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蔡英文的「現狀」與國民黨的怯戰
2015/06/14 17:53:48瀏覽308|回應0|推薦0


民進黨主席兼總統大選提名人蔡英文,自從她在競選宣言中提出要「維持台海現狀」之後,她就沒有在兩岸議題上繼續做文章,不像2012年那次參選總統時,她不斷的以「切香腸」的方式,一段段的拋出她的兩岸政策,最後弄得大家都在瞎子摸象,完全不知道她的兩岸政策是什麼?
 
在5月下旬,蔡英文到美國訪問,她就帶著這句「維持台海現狀」的「聖經」訪美,外界都以蔡英文是到美國接受美方的「期中考」,當然美方最後對蔡英文「維持現狀」的說詞有怎樣的反應,本文在5月16日截稿前,我們當然無法預知,如果要用猜的,那就超出本文寫作的目的,所以只能等「下回分解」了。

●怎麼看待蔡英文的「維持現狀」

現在我還是回頭來檢視蔡英文為何要提出「維持現狀」的說法,首先還是請容許我再次引用一段台灣政治大學特聘教授兼國家發展研究所所長童振源比較長的解釋,他的分析並未見諸報章,只是發email給記者、朋友閱讀他的看法,所以我引用他的分析,也並非有意抄襲。

童振源的分析說:針對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所稱「維持兩岸現狀」的說法,馬英九總統強調,重點是「人民要的現狀是什麼現狀?是現在的現狀,還是7年前陳水扁執政時的現狀?」馬英九認為,人民要的不是回到7年前的現狀,而是要維持政府花了7年的時間所創造出來的現狀,也就是在和平與繁榮的基礎上發展兩岸關係。

童振源認為,這是馬英九誤導國人與不了解台灣民意趨勢的解釋。台灣民意支持兩岸現狀的比例不斷攀升,在陳水扁執政時期已經高達8成。如果依照馬英九的邏輯,超過8成的民眾支持沒有「九二共識」的兩岸現狀?台灣人民支持的是維持台灣主體性的中華民國體制,但也希望維持兩岸和平穩定交流。

童振源說,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的調查選項包括7項:1、盡快統一。2、維持現狀但偏向統一。3、維持現狀再決定。4、永遠維持現狀。5、維持現狀但偏向獨立。6、盡快獨立。7、無反應。將維持現狀但偏向統一、維持現狀再決定、永遠維持現狀、維持現狀但偏向獨立等4類民意加總稱為「兩岸現狀指數」。那麼從1994年至今,兩岸現狀指數大致都超過70%,目前更超過85%,支持盡快統一的民意都不超過5%,支持盡快獨立的民意最多也只有7.8%。

李登輝執政時期,兩岸現狀指數平均為73.8%。陳水扁執政期間,兩岸現狀指數迅速攀升到平均80.9%。馬英九執政的前7年,兩岸現狀指數平均高達85.0%,最近5年都在85%以上。歷經多年民主化之後,台灣朝野政黨對於兩岸和平現狀的定義是:中華民國就是台灣、台灣就是中華民國。

2007年9月16日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馬英九聲明「台灣就是中華民國」。2011年10月9日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也非常明確地表示,「台灣就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就是台灣」。在2013年3月7日回答外賓詢問自己是「中華民國總統」或「台灣總統」時,馬英九明確地說,中華民國就是台灣,毋須特意區分。

童振源花這麼長的篇幅,引經據典的寫了這段文字並未公開發表,主要是給記者參考,並幫忙蔡英文解釋「維持現狀」的意義,也難怪他會踩到大陸的紅線,在評論「朱習會」時,童振源因為認為「大陸方面完全不給朱立倫任何兩岸政策利多,大陸方面好像已經放棄國民黨(包括朱立倫),已經在為民進黨執政做準備。」

童振源在評論「朱習會」時,明顯的是有些偏向民進黨,但也不至於像在中評網上一篇文章所說的:「……,其目的無非是想混淆視聽,為民進黨競選助攻。類似童振源這樣民進黨色彩濃厚的學者,其所謂的解讀評論實際上已失去了學者應有的客觀公正的學術精神,不僅不利於緩解島內的藍綠對抗,也不利於島內民眾全面客觀地了解大陸的對台方針政策。這種戴著有色眼鏡的專家學者從事兩岸學術交流,對兩岸深化彼此的了解與理解不具正面意義,也不會產生實質性的效果」。

童振源就因為評論「朱習會」被大陸認為不客觀,以致於大陸把他近期擬率領兩岸政策協會組團赴大陸參訪的事叫停,可見大陸對民進黨的關係,在蔡英文並不接受「九二共識」,而只是提出要「維持兩岸現狀」的說法之後,民共關係已經起了激變。而首先被犧牲的反而是近期不斷跟國民黨籍蘇起成立的「台北論壇」拉近關係的童振源,顯見2016年以後如果是民進黨執政,那麼只要民進黨不接受「九二共識」,民共關係可能只會惡化,不可能因為民進黨贏得總統大選,中共就隨著民進黨的政策團團轉。

