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6/14 19:00:54瀏覽447|回應1|推薦13 | |
1. 位於甘肅境內的張掖,漢武帝元鼎六年置,這兒至今留有古長城與烽火台的遺跡,坍塌風化了大半的基牆,看得出是用葦草(國家地理頻道翻譯說那是“紅柳”)與泥土摻和築成。這是西漢的遺跡呢,抑或是唐代的遺跡?對我而言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兒的景致,兩千年來變化不大,無垠無際的黃沙大漠,上方是湛藍的天空妝點著數朵白雲,在這兒才真正體會到何謂「大地」。當暮色四垂的夕照時分,那份蒼茫空曠,尤其美得難以形容。 我會對張掖產生興趣,全因為兩千多年前李陵駐守過張掖和酒泉。你若問我中國歷史上最景仰最喜歡的人物是誰,我會毫不遲疑地回答說是李廣和李陵。 2. 第一次知道李廣的名字,是國中國文課本選錄那首王昌齡的詩《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
老師說「龍城飛將」指的是西漢的李廣,李廣的雙臂奇長,力氣奇大,弓拉得特滿,箭法奇準。 國 小國中的教科書裡,漢武帝征討匈奴的歷史大事,只提到衛青、霍去病的彪炳功業,煌煌戰績,從不知曉兩千多年前,在大漠上血雨腥風的撕殺中,在草原上浩浩狼 煙的征戰裡,還有飛將軍李廣的存在。然而王昌齡豪氣干雲的七絕樂府《出塞》詩句,卻引起我無邊的浪漫懷想:是什麼樣的名將,讓數百年之後的唐代大詩人猶歌 之頌之,懷念不已? 儘管對李廣產生無邊的浪漫懷想,也只能藏在心底。無所不在的升學壓力、填鴨教育,容不得我去查閱資料,了解李廣。 3. 高三上那年,國文課本選了節錄自《漢書》的《蘇武傳》。蘇武牧羊的故事,我們早在國小國語課本裡讀過,音樂課堂上唱過,耳熟能詳:出使匈奴羈留十九年,始終忠於國族,是位人格幾近於完美的民族英雄,聖賢典型。 讀 《蘇武傳》,我們知道了更為詳盡的事件始末。只是課文中李陵北海勸降的一段,課本對李陵的來龍去脈註釋介紹短短兩三行,交待得不很清楚。李陵在北海這兒乍 然出場,宛如天外來客,引起我們漫天疑雲。教我們國文的朱葆緯先生是位學養極佳而又認真的老師,他詳細補充了李陵領五千步卒出塞,與匈奴單于八萬騎兵大軍 轉戰千里,終因矢盡援絕,兵敗被俘的情節。 五千對八萬,步卒對騎兵,猶能力抗十日,要不是部下叛逃洩露漢軍的底細,李陵不會敗。這是一個何等英武偉岸的英雄,這是一個何等智勇雙全的將領,而這又是一場何等石破天驚泣鬼神的戰役。相形之下,教科書上赫赫有名的衛青、霍去病打的勝仗就顯得太平凡太失色太理所當然。 朱 老師講述李陵作戰的精彩經過,我們聽得目眩神迷,全班五十人鴉雀無聲。聽完,再回頭讀蘇武歷經困阨不虧大節的課文,就覺得枯燥乏味,味同嚼蠟。李陵恩怨分 明的剛烈性情,是如此的生動而鮮活,教我們兩千載後聞之,猶為之動容。比較起來,蘇武就顯得迂腐頑固,他對劉漢王朝的耿耿忠心誠然可敬,但在丹青史冊的造 形上,在歷史舞台的扮相上,他是墨筆鉤勒的平板無趣的教條人物;李陵卻是色彩斑斕,元氣淋漓的豪放男兒。 補充完李陵的故事,朱老師輕聲一嘆:「李陵的祖父就是飛將軍李廣。」 李廣,又是李廣!國中那首詩剎那間又湧上心頭。這是我第二次聽到李廣的名字。怎麼李氏一族盡出英雄,英雄也有DNA會遺傳嗎?我不禁疑惑。 4. 考完大學聯考,等待放榜的無聊日子裡,我藉著讀《古文觀止》打發光陰。讀完《報任少卿書》這篇擲地有聲的文章後,我彷彿遭到電擊,怎麼太史公的命運也與李陵緊密地聯結糾纏如是?那麼太史公曾否為李廣立傳?他對這位龍城飛將又是如何評價? 