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0/26 09:41:34瀏覽1717|回應0|推薦6 | |
我在引用文章: 我國衛生署的副署長真偉大 中已經問過,在這裡再問一次,馬政府在美國牛進口協議上面全面棄守,完全遵照美方所提的條件,犧牲了國民健康,執行了所謂的府院意旨後,到底我們換到了什麼好處? 真的,這樣全面棄守,照單全收的協議,根本不用談判,我們只要派個工讀生去簽約就行了,蓋完章就可以領便當走人了。 美國人不吃的牛內臟,還有牛絞肉(由切剩的下雜肉、皮筋與內臟所絞成)怎麼可以進口呢?牛的內臟、腦、骨髓、淋巴與絞肉內含有致病率高、含有這些高溫烹煮沸騰也殺不死的狂牛症蛋白的淋巴與神經系統,美國人不吃,所以價格絕對很有競爭力,我們不怕賣場裡出現有美國產地標示的牛排、牛肉塊,不要買來吃就是了,我們怕的是美國牛內臟、骨頭、絞肉會攻陷所有地攤的牛雜滷味、夜市的牛排、火鍋店的鍋底、大骨湯,甚至做成化妝品的成分,讓我們不知不覺中吃進或吸收進這些狂牛症變異蛋白質。 假如我們不會進口或不開放進口牛內臟,美方幹嘛要我們同意進口呢?我們還有什麼好審查的,直接退件即可,不是嗎?所謂會做嚴格審查,就是還是會允許進口的意思嘛,衛生署不要再跟人民玩文字遊戲了。 這種狂牛症毒蛋白能夠輕易檢驗出來的話,大家也都不必這麼懼怕了,就是因為一般實驗室設備對於這種狂牛症變異蛋白質(不是細菌、不是病毒,而是變性蛋白質)根本無法檢驗、更無法預防、也沒有治療方法,大家才只好用圍堵(禁止進出口、防止其擴散)的方式來防禦狂牛症的。 而且,其他有狂牛症的國家,加拿大、日本、英國,都會比照美國的協議辦理。台灣在這個協議上等於全面棄守。那麼,我們就要問,犧牲那麼大,到底我們換到了什麼? 更讓人不能接受的是,衛生署副署長奉所謂府會決議與美國農業部簽訂這個協議後,才向大眾公布內容,要大家共體時艱,說他們已經盡力了。公然違背立法院的決議,而且簽訂這個協議更完全沒有參考衛生署自己的專家諮詢委員會議的建言,這怎麼能讓人接受呢? 後來輿論譁然,而且這事情關係全國人民的健康,大家要究責,但連到底這個決策是誰下的,誰最該負責,怎麼都還是說得不清不楚? 如同下文所說,若馬政府的決策邏輯都如簽訂開放美國牛進口的協議書,整個政策決策流程不必公開、政治責任不需扛起,那麼民主政治的責任政治原則,也可以棄守了,後來出事,只要推出一個看不順眼的閣員開鍘,叫他回家吃自己就行了。 馬政府的決策模式都是這樣的密室政治,資訊不公開,讓人更憂慮未來與大陸要簽訂的ECFA協議,會有類似的關起門來談定協議,一起出門強姦台灣人民,還要你共體時艱、照單全收的作法。實在令人憂心。 這又是一個典型的決策流程不公開、政治責任不扛起的馬氏密室統治心法的實現。 ============================ 44 2009/10/28 13:27 留言: 然而兩股力道的角力, 並沒有平起平坐的立足點. 賣肉的拳頭, 比拳王阿里的拳頭還要大, 買肉的拿根棉花棒, 就想挑三撿四, 要香的, 不要爛的? 這不是做得到做不到的問題, 而是光憑一張嘴, 當然做不到! 現在說什麼中央地方唱黑白臉, 說什麼拒買拒吃, 都無濟於事. 因為這些招數, 早被人家看破手腳了. 何況我們面對的是超級大朋友, 而不是前些年, 專供台灣政治人物去渡假浮潛的小朋友. 