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12/03 20:32:27瀏覽511|回應9|推薦60 | |
.. 互動,對我,一直是困擾和挫敗的經驗累積。小時在過度保護的羽翼下成長,思考角度是從“想當然爾”出發,稚幼的眼看不到同儕間因不同生活背景形成不同的思考模式。往往一句話,言者無心而聽者有意,許多友誼常在莫名其妙的情況下結束,也因在溺愛下,人格沒有發展出勇氣、生命沒有發展出智慧,加上先天敏感氣質,除了不解退縮外,沒有想到主動去探究原因,採取積極的方式去解決困擾。持續到大學,死黨的一句話『妳好像是說「何不食肉糜?」的那位晉惠帝。』這句話,深深的印在心裡,隨著時日逐漸發酵。慢慢的思考角度會站在對方的立場想,並擴大到事情的果有它時空背景的縱橫隱性脈絡,就算是令人錯愕的對待,也能有更成熟的思考模式去應對,不傷人、不委屈自己,或許有一絲痛苦的質疑尋思,但趨近的是正向的認知“痛苦的背後是祝福”。年齡日增,更體會出,整個生命是因緣合和,聚,是緣動;散,是緣盡。這間是珍惜和不失落。人的一生是上緣智慧的學習而非結五識的逆業。 近日對互動更添一心得。個性使然,待人接物多語柔性緩,不喜太直接文字或言語接觸。也或許經歷日多,對人對己似乎有更大的接納空間,可以在善意而光明氛圍裡接受不婉轉而直接的觀念彈射,這是一種有點震撼卻赤裸的溝通方式,初初會有種不舒服的不愉悅感,但卻因直接,無遮飾掩映,更單純深刻(過多的溫良恭儉讓,似乎減弱了對話的深刻性;高度的克制,也只能優雅的高空對談。)而能引起自身生命的經驗去共鳴回應,傳遞出更多的思考訊息。且在激盪出的對話空間裡,直覺指出延續的後續話題,或許是個人的問題所在,因自身對問題的思索,而在互動裡尋找可能的答案。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