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12/15 18:07:10瀏覽466|回應0|推薦2 | |
6-11 善師與戒師 老師:什麼人你會稱他為善師或戒師,最大的差異在哪裡?為什麼? 學生:由行為,做好事就稱之為善,可以跟他學;做不好事就稱之為惡,要引以為警戒。 老師:如上一堂所說,若把自己提升到「覺性」當中,那時有「善跟惡」的分別嗎? 學生:沒有。 老師:那「善與惡」、「是與非」之中的好壞,是由什麼因素來判斷或界定,是「理」嗎? 學生:由時機.. 學生:由主觀意識.. 學生:由多數的觀念..如殺五百人以救五千人… 老師:譬如說男女交往,你們女生說說看,為什麼你想交男朋友?你們覺得那時你是付出或接收?設立點在哪裡? 學生:付出… 老師:你為什麼覺得那時你是付出?又由哪裡判斷?來感受? 學生:因為關心對方。 老師:那你又為什麼要關心對方? 學生:因為我….我喜歡、欣賞這樣的人。 老師:那你喜歡這樣的人幹什麼? 學生:因為無聊…。 老師:那你說「無聊」,到底是誰的感受? 學生:別人要去配合你的無聊。 老師:那你說你到底是接收還是付出? 學生:接收… 學生:可是人跟人長期生活在一起.…不就有彼此間的互動? 老師:那你說這個互動是接收還是付出?有規定一定要是接收還是付出嗎? 學生:自己還是想接收的多… 老師:你們說藥師經是講接收還是付出? 學生:都是付出… 老師:女生多想接收,那因為接收不到就會苦,所以女人比男人多苦。人一出生成男、成女都是在一念之間,女生多是想接收,男生多是想付出,所以一念之間,決定你成女或成男。這一念就差 500 年,就如同藥師經都是在講付出,所以才叫隨心滿願,而那個世間就沒有女性。你們看世間是不是都是苦,為什麼? 學生:有所求又得不到… 學生:無常….. 老師:四禪八定,第一步的初禪就是無常觀,這樣想不是就會放掉了,如同今天你就要死了,即使老婆再好,孩子再好,金錢再多,但是你今天、明天就要死了,還能如何?所以要修行,那第一步就是要先學「無常觀」。初步就是要有覺、有觀,觀世間都是苦,修行就是要學會解脫這個苦,就變得輕輕鬆鬆,一個人的肩膀能擔當多少事,世間是無常的,人卻認為都是恆常而不變,所以人才會認為 :有一個身體是我,有一個東西要追求。偏偏什麼東西都留不住,所謂: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功德也是誰做誰的,是功德的任誰都搶不走,就如同釋迦牟尼佛因為功德力夠,魔王無法動他一根寒毛,功德是跟著你一輩子的,報身是要修、要做才能顯現出來,法身本身就是能察覺到自己的佛性,若證不到,是功德力還不夠。如同大力士可以舉起 學生:不是! 老師:他也是靠後天不斷的訓練(累積功德)才能辦法做到o佛與眾生也是在差一念之間,自己先無念,才能辦法感受到別人的念。就如同一群人牽手,全都不動,突然有一人動,是不是大家都知道了一般。不起心動念就是覺,明明白白就是覺,知道就好是善境界。佛隨緣渡眾生,其實都是習慣性,所以叫「習氣」,不習慣起那個念就是叫「止」。 念要怎麼止?如同水跟泥攪拌在一起,靜靜放它個3天、4天就自然沈澱了, 水是水、土是土,清清楚楚;自然就都止住了,怎還會難呢。打坐是修定,靈性不會被境界帶動,無常的境界要讓它常,就是對它有「妄念」。 學生:為什麼控制不住「念頭」? 老師:剛剛不是說是習慣嗎?好像叫你「不抖」還很難過呢! 學生們:哈….. 老師:以佛陀時代弟子們也有這個困擾,所以不要妄自菲薄。金鋼經裡須菩提不是也問佛要:「云何住」嗎? 佛常說:無常、苦、空、無我,是四個真諦,合起來就叫「實相」。你們說什麼是空? 學生:當有變成沒有,就是空。 老師:空就是沒有,得不到的。得到的真義,是拿到而會持續擁有,才叫得到。