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8/28 08:50:27瀏覽958|回應1|推薦19 | |
每天上班停車的地方,都會看到公車站牌上的佛光山看板廣告,「改變,一念之間」每次看到一念之間,就讓我想駁斥這個觀點,我認為改變不是在於一念之間,而是重複思考、養成習慣的結果。 人的腦中隨時會有各種奇奇怪怪的念頭,但最後能夠影響自己的思想與行為卻是想的最多的事情。例如:認為自己很命苦、嫁錯人或娶錯人、周遭的朋友或同事都不是好人,只會利用自己,卻不會幫助自己。依據這種思惟去看待事情,就會發覺到情形真是如此,因為人所評斷的事情,是依據腦中的想像再開始觀察事情。 有個故事是這麼說的,從前有個人家中丟了東西,他懷疑是某人所偷。就開始觀察這個人的言行舉止,越看越覺得他就是小偷。後來東西找到了,原來是自己放錯地方,以為被小偷偷走了。這時候看當初以為是小偷的人,越看越不是小偷。這就是人的偏見或主觀意識,所形成的觀念。 「你是什麼樣的人,不在於別人如何看待你」而是自己的所作所為。別人如果跟自己交好,就算是自己做錯了,也會大加稱讚,因為互動密切,自然就以關係來評斷的人的好壞,但如果關係惡劣,就算是對方的所做所為是對的,也大加批判、嘲諷、怒罵,原因在於「心有成見」,無法公正、客觀的看待事情的對錯與否。 我從不理會別人如何看待或評價自己,我覺得這並不重要。但人一定要懂得自省,如果自己真的做錯了,就必需反省、檢討,避免下次再犯類似的過錯,我覺得這才比較重要。 所以我在城邦寫文得罪了許多人,甚至包括曾經互動密切的人,但我覺得這些都是無關緊要的事情。朋友不是一定要一眛相挺才是朋友,如果朋友做錯事情,不僅不能相挺,反而要勸導、規勸朋友,這才是正確的作為。如果自己不瞭解事情的來龍去脈,就不要先下結論,而是觀察事件的後續發展,真相會隨著越多越多的訊息呈現,輪廓就會越來越清楚,不需在當下爭論誰是誰非、誰對誰錯。 要對自己的判斷有強烈的自信,就必需在平時培養或鍛鍊思考的能力。不斷的觀察、學習、思考,在情勢尚未明朗之際,私下寫出自己的看法或評斷,再觀察事件的後續發展,是否如自己原先所預期。如果不是,原因是什麼?如果結果如自己原先所預期的,但原因判斷錯誤,還是錯,不能夠因為結果是對的,就代表自己的預測是對的。 所以改變,絕不是在於一念之間,而是潛移默化的持續學習,刻意改變,而這種改變是從內在到外在,整個人的徹底的改變,這才是真正的改變,所以改變不在於一念之間,而在於重複思考、養成習慣的結果。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