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社會之苦 6-6
2010/10/05 01:09:43瀏覽310|回應0|推薦0

 
http://www.youmaker.com/

6-6 社會之苦

 

老師:在性理部分,對一般人是將社會之苦合併於性之苦;但是對功夫用的較深者,對這兩者是有差別的。

      你們認為性之苦中是以甚麼為最苦?有求不得時志才會苦,如果有求皆得 了,志還哪會苦?或是說以社會之中最大的問題是甚麼?你們說人為什麼要入社會?

學生:為了賺錢。

學生:為了吃飯。

學生:為了名利。

老師:對社會有所求。那又求什麼?

出外就是有所求才出去。

求朋友也可以,求名求利也有。

為什麼你會有所求?

學生:滿足慾望。

老師:為什麼會有欲望?

學生:為了生活需求,為了活下去。

老師:為什麼有需求?為什麼心理想要?

學生:為了求生存。總不能一直靠父母。

老師:也有人一直靠父母。有所求是因為心裡認為有缺,有不足。如果是皇親國戚,有錢人的小孩,一般什麼都不缺,那就是為了求新鮮而已。你們要常常這樣倒過來參自己。在家裡得不到,就往社會中去求。在家裡求不得還不會怎樣,因為在內心裡對社會還有存有希望。可是如果對社會也失望,若是完全內外都失望,找不到活下去的理由,去支持他活著,這時就會容易想自殺了。如果不懂跟著時代一起變,不懂得謀個第二專長。事順的時候以為就可以過日子,可是時代事實上卻是一直在改變的。你不會改變就會被淘汰。譬如以前打鐵的人,一個人就可以養活一家人,可是現在還有度陶瓷、度漆,工廠一小時生產多少根刀子,又不生銹又銳利,可切冰塊、可切椰子,一隻才一百元,你說傳統打鐵店怎樣跟人家競爭?這是提醒大家興趣要多元,要多培養專長,以前是沒有三年的好環境,現在可能連一個月好風景都沒有,就是沒有好環境了。

學生:現在很多人會一窩蜂去作同樣的事。

老師:不知一種技術流程是別人嘗試多久,花多少心力才展現出來的。凡事只學人家的外表、外相是絕對不會成功的。

所以我不贊同大家一窩蜂去作同樣的事,應該要培養出自己的專業與專長。

你們來學習性理研究,這也是專長,這以後一樣也可以成為職業。

所以你們要用心去參。

同樣是金行人,還是分為很多種。

人一般在社會上求不得的時候,稱為甚麼?

就是失志。

我們看內經第24篇血氣形志篇,就有講到志之苦與生病的關係。

形樂志苦,病生於脈,治之以灸刺。

形樂志樂,病生於肉,治之以鍼石。

形苦志樂,病生於筋,治之以熨引。

形苦志苦,病生於咽嗌,治之以百藥。

那志雖沒動…內經說..

形數驚恐,經絡不通,病生於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藥。

這是所謂五形之志也。

  

志苦是臉很憂愁的樣子。

形苦是身體很虛弱的樣子。

  

形數驚恐是用按摩,把經絡疏通,像是小孩沒有形志的問題,被嚇到,形數驚恐就會生病,哭嚇胃腸膨風、消化不良吃不下、拉青色的屎。 

  

如喜歡打麻將的人一直打,打了三天三夜,心裡很開心,身體卻會很虛弱,腰酸背痛,身體不舒服,而身體不舒服生病就是形苦。

學生:那志也苦啊。

老師:若是贏錢志怎麼會苦?

如果是形苦志苦,喉嚨會覺得緊緊的。

形苦志苦的人比較接近木行人。外緣會一直來。

身體不勞累,有求不得的人,是形樂志苦的人,所以要用針灸來導引出去。這是有治標不治本,如果說緣只有兩分,可是志卻有十分,這樣就會覺得苦。

所以不要先去設定些細節,它會影響到志。

如果緣只有兩分,沒有設定志,凡事就不會覺得苦。

以一般人來講,你們的性跟你們的志是不分的,以修道人來講卻是要分。

有人要當總統,有人規定一定要幾歲當總統嗎?