若只得到一秒跟一天、一年,其實沒有多大的差異,又不見了,就不能稱之為「得到」。早死、晚死都是死;早離開晚離開都要離開,何必在乎在一起要多久和何時?誰有辦法生生世世、隨時都在一起?不可能對不對? 學生:對! 老師:既然不可能,那又何必在乎他跟誰在一起。 學生:但是卻想要控制! 老師:你要控制什麼?你又能控制什麼?生、死、愛、財?哪一樣你真正的得到、能控制?而到底有沒有得到,是自己的設定,都是自己的妄念想的「有」,而跟本沒「得到」。所以常以「空」來觀世間就容易解脫了。 大家以為跟誰去灌個頂、摸個頭就開悟了。那佛把眾人摸一摸就好了,都成佛了,還要我們修什麼?那時代也有很多人沒解脫的,要過不過的才有差那一下啦。要自己學會不起心、不動念才實在。金鋼經有一句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如「是」要解釋成如「此」。是眾生,非眾生,是謂眾生。解釋為此眾生,非眾生,而在這世間大家都是叫他眾生。金鋼經在破這名詞、也在破這相。世界所有相都是空,就是滅渡之。了解他是空,知道別去分別他,就沒差異。 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空也是空相的一種,色、受、想、行、識都不見了。看透他就無恐怖、無所謂了。心就無罣礙了。因為觀而自在,所以取名「觀自在菩薩」。境界進去,很深智慧的觀照,就能渡過苦海。要懂經文才能去審核自己。否則都是「小和尚唸經,有口無心。」 為善就樂,為惡就苦,善惡主要的樞紐取決於自己,同氣相求,靈性相通。因為有眾生,所以才有佛。這都是相,根本都一樣。因為有迷,才會有悟。善師跟戒師都是法,出發點是善,做超過了,就變過錯,成惡了。 以佛性來講,這二者都要跳出來。道的不同,只在三界裡面,三界的因緣,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這時才會產生不同的法。 學生:那都沒有了又怎麼辦? 老師:那就隨緣啊!有時成不成就,不在於自己有沒有能力。三界要有天時、地利、人合,你有能力,別人不讓你做時,你又如何?這時代有很多人很努力賺錢,卻賺不到錢,很有能力卻苦無機會。這都是不懂因緣,沒有種下好的因緣。「善師或戒師」是一體兩面,看你會不會用法而已,如飯桌上你吃多了,相對的別人就吃的少。 以身體而言: 理是主氣,理多氣就多,理直氣壯,理就是道,所以是道理,行的通才叫道。行不通,就無法說服自己,所以理是來說服自己的,不要拿理來對待別人。 如某同學… 不去認為自己有理,就不會覺得自己委屈。 學生:眾口鑠金! 老師:有委屈才會覺得眾口鑠金,若不若覺得委屈,把委屈當成自己的理,就沒有事了。老師常講理是拿來對自己的,沒有對錯。你覺得不想被殺,是你有理;而當他想殺你的時候,就有他想殺你的理。哪有交集,誰對誰錯?沒有!當別人要殺你的時候,你不能跟他說:「你要有個道理啊」、「你要說出個道理啊」!所以老師才講理是拿來說服自己的。他只對你這樣,對別人就不會,這就是因緣,不能講理的,沒有道理的。 對自己嚴格來說,「講理」是還是在分別裡面,以無常、苦、空、無我,來說服自己;才能再去教別人。 那….. 理錯氣就亂。 事多血就多,事少血就少,事正血就強,事歪血就怪。 以病來說,因外事而起的病,就起外邪。 因內事而起的病,就起內邪。 因內、外事而起,就內外都有邪。 生死之事,比什麼事都重要。 念頭對身體的影響,如「兄弟」 對兄弟恐懼,肺就寒。 對兄弟有恨,肺就熱。 對兄弟有怨,肺就濕。 對兄弟有悲情,肺就燥。 對兄弟有怒,肺就有風o 這一級的報告這一級講完前要交….剩兩堂而已… 以自己三界的顛倒幻想為自我省察的基礎。 .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