●民進黨為何不接受「九二共識」

對國共來說,兩岸關係要和平發展,只要接受「九二共識」就可以達陣,但是從2000年陳水扁當選總統以後,大陸就已經提出這個方案,並以此對陳水扁「聽其言、觀其行」,但是大陸的作為好像一點效果都沒有,反而促成陳水扁提出「一邊一國」的想法,讓兩岸關係持續向後退。
   
那麼民進黨為何堅決不接受「九二共識」呢?對阿扁來說,「九二共識是沒有共識的共識」,而且「九二共識」也是國民黨要下台前由當時的陸委會主委蘇起所編造出來的,其內容就是中共所稱的「一個中國原則」,並非國民黨所說的「一中各表」。
   
由於陳水扁對「九二共識」有了新的解釋,以致於民進黨不管任何人當家,誰都不敢輕易的接受「九二共識」。在民進黨人看來,只要接受「九二共識」,兩岸換來的不是「和平發展」,而是台灣真正被大陸給統掉,這並不符合民進黨追求「台灣獨立」的利益。
   
即使近來習近平不斷的使用「兩岸一家親」、「命運共同體」等展現大陸軟實力的親善語彙,但是民進黨就是無法感受到中共的善意。反倒是民進黨人一直在注意中共在全球的大動作。就以2015年5月11日在白俄羅斯訪問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他與白俄羅斯發表聯合聲明,除重申「一個中國」之外,更強調「反對台灣加入以主權國參加的國際組織」。
   
雖然白俄羅斯和中國簽署的聯合公報加入「反對台灣加入以主權國參加的國際組織」這句話,其實這句話已經是2007年當時中國總理溫家寶訪問白俄發表聯合公報時就已經使用,但這時又出現這句話,民進黨人特別敏感,當然要豎直耳朵在聽,他們認為這是對馬英九推行7年多的「外交休兵」投下反對票。所以,不管接不接受「九二共識」,其結果是台灣要一點國際空間,最後還是會被大陸給否決掉,既然如此,又何必多此一舉去接受「九二共識」呢?
   
何況,民進黨不接受「九二共識」,卻能在2014年的「九合一」地方選舉中,一舉贏得前所未有的大勝利,所以大陸再怎麼勸說民進黨應該接受「九二共識」,民進黨就更覺得接受「九二共識」,不管是對內,還是對兩岸,甚至於對國際社會,一點意義都沒有了,反而是接受「九二共識」者,更會讓台灣選民唾棄。
   
同樣的,國民黨在2016年的總統大選中,不僅一直找不出一個像樣的領導人來攻擊民進黨的「反九二共識」,這種在台灣缺乏內部力量搭配反擊的作法,必然讓民進黨「反九二共識」更加有理了。
   
國民黨之所以缺乏反擊的力量,主要是因為他們想找出一位總統參選人,卻是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並不在燈火闌珊下。一個百年大黨,竟然會落魄到找不出一位總統參選人,雖然國民黨想要辦理初選,但前去登記的只有立法院副院長洪秀柱和前衛生署長楊志良兩人還算有名,其他名不見經傳者,就不用提了,但洪秀柱和楊志良兩人並不具備全國性政治領袖的條件,而最被看好的立法院長王金平,卻在最後一刻宣布不領表參加初選。
   
說實話,即使王金平被國民黨徵召出來競選總統,王金平恐怕也不是蔡英文的對手,在國民黨內人心渙散的時刻,王金平並不是一位能夠凝聚全黨意志的政治領袖,更不可能有成為一位全球性政治領袖的風範,以當今全球的政治領袖來看,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可以稱為是第一名的全球性政治領袖,第二位應該是俄羅斯總統普京,第三位當然是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莫屬。
   
習近平之所以能夠成為全球性政治領袖的第一名,主要是他上台以後,對內掃除貪官污吏,對外提出「一帶一路」和亞投行的全球性大戰略,這一戰略是繼江澤民時代提出中國大陸內部的「西部大開發」之後,更宏偉的往歐亞大陸邁進經營全球的大戰略,這一戰略如果成功,那麼習近平這個名字,不僅會燦爛的寫進中國歷史內,也會在世界史上發光發亮。
   
至於第二名的俄羅斯總統普京,他三度擔任俄羅斯總統,把俄羅斯從一個破碎的國家,重新建設成一個可以立足在新世界的國家,對於俄羅斯那麼廣大的國土,他能夠重整這個國家,如果沒有異於常人的領導力,恐怕是很難做得到的一件大事。
   
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把他列為第三名,不管喜不喜歡,他確實在改造日本的政治地位,「台灣智庫」副執行長賴怡忠在評論安倍2015年4月底訪問美國時是這麼說的:日本首相安倍4月底訪問美國一星期,足跡踏遍美國東西兩岸,還造訪歐巴馬的家鄉芝加哥。在此次安倍美國行,以美日防衛指針再修正,與歐巴馬總統的美日雙邊峰會,在國會對參眾兩院發表演說為三大重點。

美國對安倍是以高規格接待,這是對外界顯示美國對日本的重視,以及宣示美日同盟的全球重要性。而從結果來看,安倍此行對全球與亞太會有十分重要的戰略轉變。美日同盟從亞太成為全球性的戰略同盟,而這個「美日同盟」也有逐漸向「日美同盟」轉變的味道。

