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11/15 14:46:17瀏覽1657|回應8|推薦49 | |
《圖一》台東糖廠側門 Subject:沒有圍牆的學校(8)---東糖文物館(B) 來到台東糖廠的側門,門口出現的是「流傳柚木進口家具展覽館」(圖一),沒錯,這裡幾乎已經長期定型,讓許多存貨商來此販賣便宜的物資,提供台東的人們有其他便宜的選擇,而大大的倉庫(圖二右)正是販賣的地點。 然而在「製糖產業文化資產再生計畫」中,側門正是入口廣場,而目前在販賣家具的地點,則是「旅客導覽中心」。小朋友喜歡的糖呢?計畫在「技藝展售教學空間」與「餐飲藝品展售區」(圖五)可以看到,同樣的地點將引入製糖相關產業與原住民的藝術創作工作室。(參考 胖叔叔,文建會補助台東區處辦理「製糖產業文化資產再生計畫」概要)。然而不知怎麼,這樣的規劃很熟悉,有點像休息站與遊客中心,這份感覺似乎少了些什麼... 《圖二》台東糖廠側門入口 少了的或許正是失去的,那久違的歡樂與笑顏,每當想起了台糖的冰~~總會讓人聯想到孩童舔著冰,滿足可愛的笑聲。這不禁讓珠兒從內心呼喊,這次的東糖---該為小朋友而變,而不是專為已經漸漸瀕臨浮濫的「商業or藝文中心」而設計,或許我們該鄭重考慮的,是What for?而不是只有just do it!不是嗎? 近期台東兒童故事館即將開館,遺憾該館的許多設施對兒童來說並不安全,容易造成兒童受傷,目前多防止危險發生外,也正在思索其他解決對策。而台東美術館近期也傳出了即將興建第二期工程兒童公園的聲音,靜謐的美術館與兒童吵雜的喧鬧,這樣的衝突在台灣雖然已經麻木,珠兒卻寧願美術館附近是具有文藝氣息的藝術公園,而不是當人想看藝術展時卻聽到嘻嘻哈哈的起鬨聲。 台東糖廠的「製糖產業文化資產再生計畫」是否會歨入兩者同樣的結局,除了考驗設計者與主持者的細膩思考外,這裡未來的成果有另一番驚奇値得期待... 《圖三》台東糖廠後林蔭 沿著停車場側門走去,在倉庫的後方有一小塊林蔭(圖三),也許是當初員工們休憩的所在,這裡有著和兒童故事館一般的味道,可以創造森林的驚奇與探險,造就藤蔓鞦韆與森林隧道的縮影。進入裡頭,除了以前蒸氣火車使用的鐵軌外,這裡還有一個非常大的廣場,如果是一群小朋友,很容易就彼此招呼嘻鬧著,在這裡完起跳房子、木頭人、水槍戰等遊戲...廣場可以讓大家奔跑的跳躍,人與人的互動正是這塊土地吸引人的所在。 《圖四》台東糖廠側門的停車場與倉庫 望向側門,兩側都有倉庫,是為以前做為儲存糖及甘蔗的地方。左側是停車場,右側則是目前規劃中的「技藝展售教學空間」(圖五左) 「餐飲藝品展售區」(圖五右),倉庫最大的好處就是--裡面空蕩蕩的,可以任憑你想像,和日式建築的隔間有著極大的差異。許多對原本在小房間容易產生的碰撞,在倉庫中還可以奔跑,就算喧鬧在這裡也是顯得恰如其分。 如果設計師高興,還可以將倉庫分別弄出不同的生活創作館、玩具模型館、兒童文學館等,甚至可以開個天花板讓人可以開個可以往外看的屋頂,有進駐廠商願意的話,更可以讓小朋友在這裡實作糖餅乾、巧克力糖屋、冰淇淋等,讓小朋友品嘗自己做的東西,也學習新知...因此,流動式的動線將倉庫以較開放的方式串聯,將是教學空間在規劃努力方向。而靠馬路的倉庫鄰近外牆,部分外牆會打掉重整或部分漏空,不但便利進駐廠商對內對外販賣,也便利經過的人購買產品。 《圖五》台東糖廠倉庫 寫到這裡,大家可能會好奇...台東糖廠的"藝文"在哪裡呢?"文化"又去哪了?難道文建會補助的錢(產業文化資產再生推動計畫已經申請到500萬+之前申請的),是用在台糖改進經營策略上嗎?--呵呵~當然不是!這些錢是協助這裡的整體發展更為完善,進而真正成為大家活動與藝文工作發展的所在地(參考 胖叔叔,如何落實文化資產管理維護工作--以台糖公司台東區處為例),千萬不要搞錯了喔。 (待續...)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