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5/14 02:00:25瀏覽1119|回應0|推薦8 | |
資深前輩告訴我,有兩種路線的記者最容易「忘了自己」。一是跑證券的,二是跑勞工的。跑證券的,沒人敢得罪,上頭放點小內線,跟著投資賺多賠少;跑勞工的,遊行多了,「當我們同在一起」,同情之心油然而生。 當記者卻「忘了自己」,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閱聽人透過記者的眼睛或鏡頭來看世界,「新聞記述,正確第一。凡一字不真,一語失實,不問有意之造謠誇大,或無意之失檢致誤,均無可恕。」記者的眼睛被蒙蔽、心態太熱情,由於共處第一線,很容易忘了自己的天職,倒向報導一方,變成財團放消息的傳聲筒,或社運策劃的推手。 以最近的樂生議題而言,身為「準媒體人」的我們,面對社會運動,更應該冷靜以對。媒體應該促成公眾利益,但不能只一味地「替弱勢發聲」(何況是否真有『弱勢』、『強勢』,常常難以判別),應納入各方意見,做到最基本的「平衡報導」。如果單純以情感訴求,將一方打入「不公不義」,非但連最根本的新聞處理都忘了,更是跳脫了新聞記者的旁觀角色。 六四天安門事件發生時,某報有個記者剛好在北京。事後,報社長官罵「幫學生煮稀飯、搭帳篷、加衣服,就是沒寫稿!」不過長官後來又說「也還好他沒寫稿,否則真不知道能不能看?」 面對社會運動,媒體工作者負責「紀錄」,社會運動者負責「參與」。若自詡為媒體人,不能一邊走上街頭,也一邊抓著媒體的權柄不放。新聞記者發聲的管道很多,但不會是在街頭。「閱聽」代表信任和託付,新聞記者更應該嚴守本分,如果從「旁觀者」變成了「參與者」,那就是「假記者」! 記者的天職是觀察、記錄、平衡、評論。如果心態不中立,寫出來的報導又怎能持平?又怎能持第四權的公器,針砭時事?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