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4/10 21:06:17瀏覽1248|回應0|推薦7 | |
學習中華五術及傳承之賢哲大師們常言:「死經書、活口訣」。 一旦,錯解「天星學」的真實意義,讓「活口訣」也變成了「死經書」。 可惜的是,現代堪輿大師從不察覺到天星運行,數千年來的「歲差現象」影響時空轉移,讓「活口訣」變成了「死經書」。 堪輿學術留傳之古諺皆公認:「一流的觀星望斗,二流的看水口,三流的滿山走」。
「天星學」讓中華五術前賢聖哲從事「觀星望斗」的觀象,演法以作天干、地支,運作五行生剋皆陽中之氣,「神煞」由此而得名。然而依序生成,因日、月而後才有天干、地支,其後才再有神煞,是故日、月為神煞之本也!今人堪輿命理大師只談「神煞」而不論日、月,捨本取末也。
十數年前,有臺灣南投竹山鐘姓地理大師著作的「地理明師授徒訣竅」,內容全是二流堪輿地理師的「看水口」,如何妄自稱的上是地理明師? 鐘姓大師認為「天星學」只用在擇日,又說這「天星學」是中學程度? 鐘姓大師卻是不會「天星學」的「觀星望斗」,連小學程度也不及格。
「地理明師授徒訣竅」天星篇幅在全書581頁到586頁的「天星二十八宿」宮度表,隨意推步錯誤百出,完全沒有領悟到「天星學」的精髓! 更何況,鐘姓地理大師著作的「地理明師授徒訣竅」全書也不知道說明,使用羅盤子午正向所指「北極星」,數千百年來已經有著三次的變動。 「天星學」並非狹義的天星擇日課,或者短視的運用做選擇黃道吉日、良辰、吉時。
「天星學」的真實相是: 要從「觀星望斗」中體驗,周天天星二十八宿對應二十四山的太陽到山到向。堪輿命理大師有必要知道「歲差現象」如何的影響二十四節氣中,太陽運行在黃道上西移位置。 地理大師往往忽略了「天星學」的基本意義有兩項如下,則完全傳抄古紙堆,被時空歲月淘汰的、或過時的,「活口訣」也會變成了「死經書」。
「天星學」有二種真相存在的內涵意義:
1、周天度「天星二十八宿」是在黃道上西移。 《易經》陰陽變易,古人首重「冬至日躔」的觀測及留有歷代實測記載的實證。
以「二十四節氣」推步日躔星宿對應「天星二十八宿」,驗證西移的星宮盤線度。 黃道和赤道兩交點在恆星之間向西位移,二分二至點的退行,在晉朝虞喜(公元330年)發現「歲差現象」而才開始疑惑。 東晉虞喜依據堯時冬至日短星昴,距東晉已有2,700年,而中星測定已至東壁,因而知曉有「歲差現象」。 又自漢代開禧曆的「開禧度」,到了元、明、清代以來使用「時憲度」也歷經數千百年,民國初年拋棄了古天文而採用西曆,現代冬至點的太陽位置也證實西移到了尾宿。
年代 冬至太陽所在位置 資 料 源 堯 須女10度約 《宋書律曆志》,何承天依據堯典中星測。 女、虛之交 《元史曆志》,授時曆依當時實測中星測。 魯昭公20年 牽牛初0度與1度 《漢書律曆志》,古度1.5度,公元前522年。 周代(戰國初)仲冬日在斗21.2度《呂氏春秋,明堂、禮記月令》,公元前240年。 漢初 在建星 《續漢志律曆》賈逵:古黃帝、夏、殷、周、魯在建星。 西漢太初年 牽牛初 《漢書律曆志》戴法興:古曆冬至在建星,公元前104年。 西漢太初年 建星 《漢書律曆志》。 西漢太初年 斗21.4度 《續漢書律曆志》史官用太初鄭平術,公元前104年。 西漢太初年 斗22度 《宋書律曆志》戴法興:後親觀知南斗22度。 西漢 斗22度無餘分《宋書律曆志》元和所用即與古曆相符也。 東漢元和年 斗21又1/4 《續漢書律曆志》 公元前85 年(斗18.6度)。 魏景初元年 斗21度 《晉書侓曆志》 公元237年 (斗16.3度)。 