上有政策, 下有對策. 人家動腦筋千方百計, 就是要逼我們照單全收. 那我們就得動腦筋, 想出一套辦法來, 爭取最大的利益, 將可能的損失降到最小. 我們沒有拼拳頭的本錢, 我們也沒有賞人家吃閉門羹的本錢, 那我們就得上下一條心, 撇開政治不談, 尤其是國內一干政治人物, 請務必珍惜政治口水, 務實的在商言商, 好讓食品的歸食品, 牛肉交易的歸經濟. 共同就事論事, 研討出真正的解決之道. 這個爛攤子,我們人民承擔不起。 當初牛隻會感染狂牛症是因為吃了含有病羊的肉骨粉(牛羊的維他命)。歐美的肉牛,為了肉質的肥美,在餵食飼料時,會添加肉骨粉。病羊所患的叫做羊搔癢症,病羊的骨髓等所化製而成的肉骨粉,歷經高溫烘培與化製,病毒與細菌無法存活,但是這變性蛋白質竟然可以在化為骨粉後仍然可以傳染牛隻,進而傳染人類。 我國的國際處境艱難,我們都很了解,經貿談判本來就很艱難,所以才會要政府官員組成代表團努力去談判,爭取對我方最有利的條件。更理所當然的,我也希望民間的力量可以為政府的有力後盾,替無能的政府擦屁股,但是很不幸的,這個爛屁股我們實在擦不了,這個爛攤子,我們人民承擔不起。 郝龍斌市長弄的自主管理聯盟標章作法是對的,但是這個做法只對大賣場、速食店、量販店有效,並沒法防堵那些不用或不能或不會標示產地來源,甚至他們自己也不知道產品來源的商販,例如地攤販賣的牛雜滷味、夜市的牛排、火鍋店的鍋底、大骨湯,甚至化妝品的成分等等,唯有一律不准其進口,才能防制狂牛病的入侵。 現在別的疫區國家的牛肉、絞肉、牛骨髓與內臟也會跟著美國牛進口協議而全面開放,沒有檢驗設備,沒有檢驗人員,也沒有全面檢測,全靠出口國的自主管理措施,我們的政府如何防範,如何檢驗,又如何讓人相信他們的保證呢? 政府官員口中的再三保證,嚴格審查,我們能信嗎?狂牛症的潛伏期長達7-20年,等事情發生時他都下台了,這些官員的話還能夠讓台灣人民相信嗎?他下台,有用嗎?能夠治好狂牛症嗎? 政府連「牛肉在哪」都說不清楚 馬政府開放美國牛肉引爆重大爭議,行政部門沒料到的是,這回炮口猛烈點名閣揆下台的,不是政敵,反是國民黨自家人,國民黨團書記長呂學樟連「把官員送進亂葬崗」都罵出了口。 依政府高層的說法,此次風波之所以擦搶走火,是衛生署長楊志良搞不清狀況,造成閣員認知不同、口徑不一、溝通不良的印象,不然這次台美簽約過程可是保密到家,就缺臨門一腳。 問題是,從劉內閣倉卒下台,吳內閣整裝上路至今,政府出包最大的關鍵,並不在閣員的唱作佳不佳、說帖好不好、保密嚴不嚴、有沒有套好招,而在馬政府的施政,始終欠缺一個健全的「政策流程」。 約都簽了兩天,衛生署、經濟部、農委會通通噤聲不語,只有行政院長吳敦義到處滅火。高層雖下封口令止血,但不只一位政院官員私下坦承,確實「看不見」從研擬、討論、定調到決策的政策產出過程。 美國牛肉的燙手山芋,並非一朝一夕。從九十五年一月美國下通牒開始,美國牛肉牽涉的國家安全和民生利益,一直觸動著民意最敏感的神經。但多年來,台美政府歷經無數的談判拉扯,卻未見藍綠執政者勇於開放公民討論,甚至連面對強權施壓的苦處、難處,我方到底退讓了什麼?換取什麼樣的利益?國民全一無所悉。 如果馬政府的決策邏輯都如開放美國牛肉進口,政策流程不得公開、政治責任不需扛起,那麼行政院長其實很好做,只要乖乖聽話照辦,出了事再換閣員就可以。