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贛榆名勝知多少 2
2008/09/19 22:06:37瀏覽271|回應0|推薦3

五碑則僅存道光四年及部份重修者姓名,其他兩碑則字蹟模糊,一刻"尼山分秀",一刻"一望眾山小",此山樹木蔥蘢,景色秀麗,立足山間,似間鶯啼,婉轉悅耳,動人心弦,明朝嘉靖年間,大理寺正卿邑人裴天佑有詩雲:"翠微西迎祝其城,齊魯當年此會盟,幽澗雲深人已去,左壇松老月還明,卻近餘焰遺空穀,罷享流風動廢營,我欲登臨尋勝蹟,開尊東麓聞啼鶯。"

在夾穀峰頂東南,有一方"尼山分秀"摩崖石刻,另在峰頂之北,矗立著一塊高約四米,寬約十米的巨石,名為"盤石",如以石敲擊,則其響聲有若戰鼓,亦若沉雷,或似石鑼,盤石東面,壁立千仞,夾穀深壑,松濤呼嘯,聲如新鶯出穀,乳燕歸巢,這種自然的樂章,就是名聞遐的贛榆八景之一的"夾穀啼鶯"

在祝其山之南,有一山形似葫蘆,東側懸崖上聳立著一塊形似芭蕉扇的巨石,名為"孟良扇",關於此扇的來歷,有許多美麗而有趣的傳說,令人回味無窮,與孟良扇有關的尚有"孟良泉",其傳說都與宋朝大將孟良有關,於今泉水依然甘甜可口,泉湧如舊。

()吳山位於縣之西北境內,是我縣最高的山,海拔三百六十餘公尺,主峰之東有一條長約二千五百公尺斷裂大溝,岩石切割,錯綜複雜,形勢險要,相傳唐朝貞觀元年有一吳氏名鳳英者,在此聚眾佔山為王,因而稱此山為吳鳳山,贛榆舊縣誌載有:"吳姓居此,歿而靈異,唐封為顯惠王,為其建廟稱吳山。"吳山因此而得名。

吳山是群山競秀,百堅爭流,青松翠竹,美不勝收,全山有十六大景觀,皆為自然天成,當地百姓將十六景編成口訣就是:春遊吳山百花妍,夏遊吳山叢林間,秋遊吳山紅似火(丹楓盡紅),冬遊吳山銀滿天(白雪),風遊吳山驚濤浪,雨遊吳山觀水潺,霜遊吳山若春暖,雪遊吳山不穿棉,早遊吳山觀紅日,午遊吳山居洞仙,晚遊吳山飄雲海,夜遊吳山複留連,東觀吳山看幻影,西遊吳山彩雲翻,北遊吳山群峰動,南睹吳山萬家船(遠望黃海,牆帆百千),此外吳山的石、水、洞、廟則更具魅力。

話說吳山的石,是嶙峋多怪,千姿百態,著名的有"幻影石壁",一步一景,"錐把石"則有其神奇的傳說,"驢馱石""盤龍石""刀尖石"、以及"猴石""群羊石""虎口石"等都引人入勝而流連忘返。在歇神台下不遠處,有一塊六角形碣石,上刻:"忠義公單公選故里",單公者乃當地人,北宋時進士,在當年抗元戰爭中,曾背負皇帝同死崖山。

吳山不但景色秀麗,而水質也更為清純,在吳山之東有"神仙泉",又稱"仙丹泉",相傳秦朝時丹士徐福曾在此以泉水煉丹,此外在雹子廟後還有一口"神移井",也都有一段神奇的傳說。另外吳山小橋特別多,所以處處可見流水,唐朝詩人曾有:"山光物態弄春暉,莫為輕陰便擬歸,縱使清明無雨色,人雲深處亦沾衣",登山四望,溪澗如織,山光水色,盡收眼底,山水之外還有洞,洞洞有名,有神仙沿、蛤蟆洞、藏驢洞,這些洞地勢險峻,洞品各異,曲折迂回,深不可測。

吳山除了山、水、洞、澗以外,便是古廟了,據有史可稽的,自唐代時即有九十九間屋的廟,幾經滄桑,現已破壞無存,僅剩遺址了,在眾多的廟宇中,最負勝名的則是建於唐時的天齊廟和岱王廟,天齊廟在山前,相傳唐高宗永徵六年封吳山王吳鳳英為顯惠王,故將此廟改名為顯惠廟,明朝萬曆年間重修,改名為天齊廟,後又稱天帝廟,廟有大行宮正殿,東西各有廂房,廟院有前門、中門,共有三進大殿,頭殿供奉十殿君,二殿供奉觀世音菩薩、彌勒佛,後殿是三元大帝,院中有牛頭馬面銅像,兩側各有高大香爐一尊,正殿後面兩廂房安裝有機關的大轉盤,每轉一圈,則出一物象,有人、為獸、禽,形狀畢真,東廂房有油鍋、刀山、各種刑具,寓意是惡有惡報,勸人要多行善事。

岱王廟也是一座古廟,廟裏供奉茗泰岱天帝和碧霞君,建築也很宏偉,除此以外,吳山還有送子娘娘廟、雹子老爺廟和三皇姑廟,經過了多次破壞,於今恐連遺址也難尋了。

()子貢山此山原名萬松山,自從春秋時代孔子相魯時,因  待續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