣並沒有讓美國統治過,但在冷戰時期,台灣一直站在民主的陣容,也受到美國的保護,所以台灣的安全能夠存續,主要是以美國為馬首是瞻,因此蘇貞昌一直強調民進黨執政會讓美國人有信心,可不只在奉承美國而已,他是實實在在的對美國表態,希望美國在2016年的總統大選中,不要反對民進黨的執政。

同樣的,蘇貞昌在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和「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發表公開演講,他也提出了責任(Responsibility)、和解(Roconciliation)、再平衡(Rebalance)的三個R原則。

蘇貞昌提出第一個R(責任),指民進黨是負責任、具治理能力的政黨,他的目標是帶領民進黨贏得明年底的台灣地方選舉,鋪陳2016年民進黨重新執政的道路。

蘇貞昌提出第二個R(和解),是關於中國政策與台灣共識。他認為兩岸關係歷經過去5年互動之後,維持穩定的合作動能將會減緩甚至停滯,有賴台灣和美國更務實看待兩岸關係。他稱自己是實事求是、務實有原則的人,過去他擔任行政院長有推進達成兩岸包機協議的紀錄。

蘇貞昌提出的第三個R(再平衡),是指再平衡與強化台美關係。他指美國是台灣最重要的「民主夥伴」,也是台灣最堅實的「安全夥伴」與「經濟夥伴」。他向美方保證,未來民進黨政府絕對會承諾做好台灣自我防衛,「不要問美國能夠幫助台灣什麼,而是台灣要自我努力去贏得美國的幫助」。   

蘇貞昌又表示,民進黨樂見歐巴馬政府繼續推動亞洲「再平衡」政策,台灣應該被整合為「再平衡」的一員,繼續爭取與美國洽簽「自由貿易協定」和「跨太平洋夥伴聯盟」。

從這裡可以看出,民進黨的內外政策幾乎都是貼著美國走,只要美國願意支持民進黨,民進黨都可以為美國修正他們的政策,這是民進黨最讓人誤以為是美國「民主黨」的地方。

●蘇貞昌參選總統嗎?

可以看得出來,蘇貞昌在美國努力的政治表演,以及對美國說盡好話,是否代表他還有參選2016年總統的企圖心呢?跟隨他到美加之旅的記者問到這個問題,蘇貞昌很怪異的用了「不足掛齒」這句話。「不足掛齒」的中文解釋是應該用在比較負面的事,說是不值得一提的說法,蘇貞昌使用這個語句,應該是表示他認為選總統這檔事,是不值得一提,他的心中無所掛念的意思。

但是蘇貞昌真的認為參選2016年的總統大選是真的不值得一提嗎?如果以年紀來看,蘇貞昌確實已經超過其他可能人選的歲數,要他用這把年紀出來競選,確實頗為吃力。但是,如果用經歷來看,謝長廷、蔡英文都已經參選過總統,民進黨內比較有人望的政治人物,就只剩下蘇貞昌沒參選過總統,所以說他不想參選總統,那也不是真實的事。

只是蘇貞昌若想參選2016年總統大選,勢必要先能超越蔡英文這一關。蔡英文雖然在2012年參選總統選舉中敗北,但她目前的聲望還是超過蘇貞昌有一倍之多,屆時如果蔡英文還是有意出馬競選,蘇貞昌恐怕能超越蔡英文的機會不多。

也許就因蘇貞昌有強勁的對手蔡英文存在,所以蘇貞昌只能拉民進黨內實力最強的新潮流系支持,這在蘇貞昌成立「中國事務委員會」之後,他所挑選的委員新潮流系佔了多數,就可以知道蘇貞昌的用心。一些早就淡出政治圈的新潮流大老,像在高雄種菜的邱義仁,還能讓蘇貞昌想到他的「剩餘價值」,可見蘇貞昌用心之深。

但是,蘇貞昌所恢復設置的中國事務部,以及成立中國事務委會,這兩個部門恐怕對蘇貞昌更上層樓,不會有太大的效用。中國事務部復設以後,它並沒有跳脫「逢中必反」、「逢馬必反」的命定格局,所以中國事務部最近不斷的舉行記者會,嚴厲批評馬英九的作為,這跟原先蔡英文期待民進黨應該跟中國大陸交流與溝通的原意差很多。

特別是在「吳習會」之後,中國事務部所發出的砲火,已經超過理性問政的範疇,這對未來民進黨想在中國大陸的影響因素中,降低它的牽制因素,並不會有正面的效果。這5年來兩岸關係的擴展,反對黨不是對執政黨每項作為都用罵的就可以得分,民進黨中國事務部重新走入「時光隧道」,卻缺乏進步的因素,這對蘇貞昌2016年參與總統大選並不見得有利。

其實,經過長期的民主化過程,台灣人民已經越來越討厭政治人物以謾罵的方式來處理不同意見,因為謾罵不能改變既存的事實,唯有理性問政,才能夠爭取更多選票的不二法門,這一原則不管是執政黨或反對黨,都是難以避免的途徑,也是台灣政黨最需要思考與改變體質的地方。

(本文刊登於香港中國評論月刊,2013年7月號)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ang88899&aid=127582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