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9/16 14:00:18瀏覽1988|回應19|推薦59 | |
Subject:閱讀「白米不是炸彈」 ※引用文章:掉落的葉片--台東農業雜感 還記得楊儒門嗎?2003~2004年間因反對政府加入WTO後開放稻米進口影響農民生計,在台北多處放置爆裂物抗議,結果因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入獄服刑的白米炸彈客。如今,他出書了,一本《白米不是炸彈》問世。 想想,如果你是楊儒門且有機會回到過去,當初你會不會選擇放置爆裂物抗議?成為媒體口中的白米炸彈客?同樣的,如果你是黎文正,又會不會堅持完成一個人的學運?或許人們仍有疑慮,是什麼樣的理由讓這兩個人有著這樣的行動,而且如此的行動真的只有一個人完成?一個平凡沒有任何政治背景、精神狀況正常的人會有著這樣的舉動?許多的的問號在胸口蔓延,然而看完了《白米不是炸彈》,我會堅信的說:「I trust that I will!...If I were he.」。體會了露宿街頭的冷暖,看到了冷漠、階級、勢力與不公,為了別人,也為了自己!的確我會爭取---只為了讓"未來"存在。 我正在尋找... 我正在尋找 ... 我正在尋找 ... 我正在尋找 ... 我正在尋找 《白米不是炸彈》訴說著2005年來他的心情,回憶他年輕時的見聞,機遊環島,與好友攪和角的對話...從本書來看,其實他的內心和一般男孩沒有兩樣,唯一不同的是他出生於二林,當過兵,且看到沒有錢就醫、沒有書可讀的孩童、甚至也幫忙處理過沒有哀傷的死亡--像倒垃圾般解決的海葬,幫家中的農事也體會農民的生活,更相對比較過都市的冷漠...WTO農產品如全然開放,台灣農民的希望在現今工商至上的價值觀下,早已不復存在,農民在都市人們眼中是低階級的一群,或許對某些人而言,農業生活或許是種世外桃源,然而他們的樂觀正直合群,卻反由社會功利與工商所"領導"與"制裁"...,或許上面有人質疑:「開會不是也有人參與嗎?」,然而是否你也確定這些參與會議的人有機會說話且不受任何形式的變相懲罰嗎? 不知為什麼,閱讀此書不禁讓我想起了《百年孤寂》,一部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馬奎斯的巨作,以魔幻寫實的手法描述邦迪亞家族六代的故事,隱穢的顯露當時戰爭、粗況混亂集一身的中南美洲,並描述百年中家族對領導社會活動的精神轉移到對仿科學(磁鐵、金屬金魚、天文儀、計算公式)的琢磨,六代情節交錯其中,種種社會邊緣人的故事就在此部小說中呈現,然而...十年前看此書時只注意故事情節,甚至不了解這樣的作品為何會得到諾貝爾文學獎,而今看到的《百年孤寂》,卻是一個大時代的變遷...正如看著《白米不是炸彈》,背後訴說農業社會變遷的過程一般。 在台灣雖沒有軍事戰爭,且要出現類似百年孤寂中較深刻描述的壞女人群像也多只有在燈紅酒綠與喜涉此地方的皮條出現,然而...兩本書卻同樣寫得是社會邊緣人,楊儒門的故事是現今社會實實在在經歷,雖不似《百年孤寂》中趨於半無政府狀態的自家混亂,卻強烈反應出在現今以功利為導向的階級社會,WTO大舉開放各式農產品進口,像農民如此安安份份的人將會幾乎無法生存的詭異情況。在台地區的農民不只是生產者,也是整個社會的消費族群,然而當所支出大過於所得甚多、太過懸殊,便呈現一種社會階層的無止盡變相壓榨。如今農民生存呼吸的空間有許多更只能以喘息帶過,成為幾近社會邊緣的一份子,再不修正改善,人民一直在這樣的生活下掙扎,能不哭不悲嗎? ...心中一直盤算著要講二林這農事件,再過三天就滿八十週年了,有多少人記得這個日子,跟有多少人在乎農民是成正比的,但歷史總是在重複錯誤,一種人為貪婪的醜陋面,現在也不比日據時代好多少...(略)...畢竟,一個月入十幾萬的人,怎能體會有人連書都讀不起,在寒冷的冬天還要就著水龍頭洗冷水澡,其實判七年對我來說,和無期徒刑是相同的道理,目的都是在懲罰弱勢,扼殺為弱勢發聲的權利。在階級鬥爭中底層人民的反抗聲,往往對當權者、既得利益者是依種嚴峻的不信任挑戰,理所當然的要制止,不讓其效力擴散蔓延,威脅到階級的順從性....(節取自:聽一審判決) 司法,一直象徵公正,然而在他身上...我們不得不從中看到另一層醒思,本書沒有政治黨派的思想,然而他所經歷,或許正是許多受強烈壓迫的人共通的經驗,司法的公正性...在面對許多挑戰下,不管是地域因素產生的不同法令,詮釋者對法律的不同詮釋,政治迫害或勢力鬥爭下的產物,種種都可以另開篇章來進行相關探討。....然而身處於這個世代的你真的相信司法嗎?尤其在大批政黨人士質疑司法公正性的情況下(可參考總統國務機要費案、各縣市首長特別費案目前進行的情況)。有人說司法是處置方式的最後一道防線...然而在農民身上,司法又能代表什麼呢?司法常常面對的,常常是有錢人請擅長口舌的法律人相對戰,然而面對一般口舌遲鈍的人,司法又是什麼呢? 或許真如楊儒門所說:「...宏大的理想,高瞻遠矚的目標我並沒有。有的是想給農民一個希望,看得見未來。讓有心回鄉下打拼的人們不再因觀念而裹足不前,並不釋回鄉下就是沒有出脫的「廖尾仔」。給孩童一個機會,能長大能讀書的機會,不再因生活的壓迫而早逝,不管是身體上或是心靈上的消逝。... (節取自:楊儒門給「滾動的農村:二林三農播種營」的年輕朋友、以及給所有聲援朋友們的一封信)」。然而看到這些文字後細想,週遭的人們是否又曾給回鄉的人們機會呢?或者有機會讓他們創造自己的機會呢?...面臨全球化的影響與週遭的壓力後,這些機會可能又更渺茫了。套句名人的話:『中華民國(台灣)是蝦米碗糕?』,沒有了公正司法,自主分裂,不安四處流竄,回家回鄉不再是人們心裡的家,心裡的鄉,這時的中華民國(台灣)又可以是蝦米碗糕了呢? 唉~還是不聊這些了,歡迎有興趣的人歡迎到書店購買此書,或許您也有不同的感觸,到時候也歡迎分享給我知道喔!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