台灣,也不必再追求以資訊公開為基礎的民主政治,因為政府根本連「牛肉在哪裡」都說不清楚。 ---------------------------------------- 從頭到尾方向都是「含內臟」 美牛開放談判 一開始就退守底線 台灣對美國牛肉進口門戶大開,引起民眾與國會高度反彈。據了解,由國安會、外交部、衛生署、農委會組成的談判團隊,第一時間談出來的結論,就是現今包含內臟在內的開放幅度,且一直是這個方向。 立法院高度不滿馬政府「欺瞞」,做出連內臟也開放、違背立法院決議的決策。但國安會高層卻指,談判團隊呈上來的報告「從一開始就有內臟」。等於證實台灣對美談判團隊,自始就退守到底線了。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昨日批評,外界無法理解為何政府退讓這麼多、這麼快。「高層」應承擔決策責任,不是推卸責任給事務階層官員。前副總統呂秀蓮則認為,扁政府起碼還撐了好幾年,但馬政府整個都垮掉了,所以美國予取予求。 不過,對於外界指涉馬英九總統與國安會「拍板」美國牛肉開放,總統府發言人王郁琦表示:「太扯了!總統不會管到內臟那麼細的事。」王郁琦指,馬總統對美國牛肉的決策大方向的確是開放,因有助於台美貿易,但開放到什麼程度的細節,是由行政部門決定,「總統也相信行政部門會做好嚴格把關的工作。」 外交知情人士表示,本案從頭到尾的談判方向都是「包括內臟在內全部開放」,沒有所謂的「轉變」,是「因為楊志良近日忙於新流感防疫工作,沒有緊追進度,才會在第一時間出現口誤。」 衛生署長楊志良已表示,若立法院為此凍結衛生署預算,他願下台負責。行政院長吳敦義則出面強調,談判是經由行政院同意。 吳敦義表示,楊志良因沒有參加談判,對其中的細節不清楚,才會說對開放美國牛肉進口「非常失望」,但他對楊志良自我惕厲的精神相當肯定。他說,我方談判代表已盡最大努力,使安全標準不比美國本土、歐洲、韓國等地寬鬆。 行政院官員指出,楊志良對外溝通時強調不含內臟,是我方主觀期待;但根據書面資料,我方多次談判推演,美國的底線始終都是以韓國模式為主,含丁骨牛肉和內臟。 楊志良說,為使談判有所緩衝,所以完全授權副署長蕭美玲全權代表衛生署參與跨部會談判。然因台美最後簽署協定的時間是台北時間廿二日深夜,楊志良竟到次日早上才接獲蕭美玲的結果報告。他說,應是因為簽署時間已是台北時間的半夜,「所以副署長不好意思打電話給我。」 據悉,我方最後點頭簽字的關鍵,在於認為開放進口後的五道審核關卡,仍可「操之在我」:第一是絕對不得進口超過卅個月的牛品;第二是美國保證完整的安全檢驗機制;第三是屠宰過程必須有獸醫師監管,具檢驗證明;第四是台灣政府有權進行抽驗把關;第五則是有權到美國現場視察。 -------------- 放寬美牛進口談判 專家批「輸到脫褲」 曾擔任衛生署「牛海綿狀腦病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的陳順勝建議,應增列美國農業部「不實資料」協定,若發現美方提供評估資料或屠宰證明不實,台灣有權立刻停止牛肉進口,並要求美方對所造成的傷害負責。 陳順勝說,台灣目前沒有新型庫賈氏症(即人類狂牛症)及牛海綿樣腦症(狂牛症)風險評估專家,陳順勝說,萬一未來有人感染狂牛症,病理診斷還須送到美國、英國,台灣並無診斷能力,一切都只能聽美國的。