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國中教育為什麼會問題那麼多?
2006/01/18 20:56:41瀏覽1712|回應2|推薦4
幾十年來,台灣教育問題最嚴重的就是國中階段,家中一位國中生,全家不快樂。從一九九四年開始的十年教改,大半原因也是因為國中教育出問題引起。教改之前,我認為台灣在小學和高中階段從整體上來說,採取了相當合理的政策。小學六年,被視為是基礎教育,著重於基本的讀寫算,像國語每週有十堂課(現在沒那麼多了),以及基本的生活教育和社會自然知識,而且五育並重,學科考試時,是非題,選擇題,填充題並用。高中階段就分流了,有普通高中和職業學校(五專或高職),公立普通高中考基礎學科,準備將來升大學,考不上的,或是較重視一技之長的,就去讀職業學校,畢業後可以立即就業,也可以再讀二專或三專,後來還有科技大學可讀,如果想不開,而且讀得上去,還是可以走回普通大學,雖然有一些不必要的限制在那裏,但基本上這個路是很明白的放在那裏,你有本事,想不開,照樣可以走回來。

家裏有錢考不上公立高中,並又不願意讀職業學校的,就去讀私立高中,繼續走升一般大學的路。這些人有家庭經濟條件的加持,怎麼走都可以。

國中階段介於小學和高中之間,也就是基礎教育和分流教育之間,卻沒有做出適當的考慮和安排。它的上課方式和高中一樣,採取分科作法,但他的課程安排,卻是像小學一樣,一律統一的,很少考慮到個別的差異。國中階段,已經可以很明顯的看出不同學生之間,能力,興趣,用功程度,和個性上的明顯差異,而學習的內容,也明顯加深許多,不就這個事實,加以設計,而卻硬靠小學時期的教育哲學,那自然要產生問題。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也因為求升學考試表現的壓力,很多學校於是採行自力救濟,違背法令搞能力分班,這是路人皆知的祕密。號稱要鬆綁的十年教改以後,政府卻只鬆掉對自己的綁(如不編教科書,不辦聯考,不管師範生畢業分發,不統籌每年應培育多少教師,不管教師介聘轉任等等),對學校教育政策的管理和限制卻只有更加緊了(譬如說建構式數學,規定老師只能用這種方法教學,不准背九九乘法表,最近的如不准學校管學生的頭髮等),很多學校能力分班連偷偷做都沒辦法了。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山不轉、路轉,只要升學競爭存在,學校為求表現,總要找方法出來,於是就產生了大量的資優班的現象。(請參照拙作:假資優與假學習障礙)。

那麼國中教育應如何辦呢?課程是關鍵!我認為它應該要同時存在三套課程設計,而三套當中有一半雷同的內容。換句話說,有一半是普通課程,所有正常學生都上一樣的東西,另一半則分為三種,一種是生活知能課程,也就要應用學能,全體學生都要上,但其程度要適中實用,讓絕大多數學生能夠吸收,而且生活上用得著,另二種是學科深入課程(如高級化學,古文精讀)和職能課程(如汽車修護,田徑運動,家政),由老師和學生一個個個別討論,在家長同意後,共同決定如何選修和組合(可混合一部份深入課程和一部份職能課程)。

我認為國中之所以會產生那麼多問題,最主要原因就在於我們的課程設計,幾乎不考慮國中階段學生已有初步的分化現象,許多課程對許多學生根本沒有意義,自然要造成陪讀的現象。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ubhuang&aid=154477

 回應文章

時季常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何必搬一塊大石頭來擋在自己前面,然後說此路不通?
2006/01/18 23:00

現在台灣,連高中都是基礎教育了(唉!又是向美國學的),還說什麼國中呢。這個政策在教育的理念上來說,其實是一個很大的矛盾。我們不是講要重要個別差異嗎?既然要重視個別差異,何以在學制和課程上,卻不容許差異的存在?

國中教育是小學教育的延續?這是一句沒有意義的話!如果教育可以這樣辦,那麼何必還要分個國中階段出來,小學設九年不就好了嗎?九年一貫只是一個政治名詞,不是什麼了不起的教育理念。什麼教育不需要一貫,又什麼教育一定要一貫呢?弄一個名詞,當成教條,然後把自己的選擇和彈性壓死,這不是什麼聰明的事。已經是二十一世紀了,難道還有需要為守寡的婦女建貞節牌坊嗎?

鄧小平說,白貓黑貓,會抓老鼠的就是好貓,同樣的,管他姓資還是姓社,能把中國經濟搞上去的就是好主義。我們談教育,也是一樣,我們的思想必須要維持一種靈活彈性,今天我們有了問題,要去找出問題根源,嘗試來解決。而不是在還沒有動作之前,就先自己搬一塊大石頭來擋在自己前面,然後說此路不通。

國中教育應該兼顧基礎教育和分流教育,這是一個很明顯的道理。我甚至認為從小學開始,學校課程裏應該至少要有三分之一和實際生活直接掛鈎。分流教育的一個可能的嚴重問題是分流出錯,然而只要不亂來,像上文所述,由教師和學校專業人員和學生討論,最後經由家長認可,其實分流出錯的機率並不大,然而我們也不願意把學生的路就限制死,因此,我們要保持一個暢通交流或回流的管道,甚至讓同一個學生,只要有能力,兩條路可以同時走。


子鳴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國中是基礎教育
2006/01/18 21:22

以九年一貫而言,國中三年是延續國小六年的繼續教育,換言之,國中還是基楚教育,不太適合分流教育。

在課程安排上,也有顧及德智體群美「五育」均衡發展,教改甚至刪減智育課程去牽就其他育,好處在哪?看到國、中小老師滿肚怨言即知,學生程度滑落,家長必須幕後陪讀,不然就送補習班,造就了補習業,就算是德政之一吧!只是家長要大失血而已。

家裡若有國中生者,奉勸各位家長,從現在開始,一定要重視孩子的閱讀能力,提升書寫、表達程度,這才是孩子未來的勝負關鍵。不可以只靠學校的幾本教科書,那絕對不足以應付基測,進入較好的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