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從蛋炒飯說起
2012/01/20 08:09:07瀏覽2153|回應1|推薦13










已故美食家/歷史學者逯耀東先生在《只剩下蛋炒飯》一文說,在舊時代,富貴人家聘請廚子,都是考做兩道菜,蛋炒飯與青椒炒肉絲。


這兩道菜用料簡單,看似稀鬆平常,人人會做,可是越稀鬆平常的事越難做,最能看出廚師的功力。像蛋炒飯,要炒得每顆飯粒皆被蛋包覆著,達到粒粒皆黃金,「粒粒晶瑩,蛋散而不碎」,這可不簡單。


 


這幾年我開始下廚做菜,因為手拙,一直都做些簡單不費工的菜餚,像紅燒肉、紅燒魚、京醬肉絲、魚香茄子。


那天中午,看著冰箱裡的那碗隔夜飯,心想做做看蛋炒飯吧。於是切些洋蔥丁,打個蛋,大火快炒,霹靂啪啦很快地我的處女蛋炒飯完成了。


當然廚藝普通的我,蛋炒飯不可能粒粒晶瑩,蛋散而不碎,但是吃進嘴中還是很香。(自我感覺良好。)


 


˙


在《只剩下蛋炒飯》一文中,逯耀東先生還感慨現代華人社會,吃的文化遭美國的“某當奴”、“啃大雞”(麥當勞、肯德基)大舉入侵,幾無招架之力。


我覺得逯先生想太多了。我泱泱大中華吃的文化博大精深,四大菜系美食不下百道。縱然麥當勞、肯德基來勢洶洶,大城小鎮處處皆有,然則那單一的口味畢竟只能充饑填飽肚子,論美味論好吃,與中華美食真有雲泥之分天壤之別。


麥當勞、肯德基的最大優點是衛生、快速、品質齊一,不會出現劣級品,談不上美味、口齒留香,卻也不差過得去。


2004年以來,每次至大陸旅遊,我一定在麥當勞、肯德基吃早餐。


上海南京路、杭州西湖畔、南京夫子廟,這幾處觀光勝地的麥當勞,都留有我的足跡,我都在那兒吃早餐,偶爾也去喝個下午茶。我以台灣的習慣,吃完自己捧著餐盤去回收檯,總引來一些注意的眼光。


2008年遊麗江古城,6天中我有好幾餐是在肯德基解決。(那時麗江只有肯德基,沒有麥當勞。) 肯德基座落於古城區大門口,我坐在玻璃窗邊,咀嚼著炸雞肉,看著窗外青石古街道熙攘的人潮,別是一番滋味,別有一番趣味。


2010年夏天遊北京,住的酒店在王府井大街上,與麥當勞只有幾步之遙,我們夫妻每天早餐皆吃麥當勞。北京麥當勞的咖啡味道特怪,沒有咖啡味卻像可可茶。


遊紫禁城那天上午,我原打算買麥當勞的外賣,放在背包裡,午餐時在紫禁城一隅吃它。只是那時北京夭壽熱,38度的高溫,麥當勞漢堡窩在背包裡34個鐘頭,還能吃嗎?於是沒買。


紫禁城原先有星巴克進駐,2005年我遊紫禁城時,喝過他的咖啡。幾年之後,在一海票沙文主義井底之蛙的抗議之下,美帝星巴克黯然撤出。


那次小毛開車載我們遊龍慶峽,在延慶城區吃午餐,小毛想吃麥當勞,可是這兒和麗江一樣,只有肯德基,沒有麥當勞,於是我們吃肯德基。


麥當勞、肯德基只是方便,比起中國經典美食,差了好幾個檔次。我喜歡杭州的牛肉羹、東坡肉,南京的鹽水鴨,北京的全聚德烤鴨,但不排斥美式速食。


 


這兩年,每個星期二下午,我習慣去國家美術館圖書室讀美術史。讀完美術史,搭公車到一中商圈閒逛,逛累了肚子餓,原先都是到三民路小巷內的拉麵店吃,60元一大碗日式拉麵,份量夠味道亦不差。


一個月前,吃膩了拉麵,信步踅進麥當勞,點雙層牛肉堡、冰咖啡,坐在二樓邊吃邊腑看街上來來往往的紅男綠女,感覺著年輕人的生命脈動。


 


 



 


˙


原先下廚,魚一律紅燒,上次看到一位格友的煎魚照片,垂涎三尺食指大動,於是也開始煎魚。


我一向做菜急性子,煎魚時刻意放慢速度,花上40分鐘耐著性子將魚兩面煎至焦黃。幾次下來,魚煎得越來越可口。(自我感覺良好。)


黃魚、赤翅煎起來都好香。我切洋蔥丁加和風沙拉醬油,洋蔥去腥,魚肉蘸著吃尤其美味。


今天午餐吃的是蛋炒飯,晚餐吃的是煎赤翅。用餐時有種幸福感。


 


格友們,新春快樂,年年有餘/魚。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ufat0500&aid=6047852

 回應文章

張鳳哈佛 哈佛問學錄 得首獎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吃家﹗年年有餘﹗
2012/01/31 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