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社論》別讓「安居樂業」成為奢求
2011/01/06 22:23:11瀏覽190|回應0|推薦1
引用文章別讓「安居樂業」成為奢求

【經濟日報╱社論】
   
2010.12.2902:17am


明年是中華民國建國100年,也是馬政府第一任任期的最後一年,民眾對執政黨表現的期待應日趨焦急。「安居樂業」自古以來即是民眾心中最深層的願望,但若以此檢驗馬政府的績效,卻發現仍有很大的改進空間;政府所強調的經濟成長數據與台灣真實的世界,存有很大的落差。

台灣人民「安居」?這個問題的核心根由,是人民的薪資所得水準長期未有實質的調整,房地產價格卻是日漸升高。最近七、八年來,都會區不論是中古屋或新屋價格的漲幅,皆是以倍數計,導致民眾買房子所需縮衣節食度日的期間持續拉長。這種現象對於40歲以下的年輕人更為明顯,因為他們沒有過去累積的財富,卻遇上房價不斷攀升的年代,若沒有父母親的挹注,即使成家也僅能租屋或與父母親同住。

為此,中央銀行、金管會、財政部紛紛提出政策,要抑制房價的漲幅,然而銀行業的購置住宅貸款與建築貸款卻不斷創新高,今年11月底比去年底增加4,202億元,即使11月底也比前月底增加451億元。這兩項貸款合計占本國銀行放款的比率達35%,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率更逼近五成,足以證明銀行業放款過於集中,也讓台灣的經濟表現被房地產走勢所駕馭。政府的貨幣政策偏向出口產業,而經濟結構又未有效調整,影響近年內外資對台投資意願,兩者交織的結果,就是外匯存底迅速累積與貨幣供給加速成長,並創造出過度流動性資金與低利率情境,對資產價格與泡沫的形成推波助瀾。

目前台灣自有住宅比率近九成,在世界各國中屬較高水準,理論上房地產價格不應有太高的漲幅。然而,自有住宅比率是自有住宅戶數除以全國家庭戶數,但因其中不少是一人擁有多戶住宅,使得自有住宅比率虛胖。另一方面,近十年來一戶住宅只登記一人居住的現象急速上升,成長率是所有家戶數的2倍。雖然這些現象部分可歸因於換屋潮,但其中仍有相當高的炒作成分。由於過度流動性與低利率的便宜資金,再佐以土地增值稅未能以市價為課徵基礎、公告現值調整速度遲緩的炒作誘因,投資(投機)族群遂透過家人與人頭擁有許多房屋,造成表面上「住者有其屋」美景,實際上卻是眾多的無自有住宅年輕人,仍然還奢望成為有殼蝸牛。

台灣人民的「安居」願望已有某種程度無法達成,那麼民眾能否達成「樂業」的期盼?雖然失業率已降到5%以下,並有持續走低的可能,但近三年來部分工時者、臨時工、人力派遣等非穩定就業人數大幅上升,已達72.3萬人,創歷史新高;再者,今年月收入不到3萬元的受僱者達360萬人,占總受僱者45%,也顯示就業品質的沉淪。這些人民就業不穩定與薪資無成長的窘境,若再遇上高房價的逼迫,人民的福祉又怎麼可能上升?

過度流動性資金與低利率的環境,造就投資(投機)資產者財富增加,加以股票交易所得稅停徵與房地產增值稅制的缺失,顯示官方公布的貧富差距可能被嚴重低估了,並讓舊富者依然富,也創造了新富階級;但一般民眾對安居樂業的失望,卻是舊貧者仍然貧,也使得一部分中產階級成為新貧者。

目前馬政府已擺出要解決上述問題的陣勢,例如在行政院設立改善所得分配小組,另提出六大新興產業、四大智慧產業、十大重點服務產業等加速調整產業結構,但其所含策略方案一大堆,或有炫人目光的效果,但其實質效果令人存疑。值此邁入我國百年之際,衷心期望政府能提出有效解決問題的措施,否則到了2012年總統大選年,問題將會更嚴重。

【2010/12/29經濟日報】@http://udn.com/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uchanchao&aid=4770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