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贛榆名勝知多少 3
2008/09/19 22:11:17瀏覽293|回應0|推薦8

()子貢山此山原名萬松山,自從春秋時代孔子相魯時,因齊國要犯魯,乃派其得意門生子貢,去齊國作說客,勸齊王不要攻魯,因而成就了魯王在我縣夾穀山會齊侯的大事。子貢在回程時途經萬松山,遇雨將所攜帶書籍淋濕,乃在一塊巨大石板上曬書,後來他的子孫也來到此山居住,為了紀念他,就在山上建了一座"端木祠堂",從此萬松山就改為子貢山了。

子貢山位於縣的西北部,此山自古即有聚寶盆的傳說,被一個貪心的牧童弄壞了,於今受到建塔山水庫的影響,已無複往日的景象。僅樹立"端木書台"遺址碑一方,供後人憑弗。

()秦山因其位於黃海中,所以又名秦山島,在青口鎮東約十五公里處,由於形似古琴,因此又名琴山,亦名神山,東西長約千米,南北寬約四百米,周圍八裏,山體呈山字形,東西兩峰遙峙,東峰是主峰,海拔五十五米,西峰略低,中峰僅約三十六米,沿島有六百米長之道路一條,另有一百八十級之石階,可通往主峰,山南有一袋形海灣,是靠船的唯一地方,又稱棋子灣。

山之東面海邊,有兩塊大石,均高約十米以上,一謂大將軍,一謂二將軍,據說:這兩塊巨石,就是當年秦始皇登山時所選定的秦東門門闕,據"史記"記載:"秦始皇",又漢書地理誌記載"泰始皇立石海上,以為秦東門"。秦山上除此以外還有李斯所立的"秦始皇碑",高約丈八,寬五尺,半在水下,半在水上,清朝康熙年間,邑人進士倪長犀曾有詩雲:"水殿埋高碣,龍雯浸大荒,字封蓬萊驛,影動翠微鄉,秋月銜白山,春潮擁霧黃,年年幽興足,把酒吊贏皇"。另在山之巔,有"受珠台",據說是當年秦始皇登此山,朝拜天地,驚動了海神,選了大珠一顆獻與始皇,於是此處即稱為受珠台。此外山上時常出現"海市蜃樓""大鯨朝山"等奇景,變化萬千,令人嘆為觀止,島上原有"天妃宮"一座,又稱奶奶廟,以前漁家婦女常去燒香,祈求保佑出海捕魚家人平安。秦山島除了山景以及古蹟外,沿有一條神路更是奇中之奇。

三、神路

泰山島西南有條神路,長十五公里,皆石子鋪成,直達岸邊,江南通誌有記載:"水底有神路,長三十裏,闊數丈,由岸直抵山下,故老謂始皇築,洪波浸激,迄今不圯,潮落可褰裳而涉也"。又述異記也有載:"秦始皇築石橋於海上,欲過海觀日出處,有神人能驅石下海,石去不速,輒鞭之皆流血"。這雖然是神話傳說,但神路卻是實實在在有的,每逢潮落,可看到神路露出水面約七八裏長,寬約四五丈,皆亂石堆砌,可步行淌水直達秦山,據近年有人實地研究,並到過秦山島的人說:從島的西南,沿著神路,一直以S形快步走到神路末端,費時約五十分鍾,神路中間的石頭高、大、白,路兩邊的石頭矮、小、黑,但是不論石頭大小黑白,都相當整齊、圓滑,好似經過挑選,真是鬼斧神工,秦山與神路,相互爭輝,可見造物之奇。

四、其他

贛榆除了上述名勝外,今之贛馬鎮(以前是縣治所在地名為城裏),建於元朝至正廿四年,明朝洪武年間增修,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再加上青口鎮與沙河鎮,也都有數百年的歷史,每個鎮都建有高大寬廣的城牆(圍子),城牆外四周均有護城河,進出有吊橋管制,也應該列為古城了,可惜在抗日薄西山勝利後全部被摧毀。而民間農村富有的村莊,以前為防備盜匪入侵,也都自築圍()子,而有的圩子裏尚有小圩子、炮樓子、更樓等防禦設施,而槽坊、油坊、煙囪高聳與炮樓爭輝,這些古老的建物,更是贛榆的特色,最值得令人回味的,可惜這一切的一切,都已成過往雲煙了。

自兩岸開放以來,筆者曾數度返鄉,放眼四望,一切都改變了,仿佛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毫無家鄉的感覺,景物非舊,人事全非,徒令人傷悲。

筆者身為贛榆人,以贛榆有眾多的名勝古蹟為榮,也以名勝被破壞感到可悲,不禁要大聲嘶吼:贛榆的名勝於今安在哉。

(註:本文有參考部份「贛榆文史資料」。)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