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院﹞戲院人生:電影院,我記憶中的模樣
2014/02/09 18:01:24瀏覽463|回應0|推薦0

據我媽所言,我這輩子第一次進戲院看的電影,是《新 十二生肖》,在嘉義舊遠百裡、已經關閉多年的嘉雲南戲院裡。

對於在那間戲院看那部電影一事我完全沒有印象,只記得曾經我從錄影帶出租店租回家,愛不釋手的一遍一遍看到每一幕至今仍歷歷在目。

到底我這輩子第一次進戲院看的電影究竟是哪部,成了我與我媽間的大哉問,永遠都不會有正確答案。

可以確定的事,小時候我媽真的常常帶我上戲院。

我媽很喜歡看電影,由其是西方電影。

外公是個將軍,她說她小時候有個外公的同袍常常會帶她去看電影、一些黑白英語電影;她一直很嚮往西方生活,或許銀幕上的世界每每都能讓她擁有一兩個小時西方的夢。

我小時候正好搭上國片全盛期,大量大量的國產電影如雨後春筍或枯木上的蕈菇大量冒出,電影院一間一間開的滿街都是,上戲院不再是件奢侈事,就連露天電影都處處可見,

說真的,我很懷念那段時光。

開演前要唱國歌,全場的人都能自動自發的脫帽起立、一起大聲在小小影廳內齊唱國歌的日子。

那個年代對於影廳內的規定幾乎沒有規定,如果你擁有一支當時超酷炫的行動電話,你可以在電影開眼時高聲交談也不會遭他人白眼;你可以脫鞋翹腳、可以大啖會影響其他觀眾觀影品質的味道濃郁食物、可以喀瓜子嚼檳榔,甚至有好些時光,我身旁座位坐的是我家寵物狗。

環境髒亂、味道裡總飄著一股怪味,而且永遠別想服務人員用好臉色對待,大家都有個共同默契:斷片了,就是中場的廁所時間。

這樣情況下,這個地方依然是受歡迎的,是學生小情侶約會的地方,是家長輕鬆帶小孩的地方,也是一個人想脫離這世界一、兩個小時時的好地方。

小小的、髒髒的,卻滿是回憶的地方。

後來,我媽得了憂鬱症,漸漸她再也不願帶我出門,同個時間,台灣電影開始沒落,電影院一間一間關閉,等很久很久以後我回過神,電影票已經貴的稱不上是平民休閒,而電影院,也不再是我記憶中的樣子。

我所居住的地方只有兩間電影院,一間首輪一間二輪,維持著懷舊風格與如學校視聽教育的設備及與一般連鎖電影院相去不遠的票價,多年來頗受居民詬病,加上我媽的因素──不願意出門的她將目標轉移至錄影帶出租店,同時灌輸我租電影回家舒服的看比出門好多了的觀念,可能有近十年的時間我沒再進過戲院。

大學畢業後,我終於離開了那個待了一輩子的地方,輾轉進入一間知名連鎖戲院工作。

我在履歷上寫到,我愛電影院,對我而言那是個充滿夢想的地方,每時每刻總有各式情節正上演,而我所希望的,就是能在這樣的地方工作。其實更私心的,電影院裡有我跟我媽之間的笑意,那是在未來每一個日子裡都不再出現的。

我喜歡電影、喜歡戲劇,這或許都是因為受到我媽的影響,但在進入戲院工作後,才真正開啟我對這個地方的眼界。這是我最接近電影的一段時光。

很多時候我會試著在其中找尋曾經的遺留,卻總是徒勞無功,連一丁點跡象都找不著。影廳內全面禁止攜帶熱食、進入影廳後請隨手將手機關機或調為震動、影城禁煙並有權禁止飲酒者進入,除導盲犬外禁止動物進入,別說講電話,要是交談聲音稍大些,馬上會被身旁觀眾制止。而且再也不需要唱國歌了。

觀影品質完美的被維護,舒適的座位舒適的溫度舒適的氣味,比以往更加進步的聲光效果讓觀眾更能享受其中,如Imax電影標題:看電影或成為其中。

這樣很棒!

有次散場,我自己一個人站在空蕩蕩的影廳內,不知道比我小時候光顧過的那些地方還要大上多少倍。乾淨、舒適、安靜的觀影享受,永遠不會有斷片問題的數位化放映,也難怪我們必需要一再再呼籲影廳內沒有化妝室,比起以往,看電影這事成了種專業化。

但我總覺得還是少了些什麼,在所有人面對銀幕正襟危坐的時後。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ushioK&aid=10849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