要培養全球性的政治領袖,以台灣的領土和人口並不容易,但是小國也並非不行,剛過世不久的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小國全球性的政治領袖,他能夠把馬來西亞邊緣地帶不要的小島,建設成能夠影響全球的國家,這一定要有相當的意志力和眼力才能完成。

而國民黨在2014年的「九合一」選舉大崩盤以後,不僅人心渙散,所有有資格出來競選總統者,幾乎找不到一位能夠凝聚全黨意志力的領袖,何況是作為一個全球性的政治領袖呢?這恐怕是國民黨的宿命。馬英九執政7年多,竟然沒有在內閣中培養出一位能夠繼續帶領國民黨向前衝的政治領袖,這個罪責還是要由馬英九自己來承擔。

●國民黨為何找不出總統參選人

國民黨找不出一個總統參選人,這恐怕是全台灣人民最納悶的地方,在5月16日國民黨總統初選領表結束以後,幾位被認為大咖的人物,幾乎沒有一人去領表,外界都猜測這些大咖的人物,都在等著黨中央徵召,才顯現出自己的尊貴。
   
但是,這時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卻發表聲明說:「明年總統大選輸了,我下台」,朱立倫原本是最有希望戰勝蔡英文的國民黨第一號人物,但是他不參選,卻要說明年國民黨選輸,他要下台。這其實是不符合台灣選舉的邏輯的,朱立倫明知他不出來,國民黨必敗無疑,但他既然要為敗選失敗而下台,這句話並沒有什麼意義。
   
可是朱立倫的邏輯是:決定不選比決定選要承擔更多壓力與責難,但他的動機與想法是國民黨不能只為一次選舉,要找回中心思想,重建本黨理念。朱立倫還說:要成為促進真正團結的火種與動力,如果因為我參選,而造成黨更不團結,我隨時下台,如果因為我不選,造成黨分裂,我也隨時下台。
   
黨主席這種滿口「下台」的說法,說是唱衰國民黨也不為過,國民黨在「九合一」選舉大挫敗,並不是團不團結的問題,也不是分裂的問題,更不是國民黨本身理念出了問題,所以朱立倫的說法,完全是給自己找藉口等著被徵召的推託之詞。
   
如果要把馬英九和王金平所發生的「九月政爭」當成國民黨分裂的種子,那也太過了,這只能說是馬、王之間為了「服貿協議」遲遲無法在立法院過關的積怨,所以是馬、王兩人個別的問題,不能把他們當成會影響全黨分裂的大問題,何況兩人經過法院的判決,也已經定讞,在國民黨風雨飄搖中,更不可能會變成影響黨團結的大問題。
   
所以,我們再來回顧民進黨在2008年的總統初選,那一次儘管民進黨因為扁的貪腐案攪得台灣政局風風雨雨,但是在民進黨內號稱「4大天王」的呂秀蓮、謝長廷、蘇貞昌、游錫堃等4人都還出馬競逐總統大選的初選,4個人都還有聲有色的提出他們的政見。

第一,    呂秀蓮:「再造美麗島,台灣 go go go」;完成國家正常化與台灣全球化,推動與中國的建設性交往。

第二,    游錫堃:「捍衛台灣真堅定,值得信賴游錫堃」;建立台灣成為一個正常的國家,任期內達成台灣獨立。

第三,    謝長廷:「台灣維新、和解共生」,「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終結政治惡鬥、民主內戰,讓台灣長久安定和平。

第四,    蘇貞昌:「台灣若要贏,就要蘇貞昌」;建立一個正常、完整、美麗、偉大的國家,堅持台灣主體意識。

而4人在初選的過程中也表現得很精彩,依照「維基百科」的記載是這樣的:由於初選結果謝長廷在黨員投票大幅領先,第二名的蘇貞昌與謝有將近1萬6千票的差距,加上黨員投票前各項民調均顯示謝長廷取得領先,當晚蘇貞昌與游錫堃即表示退出或放棄初選,只有呂秀蓮表示將發揮運動家精神走完全程;不過經過一夜的協調,第二天呂秀蓮公開宣布支持謝長廷,使得民進黨迅速整合,而黨內總統初選民調停止作業,在只有黨員投票的情況下完成黨內初選。

民進黨在2008年政局大亂中,他們並沒有亂,反而是大家勇於承擔可能敗戰的惡果,大選的結果沒有錯,謝長廷最終還是以200多萬票輸給馬英九。儘管民進黨在那場選舉中大敗,但並沒有人怪罪謝長廷,大家以後在黨內還是各擁派系,也沒有造成分裂的結果。

如今,朱立倫那麼擔心國民黨會分裂,但是現在國民黨內誰有實力讓國民黨分裂?誰又有能力去破壞國民黨的理念呢?看來並沒有這樣的人,既然如此,朱立倫以此拒絕參加國民黨總統初選,所為何事,恐怕也只有朱立倫自己知道了。

(本文寫給香港中評月刊,2015.6月號)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ang88899&aid=24460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