魏景初元年 斗17度 《晉書侓曆志》姜岌用月食法。 魏景初元年 斗17度半 《宋書侓曆志》何承天用月食法測算 晉太始三年 斗16度 《新唐書曆志》 晉太始九年 斗17度 《晉書律曆志》 公元267年 斗15.9度。 晉太始九年 斗13度 《宋書律曆志》 公元384年(三紀甲子元曆)斗14.2度。 宋元喜二十年 斗13.5度 《宋書律曆志》 公元434 年 斗13.3度。 宋大明六年 斗11度 《宋書律曆志-大明曆》 公元462年 斗12.8度。 梁大同十年 斗12度 《元史曆志》 公元544年 斗11.5度。 隋開皇十八年 斗12度 《元史曆志》 公元598年 斗10.7度。 隋仁壽四年 斗10度 《新唐書曆志》 公元604年 斗10.2度。 唐開元四年 斗10度 《新唐書曆志》 公元716年 斗 8.8度。 唐開元十二年 斗9.5度 《元史曆志》 公元724年 斗 8.7度。 金天會十一年 斗4.6度《金史曆法》/斗0.6度《元史曆志日躔》公元1133年。 金至元丁丑年 箕10度 《元史曆志》 公兀1337年 箕9.9度。 以上「天道示形」如圖示,,可觀察到冬至日躔歷經了牛、斗、箕、尾。 「天星二十八宿」盤線度在古代早就存在於最原始的羅盤盤面上,具有其深厚意義, 當一流堪輿師的「觀星望斗」,只有仰觀「天星二十八宿」,如下圖例之「天道示形」。 除非,二流堪輿大師的「看水口」及五術命理學者不願意瞭解,或不會而放棄。
2、羅盤子午正向所指的「北極星」是有變動的,影響所及,堪輿地理大師所使用真訣的太極初定陰陽有了偏差角度。(三千年前的周代以來,至今己經歷了三次的異動。)
孔子在《論語》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星也」。北辰在斗內,斗有七星,居其位以運行四方,天星二十八宿周天經星布列其外。 事實上,孔子也不知道「北極星」會有變動。(不動的北極星,也是一般人的認知)
歷經數千年以來,堪輿風水大師使用羅經採用神針,子午正向的指向現代「北極星」,已經和漢、晉代郭璞,唐代楊救貧、唐代賴布衣,宋代吳景鸞,明代蔣大鴻,清代沈竹礽等等前賢,凡只要是同樣的使用羅盤子午正向,皆是有不同的「北極星」。
周朝到漢代(公元前104年)不知有歲差,一直到晉代郭璞,唐代楊救貧、頼布衣的真訣,用羅經子午向所指的是「帝星」,傳了二千年。 這就是風水師所用羅盤「開禧度」的子午正向,真訣、訣竅所指向北極星也就是「帝星」。
宋代吳景鸞,到元、明代蔣大鴻、清代沈竹礽的玄空大卦,用羅盤子午向所指的是「天樞」,傳了一千年。 這就是風水師所用羅盤「時憲度」的子午正向,真訣、訣竅所指向北極星就是「天樞」。
現代堪輿大師全是古聖賢人所傳的真訣、法門秘訣,相傳下來的、祖傳秘語訣竅都可以算數好了,即使是正宗玄空大卦真訣,現代大師使用風水羅經,卻都只能是使用現代的子午正向,北極星也就是「勾陳一」。 凡是同樣的使用羅盤子午正向,所指的皆是有不同的「北極星」。 這就是古傳法門、真訣、訣竅已經有歲差的誤差,初定即然有了偏差角度,被歲月淘汰的或者過時的,傳抄古紙堆的「活口訣」也會變成了「死經書」。
《易經》以天道示形,為中華文化及五術源,堪輿之道崇尚「觀星望斗」。 《易經》以天文星象為淵源,資料及洽詢:e-mail:tsao144@yahoo.com.tw 台北市星相卜相卦堪輿業職業工會 曹盛健 敬上
|
|
( 興趣嗜好|星座命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