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你家孩子還賴在家裡混?
2008/12/29 12:28:31瀏覽6223|回應0|推薦27

快30歲了 還賴在家裡混?

■姜穎

  「我才不在意世俗的看法!」25歲的文權,從軍中退伍都一年了,還在家裡蹲。他說當兵時,看到不少在知名電腦大廠工作的同學,每天工作12小時,薪水只有3萬多。他就下定決心,退伍後要去考研究所,「自我增值」一番。

  退伍後,他曾嘗試找工作,但發現不少工作都是「責任制」,上下班不固定,生活被工作綁死,薪水最多也只有3萬元出頭。文權就告訴爸媽,他要考研究所,希望念個MBA,找更理想、上下班自由的工作。

藉口念研究所 吃住靠父母

  文權的雙親都在公司擔任中階主管,家中經濟不成問題,很贊成孩子進修。但一年過去了,文權卻遲遲沒有動靜,既不找工作,也沒有念書、補習。

  「兒子是啃老族」,文權不止一次聽到父親和朋友抱怨。但文權不以為然,他認為,自己不想當一個平庸的上班族,更希望將來能為興趣而工作,不是為生活而工作。

   「我真的要念研究所啦!」文權很堅持,只是他認為研究生的學位已經「不值錢」,他要選擇一個最熱門的系所才行,但一年過去了,他還沒選定要考哪個研究所。

   「人家都已經畢業了,為什麼你會寫那麼久」,電話那頭,傳來老爸的聲音。阿肥回答:「指導教授說,我如果想念博士班的話,這種程度的論文還不行。」

碩士一念5年 因為---懶散

  阿肥,68年次,是一所私立大學傳播科系研究所的「碩五」生。同班同學多已畢業,但阿肥堂堂邁入第五年研究所生活。「其實我的論文進度,一直停留在第二章,我爸媽也搞不清楚」,為什麼寫那麼慢。「就是懶散啊!沒別的原因」,阿肥很坦白。

  阿肥家在新竹,他獨自在台北租屋,每個月的房租和生活費,都由擔任公務員的爸爸幫忙負擔。阿肥每天10點多起床,偶而打打工,或是去學樂器,日子過得挺愜意。

  阿肥曾在某政黨擔任青年智庫,每天幫長官剪報、輿情分析、開記者會,看在外人眼裡,是前景不錯的工作。但沒多久他就主動離職了。「我沒辦法昧著良心做事」,政治公關宣傳的工作,看在阿肥眼裡,「很假」。

打工常抱怨 對老闆很有意見

  「我想開一家咖啡廳」,阿肥常和朋友分享他的夢想。阿肥先到一家咖啡廳打工,最近,他又離職了。阿肥抱怨說,店家對員工很不友善,「工讀生竟沒有勞健保」。雖然阿肥自認對勞健保沒有需求,「但這是老闆對員工應有的基本友善」,他很堅持。此外,老闆把咖啡定價訂得太高,阿肥也很有意見,批評老闆「有違推廣咖啡的精神」。

  有人質疑他是因為吃不了苦才離職,但他自有一套說辭,辯稱自己絕對不是因辛苦而放棄,純粹是因為工作環境不好。「有同事跟我說,因為在店裡能學到很多東西,所以要忍耐」,阿肥表示,很多人認為公司教導員工,是員工受惠,就算工作環境惡劣,也不該要求。但阿肥認為,勞雇雙方應互惠,員工沒理由吃虧。

  「我知道會接受這種想法的人不多,和朋友分享想法,他們會覺得你是瘋子」,阿肥說,那是一種「格格不入」的感覺。看在外人眼裡,可能是逃避、懶散或是不想負責,但其實他有他的想法。

快30歲還沒出社會〝會焦慮啦〞

  「會焦慮啦!」阿肥坦言,快30歲了,還沒「出社會」,多少會焦慮,但看到過朝九晚五生活的朋友,又覺得他們很可憐。

  「好啦,明年7月我一定會畢業」,阿肥拍拍胸脯,篤定地說。「哈,不過就算畢業了,工作一定難找。台灣有上萬家公司,私人企業能有20家符合勞基法就偷笑了。」阿肥笑著說。看來,他還沒準備妥協。

-----------------------

一位尼特族爸爸的信

孩子啊,你要學習妥協!

