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5/18 23:52:53瀏覽4003|回應0|推薦0 | |
《太玄經准易圖》對應二十八星宿: 馬王堆漢墓帛書,成書在西漢初期就已經完成,年代大約在西元前194年左右。 帛書《易》出土已經三十多年(1973年),為馬王堆漢墓三號墓中出土的帛書,大量的方術文獻有助於了解漢初的占卜、星相、醫術.…………等內容。 帛書《易》為西漢後,諸儒倡導《易》學義理之大學殿堂上,時所不見,和後人依據傳世文獻所得知的漢初《易》學有相當大的差異。 其實,帛書《易》正是當時逐漸亡佚類之〝古《易》〞。 這一種很早就已經失傳了的<易學>,至今不見於儒家經史之大學殿堂之上,後人之所應用<易經占卜>的京房氏《京氏易》八宮卦,應該說源自帛書《易》,〝古《易》〞雖然淪為方術,流傳所及,傳受者亦不絕也。 帛書《易》確實與現行京房氏《京氏易》傳本相同,在於同樣分為八宮卦,且同以陽儀卦四宮在先,陰儀卦四宮在後,乾、坤兩卦宮在八宮卦<經序>中的位置與納甲都相同並同樣不分上下。但京氏八宮卦以長在先,少在後,不與帛書《易》相同,《帛書易》的八宮卦次序以少在前,長在後。 《帛書易》是以天干納甲順序排列的卦序,《京氏易》而以自創的世應爻對之。
〝數〞的排序是後人考古時增添,用來方便現代人排序所編列的,所以 〝數〞 常常被誤以為是易經之源,《帛書易》從納甲的天干數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可以清楚的知道是代表乾、坤、艮、兌、坎、離、震、巽的納甲序。依序改從1、2、3、4、5、6、7、8卻不可推論所屬八卦,與先天卦數或後天卦數都不相同,亦無法統合河圖洛書之 "數",〝數〞就不是易經之源。
西漢楊雄按著孟喜<卦氣說六日七分>的七十二候順序,創造了一套《太玄經》,有京房氏《京氏易》精於其學。 <卦氣說六日七分>若是在易學史上發展於前漢年代,在很大程度上是吸取了先秦律呂、曆算之理論和《太初曆》的天文星相研究成果而成的。 西漢楊雄《太玄經》是亦是經由漢初《太玄經准易圖》,依從<卦氣說>之<六日七分>,借助於當時的天文、星相、曆法講述《周易》,展示了先秦時代象數易學的重要內容。 <卦氣說六日七分>對天文曆算也是起了一定的影響,<卦氣說>已經成了古代曆法的理論,事實上<卦氣說六日七分>歷經數千年之久,至今依然還存在於農民曆(陰曆)記載著,同時,也一直被現代人所運用著,標示出二十四出節氣及天文二十八星宿。 《太玄經准易圖》即以十二辟卦取用《易經》中的復、臨、泰、大壯、夬、乾和姤、遯、否、觀、剝、坤。十二辟卦分别代表了一年中的十二辰,從卦象及爻位的陰陽升降變化體現了天地自然界之間,陰陽二氣的消長、生息過程。 此外,十二辟卦共七十二爻,又分别代表七十二候的氣象變化,十二辟卦既反映了二十四節氣又反映了七十二候的變化,《太玄經准易圖》更是借助<卦氣說六日七分>於當時的天文星象、曆法講述《周易》。 仰觀天文星象之運行,對於天文曆算之記載,是有一定的影響,<卦氣說六日七分>會成了古代曆算法則的理論,亦是來自於天文星相之實證觀察: 「日右行,舍二十八星宿;斗左行,建十二辰。」。 例說:冬至子月,日陽舍丑宮。春分卯月,日陽舍戌宮。 西元2005年十一月冬至,日陽舍尾宿13°49。 二月春分,日陽舍室宿06°24(如下圖) (西元前,漢初朱震《太玄經准易圖》:日舍牛初度。)
十二辟卦對應二十八星宿, 《太玄經准易圖》依此即可知二十四節氣與天文星相之變遷, 若同時參考唐代《步天歌》,全天候<古天文>即歷歷在目。
《易經》暢玄: 易經教學,研習天文星象,洽詢專線:0933-711699 香冠柏 |
|
( 興趣嗜好|星座命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