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第二十三章 重現生命的圓
2009/04/10 19:24:27瀏覽323|回應0|推薦0

 

第二十三章 重現生命的圓

   ..

人的生命是由無數的小圓,進而構成一個大圓。如同分子構成原子,原子構

成細胞一樣|細胞構成生命,生命組成家庭,家庭聚成社會,社會形成世界

。所以世界要好,社會必先好起來;社會要好,家庭必先好起來;而家庭要

好,每一個構成的生命,必先好起來。

許多人以為生命只是某一個小圓,或是圓的某一個部份,以致於生命裏的問

題層出不窮而疲於應付。

例如:只知道如何賺錢,那只是「事業的圓」不缺而已。

其他如「人與人相處的圓」、「抗壓協調的圓」...等等;如果其他圓和

點都不知學習和成長,那他的生命之圓就不夠大也不夠圓滿。千萬不可誤認

一個「點」是「圓周」的全部才好。

再舉一例說明:如果一個只會讀書的人,全然不知如何生活,「衣服如何搭

配好看」、「菜如何料理才會美味」、「說話如何遣詞才容易懂」,那生活

不是單調乏味,與人溝通詞不達意嗎?

所以孔子說「君子不器」,所謂「不器」就是說:人不能和器具一樣,只有

一種功能或一種用處。

人之所以不同於「器物」,在於人有生命力。而人的生命起源於人類的智慧

文化。文化的不同使我們和一般動植物不一樣。文化的進步叫文明,文明的

創造在於「需求」。

有「需求」時便自然會去創造發明,一種發明有一種功能,無數的發明就會

有無數的功能,才能應付無數的變化。人的環境或多或少都有不同,以橫線

的空間而言,就有許多的差異,以直線的時間來說,也有許多的變化。空間

加上時間為2D的組合,再加上「人性」本身的思考,3D的變化就有無限

的可能了。既有那麼多的可能變化,又怎可以一種方式來生活。所以古人才

會說:「活到老,學到老」。世界變化如此多端,人生也一樣,孩童時期,

著重在學習和成長,中年時期著重在事業和賺錢,老年時期著重在養生和休

閒,全然不同,方法當然也不一樣。

人的文化智慧又叫「知識」,而一種知識通常適合在一種環境條件和需求下

運用。如果想以一種「知識」來延續創造人的「生命力」是不夠的。

宗教家常說人生有無數的「小悟」和許多的「大悟」,這個「悟」就是「知

識」。知識是由經驗累積得來,不能憑空想像。「不經一事,不長一智」,

複雜的人類社會有太多事需要我們去學習與知曉。

二十一世紀號稱「知識經濟」的世紀,就是認為未來「知識」為經濟的原動

力。擔負著創造文明和社會繁榮的使命,西方人常說「知識就是力量」能在

變現的種種差異社會中解決社會的種種問題。

由此可知「知識」的學習重於一切,而知識的累積在於「經驗」和「思想」

。「思」是自我思考與分析,「想」是和他人思考的聯想融合。這本書中的

某些「知識」希望能給「讀者的你」能有許多的聯想和融合,使你的生命能

夠圓融起來。

本書中所討論的現象和感受、和改變現象、改變感受;若是都明白了,也就

明白了氣質的原理。那便可以理解,生命不是單一的「現象」、單一的「感受」、單一的「氣」、單一的「質」所構成。而是由無止境的現象、無止境

的「感受」、無止境的「氣」、無止境的「質」所構成的圓。像是地球的天

氣,在地球上空循環變化,永無休止造成不同的氣候和環境景觀,使我們感

覺有不同的美感。既然如此,就不必為了單一過程的「現象」而設定在一種

「感受」的對應。而有死寂、不變、痛苦的錯覺。就像「月球」一樣,因為

沒有天氣的變化,景像都是沈寂的石礫而已。

「現象的感受」與「物質」和「元素特性」三種要素都受時間、空間二者間

接的影響,而持續的變化,這種變化是不變的道理。能夠知道這個道理以後