積壓數載的好奇心再也按捺不住,去問讀中文系放暑假在家的二姐。二姐丟過來一本巨大厚重的《史記會注考證》,要我自己去讀《李將軍列傳》。 《李將軍列傳》全文不長,總共三千多字,卻把李廣寫得虎虎生風,一個千載一遇不世出的悲劇英雄,在太史公筆下生靈活現。傳文三千多字,字裡行間處處流露出太史公對李廣的景仰,最後更用近乎完美的諺語「桃李無言,下自成蹊」為李廣波瀾壯闊的一生寫下句點。 《李將軍列傳》引發了我對漢武帝終其一生討伐匈奴事跡的興趣。我大量閱讀《史記》、《漢書》中與匈奴有關的人物傳記、資料。最後得到的結論是:漢武帝劉徹耗盡國力,想要消滅匈奴,結果卻是空忙一場。 劉 徹其實是個好命的皇帝。西漢歷經文景之治,四十年的太平歲月休養生息,到了劉徹十八歲登基御極時,國家財力之雄厚已臻於巔峰,「京師之錢累百鉅萬,貫朽而 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腐敗不可食。眾庶街巷有馬,阡陌之間成群。」(《漢書‧食貨志》)放眼華夏河山,百姓豐衣足食,社會歌舞昇平, 好個盛世景象。如果他謹守祖母竇太后的叮嚀,以黃老之術治國,大可安坐在未央宮的寶座上安享其成,當個守成的好皇帝。可是他偏不願,他野心勃勃志在開疆拓 土。尤其是北方塞外的匈奴,打從他的曾祖父劉邦、曾祖母呂雉起,堂堂大漢帝國受盡了這蠻夷之邦的窩囊氣。當事事掣肘的祖母一死,年輕的劉徹不再有所顧忌, 信心滿滿大刀闊斧地向匈奴動手了。 只是劉徹畢竟太年輕,太天真,一出手就鬧了笑話。馬邑之謀集結了三十萬大軍埋伏,等候匈奴軍臣單于入我彀中自投羅網,手到擒來。稍有軍事常識者都知道,三十萬大軍埋伏於平坦的大草原上,欲藏匿形跡不讓敵人發覺起疑,談何容易?結果當然是師老無功。 此 後,劉徹一再地發兵出塞,主動攻擊。問題是他依舊犯了兵家大忌:兵分多路,備多而力分,自然無法集中主力與敵人正面決戰,更別說致命一擊了。像元光五年, 衛青出上谷,公孫賀出雲中,公孫敖出代郡,李廣出雁門,兵分四路,軍各萬騎。結果害得名將李廣遇上數倍匈奴大軍,一場激戰,李廣兵敗被俘。李廣詐死,趁敵 疏忽,奪馬逃脫歸來。 劉 徹終於從歷次的失敗中得到了教訓。元狩四年以小舅子大將軍衛青,衛青的外甥驃騎將軍霍去病分任正副主帥,領騎兵十萬、步兵輜重部隊數十萬,浩浩蕩蕩地出征 了。明眼人一看便知,這樣旌旗足可蔽日,投鞭足可斷流的大軍出征,焉有不勝之理?這次出征,理所當然是大獲全勝。唯一遺憾的是衛青未能生擒單于,把戰功擴 大到極致。遺憾化成一股怨氣鬱積在胸中,無處發洩。歸途上他遇上迷路失道的李廣,遂把滿腔的怨氣一股腦全發洩在老將李廣身上。剛烈的李廣不屑當受氣包,他 忿然橫劍自刎,鮮紅的血液自喉管如注噴灑,沾染在他雪白的鬚髯上,沾染在他滿佈征塵的甲冑上。歷經孝文孝景孝武三朝,匈奴畏之如虎,卻一生迭遭壓抑鬱鬱不 得志的飛將軍,在他的人生終站,以自殺向刻薄寡恩的劉漢王朝訣別,用鮮血寫下義正詞嚴的無字抗議遺書。 遠 征軍凱旋返抵長安城時,正值春日,無數柳絮在春風中翩翩飛舞,萬千百姓夾道歡呼,如注的人潮,如雷的掌聲,讓衛青、霍去病沉醉在無盡的榮耀喜悅中。然而, 當李廣的靈柩在最後入城時,剎那間百姓們的擊掌聲停下了,歡呼聲止息了,取而代之的是忍不住的低聲哽咽,淚珠自萬千的眼眶中滴落。原本歡天喜地的長安城, 此刻竟籠罩在一片悲傷的氣氛中。 在未央宮東闕前得意洋洋向皇帝呈獻戰利品的衛霍舅甥,以及觀禮的文武百官,一定也覺察到這股悲慼氛圍,深感掃興不已。 當時年輕的司馬遷應當也在未央宮東闕前。他親眼見過李廣,他心儀李廣,佩服李廣,李廣之死引起如許強大而沛然莫之能禦的悲慼,司馬遷肯定有極其深刻的震撼與感受。 