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不斷變動的是「空」,以股市為例
2022/07/14 07:27:01瀏覽958|回應0|推薦42

佛家的基本命題乃緣起性空,而佛家思想可以由兩個角度來認識,首先是人生哲學的佛教,其次是宗教信仰的佛教,本文僅就人生哲學部分探討,即探索佛學思想核心的所謂「性空」,亦即思索「空」的意義(即空到底是什麼?)

一般人對「空」的誤解,是由於早期印度佛學傳入中國時,為了因應當時中土的風土民情,就必須要經由「格義」(註1)的方法來達成宣揚佛法的目的,而當時佛教的流傳方式是由上往下拓展,此與道教的由下往上爬昇是有相當的不同,因此有道安法師的「不依國主,則法事難立」,而要被國主採納,首先要讓他能夠理解、接受,因此免不了必須要以中土有關道家思想的「無」來比喻佛教的「空」(註2),其實「空」的原始概念是「變動」而不是「沒有」(註3)。

所謂「一切都是空,一切都在變動中」,此與古希臘赫拉克利特(註4)所謂「萬物流變」(註5)的思想是不謀而合。

西元前五、六世紀出生於古印度的喬達摩.悉達多(註6),是一位哲學家,一般也相信他是宗教家,即信仰他是佛教該派的創始人,俗稱佛陀(覺悟者),當時他是出於反對主流宗教思想(婆羅門教的有神信仰及種姓階級)的初衷而創立所謂的「覺悟教派」,意圖探索人生苦受的真諦,與其說是「宗教信仰」不如說是一種「哲學信念」。

股票市場源於西元17世紀的荷蘭阿姆斯特河(註7),股市操作有「做多」及「做空」,所謂的做空是看壞市場的意思,亦即預期某檔股票日後將下跌,意圖借用別人的股票賣出,等待日後股票下跌時再以低價買回履行還券的約定(回補),是信用交易的一種,如同融(借)資買進,卻為相反方向的操作。

融(借)劵賣出,一般說是「【放空】或【做空】」,這裏的所謂「空」,與古印度佛家所說的「變動」,與古希臘赫拉克利特所說的「流變」,都是有相通的可能,即必須於內心設定股票的變動可能(瞬息萬變),再按變動原理預期,是向上變動的一路常紅,還是向下變動的跌落谷底,是終極的原因還是出於「變動」的預期,而所謂融券賣出及日後買入的回補(註7),都只是執行「變動」預期心理的手段而已。

最後再補充佛家天台宗的所謂「一念三千」(註8)與法相宗的所謂「識變哲學」(註9),證明佛家所說「空」是變動的意思,即「一切都是【空】」就是「一切都在【變化】中」,既然不斷的變化,就沒有「自性」,一切都是因緣和合的「緣起緣滅」,都是不斷流轉的「好聚好散」,就原始佛家的角度,既不相信一神論的最後審判,也不相信道教思想的所謂十殿閻羅(註10)。

註1:格義佛學

https://zh.m.wikipedia.org/zh-tw/%E6%A0%BC%E7%BE%A9

註2:空

https://zh.m.wikipedia.org/zh-tw/%E7%A9%BA_(%E4%BD%9B%E6%95%99)

註3:空是變動,學者聖嚴法師

https://youtu.be/iKuENW4CLIo

註4:赫拉克利特的萬物流變

https://zh.m.wikipedia.org/zh-tw/%E8%B5%AB%E6%8B%89%E5%85%8B%E5%88%A9%E7%89%B9

註5:萬物流變,無物常駐

https://twgreatdaily.com/SwTocHQBeElxlkka3tAg.html

註6:釋迦牟尼

https://zh.m.wikipedia.org/zh-tw/%E9%87%8A%E8%BF%A6%E7%89%9F%E5%B0%BC

註7:最早股票市場

https://zh.m.wikipedia.org/wiki/%E8%82%A1%E7%A5%A8%E5%B8%82%E5%9C%BA

註8:由於自己不懂股票的實務操作,有一個問題也是自己的困惑,是想要請教有玩過股票的先進朋友們,即於網路上看見說,如果不是當沖即使用「融券賣出,融券買入」,如果是當沖就使用「融券賣出,融資買入」。

第一個疑惑,「融券買入」應該是買來回補(還券)的意思吧?只是「融券」是「借券」的意思,覺得所謂的「借券買回」於語意上似乎就很奇怪了,是否矛盾?而借券賣出相對好理解。

第二個疑惑,在當沖的情況下,「融券賣出」是可以理解,而為何要與非當沖的「融劵買入」相區別,而叫「融資買入」,為何要做如此的設計,即想要知道該道理(立法理由)是什麼?

註9:一念三千

https://zh.m.wikipedia.org/zh-tw/%E4%B8%80%E5%BF%B5%E4%B8%89%E5%8D%83

註10:識變哲學

https://mephilosophy.ccu.edu.tw/entry.php?entry_name=%E5%94%AF%E8%AD%98%E4%B8%89%E6%80%A7%E8%AA%AA

註11:本篇有關佛教思想的部分,曾經參閱劉貴傑、李開濟,佛學概論,96年,空大。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u0928928469&aid=175746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