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10/14 20:43:57瀏覽271|回應0|推薦2 | |
2010-10-12工商時報 行政院主計處日前公布的一份研究,揭示了台灣經濟成長與失業間的關聯性。根據此項研究,台灣經濟成長1個百分點,長期累積只能降低失業率0.10~0.16個百分點,也就是歐肯係數(Okun'scoefficient)處於0.10~0.16之間。這項係數不但低於美歐多數國家,也居亞洲四小龍之末。歐肯係數意義重大,值得決策當局加以重視。 歐肯係數的由來,是1960年代曾出任美國詹森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的歐肯(AuthurOkun),在研究二戰後美國經濟時發現經濟成長率每升高2個百分點,就會使得失業率下降1個百分點。這個經濟成長與失業變動關聯性揭示了失業對經濟的衝擊,同時也證實了一個適當的產業結構確有利於創造充份就業及改善失業;這個關聯性即著名的歐肯法則(Okun'slaw),而經濟成長率每提升1個百分點所能改善失業率的效果(簡單的講:係數越低,就是代表GDP的成長,跟大眾的錢包脫鉤..這就是為何經濟數據好,但大家都感受不到)即是歐肯係數。 依主計處這份研究估計,台灣的歐肯係數近十年大約介於0.10~0.16之間。這項係數不但低於美、德、法、英等十四個先進國家,也低於韓國的0.35、香港0.23、新加坡0.17。歐肯係數偏低說明今天台灣產業雖能創造可觀的GDP,但卻無法創造充份的就業機會,以致改善失業率的效果遠遠低於其他國家。 台灣今天GDP成長難以帶動就業成長,究其原因,可以從兩方面來看:其一是產業結構的問題,其二是三角貿易的問題。先看產業結構的問題,依民國95年的工商普查結果,科技業每投入1億元的資本只能創造6.4個就業機會,而傳統產業同樣投入1億元卻可以創造16.0個就業機會。從這兩個數字就可以明白,在台灣過度向科技產業傾斜的今天,歐肯係數低於多數先進國家,實非偶然。 經建部門每每關心民間投資成長率有多高,但很少關心民間投資結構的問題。台灣民間投資這些年來約有60%~70%集中於電子科技產業,這樣的投資結構就註定了向電子業傾斜的產業結構與出口結構,自然也就註定了難以創造充份就業的勞動市場結構。 我們可以比較一下四小龍裡歐肯係數最高的南韓。南韓雖是電子產業大國,但產業結構相當平均,今年上半年半導體及面板占其出口比重15%,船舶占出口比重11%、汽車7%、手機及電腦家電9%,另外石化也占相當份量。反觀台灣同期間半導體及面板占出口比重已達30%,若再加上資通訊產品已達40%。相較南韓均衡的發展,台灣產業可謂嚴重失衡。這樣的失衡不但使台灣總體景氣容易受國際半導體景氣的左右,也使台灣的經濟成長難以創造充份的就業機會。 其次,隨著「台灣接單,海外生產」這類三角貿易的進行,台灣製造業的生產線大舉移至海外,創造就業的能量驟降。但是由於研發、接單及運籌仍在台灣,企業運籌的收入扣除成本後即三角貿易淨匯入,可以計入GDP。過去三年台灣每年的三角貿易淨匯入總在136~158億美元之間,占我國貿易順差高達40%~77%,已成為提升經濟成長的重要功臣。相較於科技產業,三角貿易所能創造的就業機會更為有限。隨著台灣向科技產業傾斜、向三角貿易傾斜,台灣的歐肯係數如何高的起來? 台灣出口過度仰賴電子產業、三角貿易的經濟結構,我們近年來曾多次籲請政府加以重視。雖然政府的產業創新條例已取消產業別的賦稅獎勵,但是由於政府仍難以擺脫科技產業的情結,相關研發、人力、行政資源仍依舊集中在少數明星產業,情勢並未改變。如今政府雖提出六大新興產業、十大重點服務業、四大智慧型產業的產業發展政策,但產業發展重點如此龐雜,有重點等於沒重點。以數年前政府力推的十二項服務業行動方案風光開幕、悄然收場的經驗來看,若決策高層沒有昔日財經大員尹仲容、李國鼎那種開創經濟的使命感,這些產業發展方案終將一事無成。 主計處所估計的這項歐肯係數,最近並沒有引起太多的關注,但是我們認為這項係數明確呈現了台灣今天經濟發展的困境。如今經濟成長難以改善失業率已是無法迴避的事實,決策高層必須認真反省近年所提的這些產業政策,否則台灣僅存的一點經濟發展契機,也將被一堆華麗而空洞的政策、計畫、方案所消滅殆盡。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