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2/09 09:52:33瀏覽1523|回應0|推薦20 | |
他說,這片金棗園已經八年沒有灑農藥,每顆樹上的金棗都可以摘下來馬上送進嘴裡。 我們於是依他的建議,馬上摘下金棗送進嘴裡,享受這最短的食物里程。每個人和樹上金棗的距離不到一公尺,在台北市場吃到的金棗通常都是穿越雪山隧道,至少旅行了七十多公里。 透過朋友的介紹,我們到宜蘭拜訪這群返鄉創業的年輕人。在金棗園裡邊採邊吃,也邊聽他們說自己的故事。他們都在宜蘭生長,成年之後也都到台北打拼尋夢過,也因為不同的理由又回到宜蘭。 回到宜蘭之後,每個人都需要謀生,也想要為宜蘭做點事。於是有人想出在稻田和果園裡辦露天晚餐的創業點子,用新鮮的在地食材入菜,招攬城市人來這裡體會農村的美好。這事業,除了可以增加農村裡的就業機會,也可以推廣有機農法,同時友善了人和土地。 採完金棗之後,天也快黑了,我們在佈滿燭光和暖爐的果園裡吃著晚餐,晚餐十多道菜使用了在地的五十多道食材,邊吃也邊聽這群年輕人聊著三年來的回鄉故事。三年來,他們已經辦了三百多場這樣的晚餐,而且還把這樣的活動推廣到台灣其他的農村。 我幫他們算了算在宜蘭這盤生意的收入,每年大約是兩百萬左右的淨利,過去那塊金棗園每年的收總收入不到三十萬。 回程的路上,晚餐的美味仍然在腦海,但是更讓我忘不掉的,是這群年輕人的願景和理念。他們也許不會是下一個馬雲或雷軍,但是卻一步一腳印的在努力讓自己和台灣人與土地都變得更好。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