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慢調子
2007/01/19 22:52:10瀏覽460|回應3|推薦60

之一

什麼樣的短暫回憶能悸動、柔軟心情?

往往只是過往的某個平凡瞬間,而那瞬間不是世俗浮面一筆,是心靈既單純又濃冽的交會,當某個不期然、驚心動魄的瞬間一瞥,留下的永恆種子,在我們一生的寧靜時間裡悄然釋放清冷香氣。

之二

生活不能全然是緊迫,但也不能有太多散漫,二者間或增或減,要先傾聽自己的心靈聲音,然後拿捏節奏。

常在夾縫時間,適時放下緊繃速度感,深深地融入片。刻的愉悅空間。或在詩詞文字裡透明安靜、一杯氤氳清茶中朦朧、一段古典音樂中純粹忘我等,這些和自己內在擁抱、讓心靈棲息柔軟的事,往往能像雨水滋潤大地般,新生的氣息吹拂在靈魂原鄉

之三

“與生命和解”是近日的深刻體會。和解的感覺是生活少了莫名惶惶然,慢的調子貫穿在作息間,慢慢走路,慢慢吃飯…,好像將泰國發呆亭內的平靜步調放到台北生活裡,多了這些悠遊自在,一種舒服喜悅的感覺常常漲滿心靈。

生命中到底能賺到些什麼、成就些什麼?其實什麼都不重要,就全心投入這當下。有些事或境遇不是想要或不想要,可以那麼孩童似的任性。認命就某種程度來說,其實是種健康的人生態度,因為認命,順服命運,整個心智用來思考反應當下,反少了與情緒的對抗虛耗,人少了自我意識的抗拒和執著想望,生命中的苦樂色彩就沒如此濃郁,一種自在輕鬆寫在生活中。

( 心情隨筆雜記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sou&aid=667885

 回應文章

秤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Keats
2007/01/20 23:52
該怎麼說呢,我想對貝多芬一生的淺析,是否可稍稍解釋,雖然生命是自己的,但無常窺伺,或有由不得人之時。

秤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G
2007/01/20 23:51
G,
到底 該像 貝多芬般的正面思考 或是像柴可夫斯基的認命?

我想每人境遇不同,許多問題只能留在你的生命裡,用自己的心路去回應。
不過
性格影響命運,不曉得你認為?
貝多芬是鬥士,他的音樂有對生命的哲思提問。
柴可夫斯基一生充滿憂傷、痛苦與失望的耽溺。

貝多芬的音樂風格轉變反應他的心靈詢問,從9大交響曲的標題約略看出其一生生命轉折,從憤怒吶喊、抗爭、平靜到和解。簡述如下,

與命運抗爭,強調人的意志力:
第三號《英雄》交響曲,雖題獻給拿破崙,但其時已經為耳疾所苦,利用創作與命運抗爭,全曲交織在憤怒絕望、和疾呼人有不被打垮的意志力。
第五號《命運》交響曲,「命運來敲門的聲音就是這樣的!」這時,他已經接近兩耳全聾的地步。面對無法避免的結局,仍鬥士般的跟命運搏鬥。

走向大自然,尋找平靜
1808年夏天同時處理第五、第六交響曲(思考人與命運、並向大自然尋求撫慰。)
第六號《田園》交響曲,主題轉於描寫大自然,似乎想將身心投向大自然以忘卻煩惱與痛苦。

身心取得協調
第七交響曲達至某種層度的協調,多了些歡愉。

和解,接納後的平和
第九合唱交響曲,音樂中有更深的思想,蘊涵對人類之愛、上帝之愛、自然宇宙之愛。
「以席勒所作的『快樂頌』為結尾“合唱”,......」。
而貝多芬的臨終之語是:「一切災難都帶來幾分善。」
他的一生似乎呈現○的狀態。

柴可夫斯基的音樂,較屬於情感的釋放,因情感張力大,旋律扣人心弦,但少了“一種生命高度的提攜超越”終其一生,如「悲愴」一般。(他也尤如預知死亡紀事一般,在第六號悲愴交響曲中加入安魂曲,充滿死亡氣氛的終樂章。)


ps,曾看過類似分析貝多芬的音樂,就印象和感觸寫下

秤子疾筆

稻柏臨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我喜歡慢調子...
2007/01/20 09:00

有些交響樂 我還愛聽超慢的版本

福特萬格勒的英雄與今天剛寫的傑利比達奇的柴六.

到底 該像 貝多芬般的正面思考 或是像柴可夫斯基的認命?

聖嚴師父的一段話: (http://www.ddm.org.tw/ddm/master/main.aspx?cateid=489&contentid=2083 )

 時時地生活於現在,既不將生命的時光,浪費在對於過去的驕傲與悔恨,也不將寶貴的生命,消磨在對於未來的幻想與憂慮,即是積極。

Take it easy, no matter how busy you 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