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星夜】.....漫談
2006/04/20 01:16:22瀏覽364|回應0|推薦26

【Starry Night】
【Vincent Van Gogh 1853-1890】

星夜繪於1889 的 Arls,而Van Gogh死於1890年。從畫中不僅讀出他靈魂深處的某種吶喊、看到他當時構圖的嚴謹思考、也看到其技巧已臻於圓熟、還有他無懼當時印象派一意追求真實光影的畫風,反而堅持用螺旋線條、大膽色彩來呈現真實心靈世界的意圖,和特有的表現力量(他是表現主義的先驅)。星夜利用漩渦形成的騷動星空點出主題,代表他潛藏的混亂不安與豐沛能量,但我也想做這樣的揣測,他的內在世界和外在世界的藩籬已被打破,而直接感應到宇宙世界的某種能量。所以他筆下的樹、星星、空間都讓人感受到一種流動的能量,使人得到某種釋放或暈眩的力量。且他曾說「我們看到的大自然和我們感覺到的大自然外面和內在的世界,二者必須相透,才能活起來,才能永久」。

而在他強烈情感的刻畫下,星夜的每一筆觸彷彿都有著屬於自己的吶喊,匯聚而成的色彩脈波披著光線,給人一種不停搖動的印像,似將某種能量傳給觀者,我們很容易從筆觸、色彩顏料接收到他無盡的不安、孤寂和受折磨的靈魂;但也感受到他隱藏的某部分平靜。隨視線往下探詢,深色線條勾勒出的山巒似將畫面一分為二,從大地裡,他似乎尋得某種安定力量,描繪城鎮的線條筆觸已呈平靜、線條方向明確清晰,也用溫暖色調為夜中沉睡的小屋點上塊狀燈光。在這裡他巧妙安排一棵巨大而掙扎的絲柏,和一個隱在絲柏之後略顯無力不安的尖塔,除了構圖的需要也傳遞至今讓人議論紛紛的猜測,揣測絲柏是否代表天與地、生與死的關連,教堂尖塔是否意味著他重新思索人與上帝間的關係或者已燃起思鄉之情(當時南法尚少見兒尖塔)。


且說說構圖。在畫幅下半部,絲柏先衝撞視線,點出視角是鳥瞰城鎮的角度,然後眼光高度從左邊的黯藍絲柏穿過教堂尖塔到右邊的同色系山峰(或一群橄欖樹?),將山凹內的城鎮納於其中,營造畫面寬闊的空間。縱向的絲柏與橫向的阿爾卑斯山脈在線性上取得平衡。黯藍絲柏傾向左下側而橘黃月亮光暈佔據右上側,用遙望色塊構成色彩重量的均等。而上半部躍動的漩渦和下半部的充滿韻律感幾何構築也取得和諧。顏色以他貫用的黃藍對比色系鋪陳其中,黃藍橙紫在色譜上是補色,但在他謹慎處理下不僅不強勢反而有種協調的對立。

Ps,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 )與歐洲太空總署宣布,哈伯太空望遠鏡捕捉到遙遠星際的影像,非常近似梵谷的名畫「星夜」。

( 心情隨筆雜記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