5. 我以為,西漢自建國以來,名將如雲的局面,到了武帝一朝,早已凋零殆盡,唯有李廣是最後一位傑出的武將。李廣一去,唯一的將星殞越,此後中國的夜空太淒清太寂寞。 李 廣殞越後,一項糟糕的事實再也遮掩不住:由於連年用兵,龐大軍費的支出,漢帝國的國庫已然空虛。「……漢士物故者亦數萬,漢馬死者十餘萬匹。」(《漢書‧ 匈奴傳》)劉徹即位之初的充實的府庫,到了這個時期已經被他像敗家子一般折騰消耗得所餘無幾。漢王朝由日正當中的龍驤虎視,一步步走入了落日夕照的疲憊慵 倦。宋代名臣王安石的詩《漢武》: 壯士悲歌出塞頻,中原蕭瑟半無人。 君王不負長陵約,直欲功成賞漢臣! 尖銳地譴責劉徹窮兵黷武,搞到民不聊生,天下疲困。實是至為公允的論斷。 民不聊生,天下疲困。逼使劉徹不得不暫時偃旗息鼓,與民休養。然而一旦府庫稍有積蓄,馬匹繁殖量增之後,他故態復萌,西北塞外又掀起漫天烽火。 西 北烽火再起,然而劉徹賞識的衛青、霍去病早已死去多年,墓木已拱。他這次起用的主帥依慣例還是外戚。只是這個外戚李廣利實在太不像樣。李廣利是出身低賤的 倡優李延年的哥哥,靠著妹妹入宮受寵,裙帶關係送他登壇拜將,號令三軍。小人得志,笑話一樁。劉徹竟然把討伐強虜的軍國大事交與這樣的貨色全權指揮,結果 可想而知。 重用李廣利,充分凸顯了劉徹沒有知人之明的致命缺點。司馬遷說的好: ……世俗之言匈奴者,患其徼一時之權,而務諂納其說,以便偏指,不參 彼己;將率席中國廣大,氣奮,人主因以決策,是以建功不深。堯雖賢, 興事業不成,得禹而九州寧。且欲興聖統,唯在擇任將相哉!唯在擇任將 相哉!(《史記‧匈奴列傳》) 這段評論,明白指出劉徹雖有心討平匈奴,奈何用人不當,導致師老無功,國庫空虛,民怨四起;而匈奴依舊在塞外耀武揚威。 當西漢最後一顆將星殞越之後的整整二十年,卻乍然誕生了一顆光芒四射的新星,照亮了漆黑已久的夜空。這顆燦爛耀眼的新星就是李陵。可惜的是李陵雖然初登場就鋒芒畢露,卻因為劉徹的老憊瘋狂,成了一閃而逝的流星。 6. 天漢二年秋,屯兵駐守於酒泉、張掖的騎都尉李陵,為了援救在天山被圍困的貳師將軍李廣利,奉旨領五千步卒自居延澤出發了。他來到浚稽山谷,與匈奴且鞮侯單于率領的大軍正面遭遇,展開一連十多天的殊死惡戰。 《報任少卿書》和《漢書‧李廣蘇建傳》,以如椽之筆記下了這場精彩絕倫的戰役,卻也是李陵一生唯一指揮過的一場戰役。 李陵兵敗,不死被俘的消息傳回長安,老邁嗜血的劉徹震怒異常,未央宮前殿裡一片愁雲慘霧,沒有人敢為李陵說情,落井下石的倒是一個接一個。 正直的司馬遷終於看不過去了,他出面仗義執言,為素非相善、只有點頭之交的李陵說了幾句得體的公道話,不料竟激怒了暴君,惹來不測的腐刑之禍! 命運之神像是個愛惡作劇的頑童,祂不肯放過李陵。訛傳他為匈奴練兵的消息傳入劉徹的耳朵,天子一怒,降下一道諭旨:李陵親族全部誅戮!這道諭旨也把李陵逼上了不歸路。從此披髮左衽,誓不歸漢,終老於蠻邦異域。 7. 未央宮毀於王莽的新朝末年,漢代的長安城也早已坍塌凐沒,如今的西安找不到任何有關漢朝的一磚一瓦供你憑弔。我來到西安,只能憑藉著《三輔黃圖》書上的文字記載,遙想兩千年前它的絕代風華。 倒是張掖和酒泉,戈壁大漠的千里黃沙,鮮紅的夕陽餘暉,兩千年不變。來到這兒,看看長城終端遺址,漢唐時代曾有萬千甲兵屯駐於此。放眼北望,遙想昔年李陵對抗匈奴鐵騎在大地奔馳的凜凜雄風,反倒更能發思古之幽情。 我不知道你為啥來張掖、酒泉。我來,只是想見見李陵駐守過的地域,隔著兩千年的時空,在他曾踏過的土地上,致上最誠摯的敬意。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