他說,日本只准許進口廿月齡以下的美國牛肉進口,就是因為日本可自行檢驗狂牛症。 用牛肉交朋友,划算嗎 我在電視上看到衛生署楊署長對於美國牛肉開放的範圍表示失望的新聞轉播,畫面立刻就轉成蕭副署長表示係根據國際動物衛生組織的規範,做出相關決定。另一畫面是行政院吳院長表示做為世貿組織會員國需要盡的權利義務關係說明,楊署長也即說交朋友嘛!但同一電視畫面下方的跑馬燈,卻亮出了義大利新通報有疑似人類狂牛病的病例。用美國牛肉交朋友,究竟划得來嗎? 我本身曾是衛生署牛海綿狀腦病專家諮詢委員,也曾為此到美國參訪兩次,因為對過去不帶骨牛肉開放建議有不同意見而主動退出該委員會,沒想到這次的非科學依據協議開放作為,就不僅只是失望而已。怎會有拿不好的東西來交朋友?好像是哈毒有志一同般,可是有哪些國際動物衛生組織會員國這麼大方全盤接受呢?詳讀相關資料,會發現我們開放得比韓國還多,自己調侃說會逐批檢驗、私下協議牛腦、頭骨及脊髓神經等部分,未來不會進到台灣。但這如何有憑據?公務員須依法執行,豈可以道德自由心證為之,不可能的。且以目前的執行可有效檢驗出有問題者嗎? 狂牛病病牛如果未出現症狀,生前幾乎無法驗出。屠宰時如日本要求般逐一檢驗是可以降低部份風險,但不是全部風險,因為仍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就如這次的流感篩檢正確率不高般),何況美國屠宰牛有如此檢驗嗎? 如果我們的政策是要確遵國際動物衛生組織規範,光考量狂牛病因素,現在就可用同一標準開放給全世界所有牛隻進口,這當然包括加拿大、日本與歐盟等國。因國際規範說是安全的,而且這些國家的疾病透明度與安全衛生管控都絕對不亞於美國的,那就多交幾個朋友,如何?好吧,三十個月齡內除扁桃腺與迴腸末端風險外就可忽略嗎?本來規避風險的用意在於其他部份幾乎不含有風險的病原,實際上是這樣子嗎? 參考英國確認狂牛病牛隻年紀資料可以發現,仍有一定比例病牛是小於三十個月齡,因此日本嚴格要求屠牛必須是二十個月齡內,以杜絕目前所知的最低可能發生年齡。可想而知,原來進口不帶骨牛肉僅在於冒著被汙染的風險,現在則主動輸入可能帶有風險的物質。 如果不幸是病牛且其被發現的年紀是三十六個月齡,進口帶骨與內臟病原還是有,只是比較少;但如果發病年齡是三十個月齡或以內,那麼容許進口牛肉產品中帶有病原最多的並不是在扁桃腺與迴腸末端,而是牛腦與脊髓等神經組織及可能因此汙染的脊柱骨頭等。 至於內臟、絞肉雜碎等,認為將輸入不多,也不太會直接到大家口中,是否太低估產品的多樣使用情形?除製成看不出是牛源的食品或製品(含化妝品)外,亦可能轉進至其他動物的口腹中,最後病原將永存於台灣,台灣人也可能因此而食用有致病原的台灣動物性蛋白了。主要問題在於狂牛病病原很難被破壞與消除,可以存在於多種動物體內與環境中,我們難道不需要更小心? 我們好客要交朋友,將美國人不要的全收了,自己安慰說反正感染機會很低,台灣人可以承受這個風險,然而我相信開放的原因絕對不是這麼的單純。問題在於也許這個事件帶來的感染發病將是十年、二十年後了,中間將參雜著很多的不確定性因素,要回溯原委更難了,屆時誰要或誰肯負責?願意照顧台灣人民的官員可以這樣子嗎? (作者為台灣大學獸醫學系教授) 美國的牛肉與台灣的民生 最令人不愉快的是,這次談判,我方該堅持的未堅持,連楊志良都脫口說出「沒辦法,國家的狀況就是這樣」,使整個社會籠罩在一種深沈的「無力感」之中。