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上海精神與中國外交的推展
2018/06/12 23:19:05瀏覽186|回應0|推薦0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6月9日晚間出席上海合作組織青島高峰會歡迎宴會並致祝酒辭時說:「讓我們以青島峰會為新的起點,高揚上海精神的風帆,共同開啟上海合作組織發展新征程」。習近平高舉「上海精神」,相對於同時召開的G7高峰會為了「自由、公平、互利」的貿易觀念爭執不下,以致無法發表聯合公報,兩者相比較,就顯得高下立判。

 

    當然,要了解當前中國外交的基本意涵,有必要先理解幾個重要的概念,首先是「上海精神」。「上海精神」一詞的出現,從2000年江澤民在說明「上海合作組織」成立時就已經逐步浮現,當時他說:「上海合作組織」的目標不僅在於探求促進成員國間進行友好合作的途徑,更重要的是,它是探索超越冷戰的新國際關係、新安全觀和地區合作新模式的一項試驗」。
   

而2002年6月在俄羅斯聖彼得堡所舉行的上合高峰會,更確立了「上海精神」的內涵。該次會議對「上海精神」作了如下的界定:「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協商」。而這些規範與1997年中國所提出的「新安全觀」精神是一致的,也就是中國希望藉由「上海合作組織」的成立,能夠成為推進建立在「新安全觀」基礎上,作為一種「新型國際關係」的催化劑。
   

而什麼又是「新型國際關係」呢?這跟「新型戰略夥伴關係」的內涵有相通之處。2006年11月在北京所舉辦的「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的宣言中,首次明確的確立了「新型戰略夥伴關係」的意涵。
   

「宣言」中的一條說:「中非建立政治上平等互信、經濟上合作共贏、文化上交流互鑑的新型戰略夥伴關係;並為此加強高層交往,開展戰略對話,增進政治互信;加強互利合作,拓展合作領域,重點加強在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工業、漁業、資訊、醫療衛生和人力資源培訓等領域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加強治理國政和發展經驗的交流和借鑑;加強人文對話,促進人民之間特別是青年一代的聯繫;加強國際合作;促進中非合作論壇建設;從中非友好大局和雙方長遠利益出發,妥善處理合作中出現的新課題、新挑戰」。
   

所以從經濟領域的合作出發,建立起中國與各國多邊互惠的關係,是中國所主張的「新型的戰略夥伴關係」的意涵,也是中國透過「多邊主義」與全球各個區域共同建立起「新型戰略夥伴關係」的架構,它與1990年代各國透過雙邊主義的國與國之間建立起的「舊型戰略夥伴關係」,並在國際政治、軍事領域裡尋求「大國平衡」的內涵並不相同。
   

「舊型戰略夥伴關係」的內涵,大致可以化約成以下幾項要件:(1)具雙邊性質。它是兩國之間加強信任的一種表示,而不是過去的那種戰略集團,雙方之間沒有明確的義務約束;(2)內容的廣泛性和目標的長遠性。兩國戰略夥伴關係的建構是由軍事領域合作出發,再發展到其他領域的合作;(3)一般帶有「第三國條款」;即聲明戰略夥伴關係的普遍性建立,這是反應大國在冷戰結束以後,希望在國際局勢轉換之際維護安全環境的意願。所以中國所創造的「新型戰略夥伴關係」概念,當然是為了搶佔全球公共領域的發言權。
   

在當前中國外交詞彙中還有第三個概念,就是「國際關係民主化」。「國際關係民主化」的概念是伴隨著「多邊主義」的發展而形成。中國在冷戰後的外交政策目標是「多極化」,中國將「多極化」和全球層面的「多邊主義」連結在一起思考,也就是「多邊主義」是推動「多極化」的工具,而「多邊主義」又和「國際關係民主化」相聯繫,「多邊主義」被認為是促進「國際關係民主化」的有效手段,中國的意圖是在冷戰以後所形成的美國的單極權力結構中,利用「國際關係民主化」對美國的力量形成某種制約與平衡。
   

因此,「國際關係民主化」的觀念是建立在為求落實聯合國基本精神,使世界各國不分大小一律平等;一方面也為了打破由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中國採取過去歐美等國所呼籲的「多邊主義」作為突破點,透過聯合其他國家形成一股勢力,在國際社會中形成一定力量的發言權。藉由部分國家主權的讓渡,形成傳統與非傳統安全議題的共同合作空間,在增強互信、形成多邊制度的同時,追求以和平方式解決問題與紛爭的一套新制度。
   

這一套制度正是中國所推行的「國際關係民主化」,也可以說中國在國際社會中逐步由「現實主義」向「自由主義」的外交理念轉向。因此,透過「國際關係民主化」的建立,一方面是顧及大國利益,二方面是顧及小國利益,三方面是降低武力衝突的可能性,四方面是增強中國在區域與全球影響力;對於中國來說,這樣的國際新秩序不論在構建的過程中或是構建之後,都是能夠形成互利雙贏的結局。
   

所以,從「新安全觀」開始,再到上海精神、新型國際關係、新型戰略夥伴關係、國際關係民主化等幾個概念的出現,就構成當前中國外交的重要精神,也是建立起21世紀以來中國外交的基本架構,缺乏對這幾個概念的理解,就無法深知中國外交的內涵。
   

在顧及大國利益,又要顧及小國利益,以及追求平等互利雙贏的目標下,中國的外交更貼近胡錦濤時代高舉的「和諧世界」價值。這個「和諧世界」的畫面,相對於6月8日在加拿大魁北克揭幕的G7高峰會,由於美國總統川普祭出「美國優先」貿易政策,向加拿大及歐盟課徵進口鋼鋁關稅,導致各方意見分歧,更因此惹怒歐盟各國,整個會議氣氛僵持,更被媒體形容「這是G7成立42年來最大的分裂」。
   

當然,一個平等互利、追求和諧的上合高峰會,是否會取代分裂的G7,得看中國的外交如何繼續向前推展。只是上合超越G7的可能性多高,未來的世界,恐怕誰也難以下斷論。

 

(多維新聞網,2018.6.10,http://blog.dwnews.com/post-1030928.html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ang88899&aid=112424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