 親愛的孩子:

爸爸不懂你在學校學的理論,但憑著多年人生經驗,我認為,每個人都得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學習妥協,是成長必經的過程。

  我前兩天和王叔叔、李伯伯聚會。王叔叔的兒子在保險公司上班,李伯伯的女兒去年剛畢業,在百貨公司當專櫃小姐。你的年紀比他們的兒女都大。但是當他們問我你在做哪行時,爸爸語塞了。我後來告訴王叔叔,你退伍了,最近準備考研究所。爸爸沒說的是,其實你退伍快一年了,說要考研究所,卻遲遲沒有去補習,找工作也不積極。

  那天你難得在家吃飯,問起你對工作和進修的想法,你的反應不是很好。你認為現在景氣不好,公司苛待員工,薪水又不理想;念研究所,現在大街小巷都是研究生,學位根本不值錢。

  孩子啊,景氣不好時,找工作要「先求有、再求好」。加上你沒有工作經驗,任何職務都值得你學習。至於待遇,你不用負擔家裡的經濟,至少也能自己經濟獨立。爸媽不怕你吃、不怕你用,只怕將來我們老了,你沒辦法照顧自己。如果你有心進修,爸媽一定會支持你,多念書總是好事。

  孩子啊,人生本來就有很多無奈、不公平的事情。你認為朝九晚五太平淡,但多少人都是這樣過日子;你說不想和世俗妥協,但這是成長必經。你並不是唯一一個面對這些掙扎的人。

  爸媽心裡真的很著急,再過幾年我們就要退休了。每當看到新聞報導「啃老族」、「尼特族」就有種揪心的感覺。親愛的孩子,積極的面對自己的人生吧!(姜穎整理)

------------------------------------------------------------------

 

爸媽太呵護〝該放手了〞

■王彩鸝

  家有「尼特族」孩子,父母親該怎麼辦?東海大學社工系主任彭懷真感嘆說,尼特族的產生多少是爸媽縱容出來的。

  中國傳統觀念常說,「家裡只不過多一雙筷子」。子女沒工作,依然可以「家裡蹲」,反正茶來伸手、飯來張口,在父母親的保護傘下,儘管不景氣,「尼特族」也不會捱餓受凍。

  「該放手了吧!」這是彭懷真給為人父母的良心建議,他指出,美國年輕人讀大學自己要負擔50%的開銷,讀研究所時自給自足的比率更提高到80%,但台灣父母對子女過度呵護,已造成年輕人不在意教育「成本」,「延畢」問題越來越嚴重,讓大學教授都無奈地說:「大學生變成五專生了!」

  不僅大學生跟五專生一樣讀五年才畢業,研究生也是一延再延,讀書不積極,連工讀機會也不放在眼裡,彭懷真說,很多大學教授抱怨請不到人當研究助理,因為父母給的零用錢都比一個月6000~8000元的助理費還要多。

  彭懷真警告說,「懶惰變會成習慣」,他建議家長要讓孩子從小養成做家事習慣;如果孩子已經長大了、來不及從頭教起,現在跟子女約法三章還是可以亡羊補牢。如果子女想要以「延畢」來逃避進入就業市場,家長要跟孩子商量一個畢業年限,超過此年限就不要再當「衣食父母」;如果孩子大學畢業或退伍後準備考研究所,同樣要設定期限,考不上就得去找工作。

  要避免孩子淪為尼特族,彭懷真提出「八分之七定律」給家長參考,在人生第一個工作十年,即25歲至35歲時,每天清醒時間16小時,要有八分之七時間(12小時)花在工作及交通時間。父母可以據此要求子女作息,不要縱容孩子的懶散,「畢竟父母不可能供養孩子一輩子」。

------------------------------------------------------------------------------

求職,幫他們一把!

幫尼特族建立信心

■謝鎔鮮

「尼特族」現象多蔓延在經濟進步國家的年輕一代,「尼特族」年輕人像是吃了化骨散一般對現實無力,勞動力低落。行政院青輔會職涯發展處處長施建矗說,即使勤奮如日本,很早就出現尼特族現象,台灣近年來也慢慢關注此問題。政府每年調查廣義失業率中,總發現有一群人沒有求職行為,也未唸書、進修,就會被歸於非勞動力一族。

施建矗認為,尼特族個性本就比較消極,在台灣現今就業環境惡化下,這些年輕人出外求職更易受挫,工作環境更難符合心中標準,容易躲回家裡。

他建議,要激起尼特族勞動熱情,第一步要先建立其信心。例如家人、親友可鼓勵孩子參加青輔會、職訓局等職業訓練課程,考取證照,具備就業能力後,尼特族會比較有信心踏出求職第一步。

「甚至只是出門聽聽演講都好」,施建矗說,多接觸外界資訊對尼特族有益。如果年輕人連進修方向都不知所措,青輔會的「青年交流中心職涯諮詢室」提供免費職涯諮詢服務,民眾在平日上班時間撥打預約專線:(02)2356-0766#204,有五位諮商師提供個別諮詢,可解尼特族職涯困惑。

要是尼特族鼓起勇氣,卻求職無門,可參考青輔會今年推出的「青年職場體驗計畫」。「青年職場體驗計畫」針對18到29歲高中職以上畢業的無業青年,開放進入企業短期實習。在3個月實習期間,政府按月部份補貼8千元,特殊身份者補助1萬元。今年有近3百家企業響應,釋出3800餘個職缺,職缺公告於青年職場體驗計畫網站上(http://speed.nyc.gov.tw)。

( 創作另類創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uenblog&aid=2516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