的確,對美談判,優勢通常不操之在我,所以扁政府時代的國安會祕書長邱義仁才會說:「不抱美國大腿,抱誰?」問題是,這次談判的一面倒,真是「美國太鴨霸」嗎?還是我們自己的腿太軟?馬英九和蘇起都有不錯的美國關係,他們當政,如果反而升高這種美國「欺壓」的印象,豈非枉費了他們與美國的交誼?美國行政部門固有一貫的談判原則,但在歐巴馬政府取代了布希政府後,台灣在談判線上反而倒退,真的是美國吃定台灣,還是我們未能據理力爭? 衛生署官員又說,談判條文看來很寬,是我們「給美國面子」,這真是荒唐的想法;請問,我們自己的面子又在哪裡?美國駐台代表從來不諱言自己的職責在維護美國利益,楊甦棣離職前都還在推銷「牛年開放牛肉」的想法;台灣的權益和尊嚴若不靠我們自己維護,要指望誰? 這起「美牛風波」最受爭議之處有三:其一,開放幅度超過合理範圍,除了帶骨牛排外,大量內臟的進口,為國民健康帶來風險。其二,決策太不透明,尤其衛生主管機關的意見未獲充分尊重,主導決策的國安會卻不必面對民意。其三,政府向社會溝通的誠意不足,一再使用「原則上不進口」、「雙方私下諒解」等含糊字眼誤導民眾,留下許多曖昧空間。 經過一天民意反彈,閣揆吳敦義立即對開放範圍作了修正,強調牛腦、脊髓、牛眼、頭骨等高風險部位都在禁止之列,更正了衛生署先前所謂的「原則上不進口」。他說,「美國人不吃的,我們也不吃」;這點,應是一般民眾較能接受的底線。 亡羊補牢,行政院現今的要務是必須在執行上把關,防止不肖商人趁隙上下其手,或利用海關黑洞偷偷夾帶高風險食材進口,應當設計出更有效的管理機制,並向民眾作更明確的說明。比如說,應將所有進口美國牛肉及內臟產品,一律加貼統一的識別標誌,並規定下游零售及餐飲業遵行,使消費者能夠一望即知,至少要讓民眾有吃不吃美國牛肉與牛雜的自主選擇權。總之,必須做到「外交失利/內政善後」及「政策失守/行政把關」。 政府部門亦可設置專門網頁,將台灣進口商的資訊公開處理,包括其進口項目、時間、數量及中下游銷售去向等。如此,對於內臟或因輾轉加工而不易辨識來源的產品,也可由各地消保官定時稽查,或透過消費大眾主動參與監督,以降低行政管理的黑洞風險。吳揆要求衛生署建立進口商「強制保險」制度,事實上,如果各項資訊能夠充分透明,要比聊備一格的保險對民眾更有實益。 平情而論,這次開放美國牛肉進口,或亦有不少民眾支持;有人認為感染新型庫賈氏症的機率極低,有些老饕對久違的美國丁骨牛排更是躍躍欲試。儘管如此,這並不表示他們不在乎健康,也不表示政府可以把民眾的安危置之度外,更不意味政府可以降低自己的把關標準。外傳,我方之所以大幅讓步,是為換取「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的談判,以及美開放部長級官員來台訪問;無論如何,把國民健康拿到談判桌上去作政治交易,都是難以想像的事。政策失守,行政若再不把關,政府的形象聲望恐將受到重創。 無論馬政府把牛肉開放跟什麼外交政策綁在一起,終要從「庶民經濟」的觀點來答覆民眾的疑慮。在此,不必談太多大道理,必須告訴大家如何確保吃得安心才行。 【2009/10/26 聯合報】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