如果今天你是修道人,有規定要這世成佛嗎?

沒有。

這就是志。

就沒有求不得的苦。

性,有善惡之分。性會一直衝。

宋楚瑜是有為人。在省長的時候,把公費儘量拿出來作公關。

志就的人作法不會像這樣。

如果你今天不是為了你的職業,這樣你的路會不會比較廣?

要提升到性界,要以社會為主,要以願力來帶就不一樣,願力就類似志。

佛菩薩當成願力的不一定是針對一個目標。

佛菩薩出來八萬四千種法門,樣樣精通。

譬如賣香者,在佛經裡面有寫香品,光聞香就可得到聲聞四果的證量,所以如果你是賣香者,對自己的專業要增加,你的香有哪些功效你知道嗎?這是要去印證這些修持的。

目前公認最好的香水是從臭的地方提煉出來,是從人尿提煉出,因為帶有人荷爾蒙的味道。

你們說,志的病是隨便開藥就會好嗎?

妳了解自己的志向有沒有問題嗎?

妳之前會覺得自己的志向有問題嗎?

如果你覺得有問題,你還會繼續這樣做嗎?

會覺得胸悶,表示你志有不協調,不協調是氣還是血?

形是偏血火性,求好不得。

吃東西五種性味,上一堂課說到跟情志有關係。

喜歡吃甜食的人,想得比較多。

如果一個人心性很好,就不會太重視口味了。

心性沒甚麼變化,就不會有甚麼損耗。

從飲食就可以知道心性在怎樣變化。

小草設定自己是草,吸收營養後怎麼長還是草。

大樹設定自己是樹,吸收營養後怎麼長還是樹。

絕對不會草樹長成、樹長成草

人要隨緣,很多事不在妳能力行不行,有時候因緣是上輩子註定好的。

人的所有感受都是自己的設定,這都是在設定挫折,如果把自己設定的範圍很大,人就不會容易有挫折。

學生:我覺得自己抓,抓得很辛苦,不知道要怎樣放。我已經抓習慣了,不知道該怎樣改?

老師:如果想改變,要自己先認為它是錯的,以後才會改。

沒有人敢講妳未來的事業會成功或不成功,要隨緣。

以前古代的商人,跟師父學買賣,不會去賣跟師父一樣的東西,如果只賣師父賣的東西,這種人就沒有學會真的買賣技巧,這種人就沒有道德。

以修行角度來看就會更廣,不一定要從事甚麼職業。

攀緣不如隨緣。

如果原本店裡有一個客人,該說的都說完了,如果有第二個客人來時妳們會怎樣作?

A學生:先招呼第一個客人。

B學生:讓兩個人共同參與。

C學生:先跟第一個客人請他先考慮,之後招呼第二個客人。

D學生:如果第一個客人意願很高,先讓第一個客人成交,這樣第二個客人也比較會成交。

學生:看客人的根器,如果客人不需要講解太多,我就不會跟他講太多。

老師:妳們共通的特點是尊重,兩個客人都要尊重,這也是服務業的首要。

這比你有沒有馬上成交還重要。

我們從三界來講:

性界:今天買一台車需求在哪裡,是車子的外觀還是性能?

1學生:性能。

2學生:不是。

3學生:同樣廠牌,你不一定跟甲買、卻會跟乙買。

老師:對。兩者差異就是服務與尊重。

心界:用心。分析好壞讓你知道。

身界:用商品、食物招呼。招呼你喝茶。

妳覺得你會以哪個為取向?

進一間店,你覺得會選擇甚麼?

