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隨心所欲的創造者
2009/03/18 22:02:44瀏覽746|回應2|推薦25

談到作家創造文章的過程,羅素曾有一段生動的描述,他說:「假如我需要寫一些比較艱深的題目時,最理想的方法是盡力地加以構思,用幾個小時或幾天來構想,最後再要求自己不去想它,任它在暗地裡自行滋長,經過幾個月後,當我再想到這個題目時,就發現文章的內容都已完成了。」所謂暗地裡自行滋長,就是在潛意識裡完成意識中所決定的目標,它是依照我們以觀念、意見等形式所給予它的資訊進行操作。羅素在他沒有發現這個辦法時,常因為沒有進展而連續憂慮幾個月,但憂困並不能解決問題,幾個月的憂愁等於白費。當他找到方法時,就將這幾個月用在其他的消遣上了。

創造的過程,不僅作家、發明家才有,甚至事業家、服務員、老師、學生,或家庭主婦,都能為創造者。每個人皆能運用潛意識,如同作家的創作或發明家的發明一樣,可以用於經營事業、服務顧客、解決私人問題。所有的天才,僅僅是一種過程,但並不是只在發明或創作才有的過程,天才其實是一種使用心智解決人類問題的方法。

在潛意識裡製造創造行為或創造想法,運作方式都是一樣。無論經營、作畫、演奏等技巧,都不需要苦思每一件要做的動作,只要輕鬆自在地做事情。所以最優秀的鋼琴家如莫扎特、貝多芬、蕭邦、拉赫瑪尼諾夫都等,剛在學習時,必須苦思指頭應跳在哪個琴鍵上,但他練習到彈琴變成自動的習慣後,就不必再那樣思考了。也就是彈奏鋼琴,成為創造性行為,是種自發的、自然的行為,當他們不用意識,而是使用潛意識演奏時,就成為技巧成熟的演奏家[1]

人的意識時會有抑制潛意識的運作,更甚的是使它發生障礙。例如,學生在參加考試時,因自覺意識過強而表現失常,因為他們做出太關心答對問題的事情,而過分焦慮。學生過分注意自己的每一個作答,好像每一個作答皆是想出來的,也就是每個答案都要先估計它的效果(對或錯)才作答。這些學生是屬於抑制型的人,也就是他們抑制了自己的潛意識運作,讓考試無法產生創造的結果。這些學生如果能夠放手、學習輕鬆、自然,不再想到如何解答問題,這樣,他的答題就更能隨心所欲,也就更具有創作性。



被譽為二十世紀最偉大鋼琴家,魯賓斯坦(Arthur Rubinstein),如果要他思考指頭應跳在哪個琴鍵上,那麼連最簡單的曲子他也彈不出來。他以演奏蕭邦、德布西、舒曼和勃拉姆斯等人的作品見長。演奏細膩詩意,音色之豐厚、圓潤、甜美。魯氏自傳「我的年少歲月」和「我的多年歲月」,道出他對生命的熱愛。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veritashero&aid=2758617

 回應文章

韓非非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2017/12/13 11:14

把主導權從意識的手裡交給無意識。

大大地受教了,感恩seafood!


水 羚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佳文共賞
2009/03/23 17:41

唯有隨心所欲的創作

才能舒發真與美的力量

     水 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