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喪禮中的迴光報告
2006/04/29 19:42:59瀏覽478|回應0|推薦5

一位出生就植入記憶晶片的人死了,記憶剪接師將晶片放入精巧的嵌匣中,電腦開始讀取內容,剪輯台上三面超大螢幕出現那人從出生到死亡的所有影像,那些美好的吉光片羽、曾經以為遺忘的瞬間,都回來了。剪接師將龐大的記憶小心剪輯成一部精采的短片,在他的喪禮上播放給來賓觀賞,大家含淚帶笑地重溫某人的一生(那必然是剪接師應家屬要求謹慎挑選且美化過的一生),更在意自己在影片中出現的頻率和重要性。

是的,喪禮是一場為活著的人舉行的盛宴。

好萊塢電影「迴光報告」,探討的是一個虛擬但並非不可能的未來世界:記憶永遠不死,美名永留人間。片中有一群反對未經當事人同意便植入晶片的異議份子,為捍衛「最後的隱私權」大聲疾呼,他們不認為活著的人有權利選讀或詮釋亡者的一生,更反對生者利用亡者記憶的斷片為自己搽脂抹粉,在喪禮上以淚光或微笑成為焦點。

電影或許只是想像,但這樣的想像卻不是憑空出現的。各國喪禮因著文化或信仰的不同,會以繁簡不一的形式表達對亡者的不捨與追思。我國傳統的公祭儀式中,司儀朗誦祭文、來賓拈香獻花、家屬叩謝答禮,是最基本的形式;而「出山」隊伍一路吹打放送,更是孝子賢孫展現心意的場面。生死大事,這些都無可厚非,倒是一些政商名流在滿面哀戚地行禮如儀之後,面對鎂光燈仍滔滔不絕地說些對亡者的溢美之詞,在遮掩不住的言不由衷背後,分外讓人覺得荒謬與悲哀。

這幾天,馬英九料理父親馬鶴凌的喪事,低調、檢樸,卻絲毫不讓人懷疑家人親友對逝者的尊敬與哀慟。沒有公祭,也就沒有滿堂高掛的輓聯,沒有記者盯著看總統送了花籃沒有,追著問誰來了或者誰為什麼沒來。所有認識馬老爹的人,都可以在心裡回味咀嚼自己與老人的交往,想哭可以靜靜流淚,毋須在某種氛圍催促下跪地嚎啕;沒有什麼交情的人也可以鬆一口氣,不必戴上傷心的面具勉強出席。

沒有迴光報告的喪禮,沒有矯飾浮誇的追憶,對永遠不會再回來的人的懷念,就留在心底吧!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veoveosun&aid=256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