學生:假設我賣車:

      性:我Sales本身。

      心:服務 方法

身:車

老師:品牌,風評,是性。

今天人家要我去郵局,我就去郵局,要上課就上課,要調身就調身。

我隨緣,可是志卻是在解脫裡。

你們說知道了還會生病嗎?

學生:明知故犯阿。

老師:這叫知道嗎?

你知道刀割會受傷,你還會想被刀割嗎?

不知道才會去做。

心經,般若主要是指空。

心經,大家都會唸,字也都認得,可是真懂真知道的沒幾個人。

你說常唸心經,懂得空,若是真懂得空。你會去抓空氣嗎?因為空氣對你來講是空,所以妳不會去抓。你拼命去抓,就是不懂空性。心經真懂真會做到了,你就是觀世音菩薩了,都能救苦救難了,哪還會有苦?

那甚麼是空性?

為什麼稱為空性?

空性跟佛性差在哪裡?

如果最後都空了,為什麼世間還會有?

為什麼妳不會為空氣苦惱,可是卻會為業務空而苦惱?

問題就在不知道,你不知道所以甚麼都不敢作。

人生最大問題就是無知。

會了方法就知道。

所以說『法』難得。

我原本要把今天的標題,社會之苦取作性之貧。

貧就是少,如果妳都具足了,還會貧嗎?

如果你甚麼特性都接受,你還會貧嗎?

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為什麼要給自己壓力。

佛家講究善知識,就是去問專家,如果沒有急迫性,可以自己走,如果有急迫性,別人教你不是比較快嗎?

你們覺得身體好了就沒苦嗎?

心情好了就沒苦嗎?

還要講到性啊。

到底是天管你,還是你管天呢?

是天管你。

身體不是很好還可以活,可是天塌了,就活不了。

想得越少,苦卻越多。

我們修行者的想是觀不是想,是觀看,但是不會陷進去。

學生:我們這裡有六個人,有幾個人是觀呢?是不是只有一個人是觀。

老師:有人是發願來陪襯也不一定。

觀是看差別,不會用太多自己的想法。

 不發願力就沒有志。

助人為快樂之本,為什麼志會樂?

跟這個有很微妙的關係。志又要怎樣去樂?

志業不開會貧、病、孤,因為不知道這三個的原因。

第六級比較強調心法,講心要怎樣放開。

你真的觀空還會難調伏嗎?會為空的東西而煩惱嗎?

  

身之苦的樞紐在哪裡?

心之苦的樞紐在哪裡?

性之苦的樞紐在哪裡?

  

怎樣身才不會有苦?

怎樣心才不會有苦?

怎樣性才不會有苦?

  

身之苦的樞紐是戒與德

心之苦的樞紐是教與養

性之苦的樞紐是願與求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你著重在哪裡,成就就在哪裡。

這三界哪一界大?

性界大。

  

願力出來,自然就有方法出來。

你放到無我,今天有客人進來,就把他一個人當作世間的全部,出發點是那個方向,有些醫生知道這個病,不知道方法,病人不一定要來這裡,以我所知道的,去找哪個醫生去用哪個藥。

你服務的心態,不一定要客人買店裡的東西,不是以商品為主,而是賣你的服務。如果讓客人把你當成可信任的朋友,今天這個東西不是當下他需要的,等到他需要時他就會找你。

 

如果說你賣的產品是跟工廠進的貨,那品質嚴格來說不會差太多,那你賣東西唯一可以跟別人區隔的,就是你的服務與態度而已。

 

而人的志向跟賣東西的原理一樣,要有專有的特殊差異,不以自己的需求為主,而是要以客人…眾人的需求為主,沒有了自己,志界自然就廣,就不會有苦。

  

身苦由身形病痛可得知;

志苦由眉目揚墮可得知;

  

一個人眉飛色舞時你們說他的志會苦嗎?

一個人愁眉苦臉時他的志就是苦。

 

要先改自己的思想設定,再去改變你的志,無知的人才會去亂設定他的思想。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119b052000&aid=4470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