,就不會認為世間有不變的「人、事、物」。也不會對突來的變化,感到措

手不及;而對不變的「人、事、物」,當作是將要變化的「人、事、物」。

已經變化的「人、事、物」,當作本來就要變化的「人、事、物」。

於是對於各種變化和不變化性的交互作用都能了然於胸。才能夠明察秋毫,

知道變化由何處引起,於何處停。就像是一杯混濁的泥水,若是攪動不停,

永遠分不清這杯泥水有多少水?多少土?若是沈靜不去攪動它,久而久之,

泥土沈澱,水也清澈起來;放眼看去便一目了然,此杯泥水,有多少成份的

土?多少成份的水。這都不需要別人教導自然就會知道了。

         這個例子是說明每個人都有個自知之性。這個自知之性不管由五官或身

體那一個「接受器」接收外界現象或由心意接收內在思想現象。能夠知道而

接收的這個自知之性,永遠不變。也不需經過教導學習。

譬如被火燒到的灼熱痛感,沒有一個人是由他人教導而學習來的,飢餓的感

覺也是一樣與生俱來,冰冷的感覺、舒適不舒適、能看、能聽、能說...

等等如此多的知性都是在不殘缺的身體器官,就自然懂得使用。不會使用的

人都是混淆了每一個器官的不同接收作用,想用眼睛去聽、用想像去看、用

嘴巴去嗅,那就產生不相應的感覺,既然不相應,就會事與願違。

         如果每個人都能像一杯靜泥水,不去攪動「分別好壞差異」的心,那自

知之性就能自然了知每種物象。知道了各種物象有其存在的實際作用,便不

會去排斥任何一個物象或心象,那麼在心境上就能夠容納各種心象和物象。

明白不過是一時的時間、空間的過客。如此你的「現象心圓」歷經愈多的時

間、空間。心圓就會愈大,而不局限在一小部份的點、線、面或是小小的圓

裏頭。愈大的圓,包容性也會愈大,變化愈多彩。

         許多人往往把生命當成一個點,離開這一點便活不下去。或是當成一條

直線,向一個目標衝刺,找不到目標便「茫然無措」,達不到目標便「萎糜

洩氣」。

         或是當成一個面,只注重於一個人類層次,不管天、地、其他生物的感

受,卻對天災、地震恐懼在心。

         如果能把生命當成一個圓,這個圓不只有我一個人而已,而是所有的人

、事、地、物、天空。就像地球包含了這所說的一切。那便是我所要呈現給

大家知道的生命之圓。也是所要呈現的圓,如果知道生命之圓如同地球一般

光彩亮麗而充滿變化,任誰也不會去自艾自憐、悲觀和感傷了。現代人講地

球村、地球村不是只有人類而已,而是包含整個地球所有的一切。基於這點

道理,如果地球所有生物都死盡了,人類也一樣活不下去。因為在這個地球

,我們是一個生命的共同體。這世界少了其他的動物和植物,人類是顯得多

麼孤獨和缺乏。

        現代醫學已證明與知道動、植物都有調劑人身心的作用。例如狗貓都對

病人情緒有安撫的作用,森林浴可以舒緩緊張的步調。自然的天籟、海潮音

、蟲鳴鳥叫,都結合於自然療法之中。

        人類似乎應該把眼光放到遠處和異處,不要只一直注著自己。那時才知

道活著原本如此輕鬆和愉快。

..

        所以重現生命之圓的要義:

.

就是....要先重現ㄧ顆無限[包容]與無限[希望]的心。 

健康旋舞十二式之十二「祥鶴飛天」   

   

「姿勢」兩腳微開一前一後,兩手水平交於胸前,再把兩手平開向後甩去如泳蛙
式,同時後腳跟墊起,挺胸。
「治病」開胸利膈,治背痛手麻,胸悶,增加肺活量,健胸。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119b052000&aid=2836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