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1/08 18:29:12瀏覽1118|回應0|推薦14 | |
跟媽媽去了一趟台中,那是我首度到弟弟住的地方。同一棟樓的不同樓層,大弟已和女友遷入將近一年,小弟的則還是裝潢完畢,無人居住的新居。 打一進門,媽媽就叨念著大弟客廳的垃圾桶沒有倒、桌上擺設凌亂、房裡雜物太多、廚房牆上怎麼已有油煙痕跡這類的事情。 相對的,她領著我進去參觀小弟未來的新居時,則是興奮的向我展示如同家具型錄上的全新沙發、白淨的浴室、光潔的瓦斯爐、空無一物的陽台等等。 「明明是相同的格局,妳看看,兩個差那麼多:才住不到一年啊。」這是媽媽的結論。 而我卻覺得,大弟屋裡那些,都是歷歷的,生活的痕跡。無論是吃飯的時候鋪在桌上的報紙,沒人在家時仍在溫度自動控制的玻璃缸中游動的魚,還是裝滿衣物露出一角的櫃子,或是因為誰的喜愛而排了一整列的迪士尼系列填充玩偶。 我一直覺得,人跟房子之間也有必須相互磨合的過程。初期,「房子」是扎實的鋼筋、水泥、天花板、電燈這些生冷疏遠物件的組合;一直要到某一天,覺得那些東西在功能上裝設上,都像是天生就配合著自己一樣的順手熟悉、舉止安適時,才會變成「家」。 「妳比較喜歡哪一間?」媽媽問我。「還沒住的。」我答。但真正的原因倒沒說。 空曠、乾淨、還散著淡淡漆味、沒有人走動的,是房子。拖鞋、食物氣息、充滿各色所屬物品的,是家。「房子」,有各種可能性;等待著誰藉由時日累積的生活,留下種種痕跡,讓它變成「家」。「家」,可能因為失去人的心,而冷淡的只剩下是個「房子」。 這跟談戀愛很像。 因為某個還沒有消抹的昔日,才養成那樣的脾性舉止的一個好人,你那麼喜愛的一切,他對你而言,就像是個發出引人燈火的家。不過,卻是別人的家。更甚者,你小心翼翼的對待,卻因為與那人昔日花了心力磨合的不盡相同而被質疑、相較時,想要一個家的你,更是止不住的心裡一陣難受。 人可以去買一個房子,卻買不了一個家;「家」,是因為生活中的種種,在時間中形成的。而某些已然是個家,怎麼也無法讓你碰觸親近種種物件,一步步去與之磨合的人,也許也代表了,他不會為了你,把更寶貴的心打開吧。 |
|
( 心情隨筆|愛戀物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