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十五、論童真
2013/08/31 03:44:00瀏覽6|回應0|推薦0
每個人皆有屬於他自己的童年。

童年,是人生一個必經的階段,亦是我們進入複雜多變的世界之前,難得的一個愉快、輕鬆的時期。在處於它之下,人沒有跟他人競爭的壓力,也沒有太多名及利的欲望,只懂直率地表露哭與笑,這種境況,實是何堪的難能可貴。

古時的人有童年,現代的人也有童年。古時人的童年,物質不及現代的富裕,僅就吃奶一面言,古代中國即要聘所謂「乳娘」,以作嬰兒的餵養;現代物質富裕了,有了奶粉等一系列嬰兒食品,父母即不需再用上乳娘,而可直接自己開奶餵養嬰兒。可是,不論古時還是現代的嬰兒,只要當他們吃上奶,飢餓被填空了,他們即會面上展現出微笑,他們所受的物質待遇固自別,但其笑,其因最簡單的生存欲望被滿足而真誠地笑,則二者均同,此即是童真。

童真是童年一個重要的成份,它是超越上下古今的,古今中外的人只要有過童年,即有童真。有了童真,童年方成可貴,否則,童年不過和成年無異,童年又如何值得額外稱道?

可惜的是,人越趨成長,童年時存有的童真卻漸漸消失了,人開始忘卻了以前的童真為何物,他們未必是不愛童真,只是忘卻了,因而不再去求,這是何等的悲哀。

還記得有一人曾道:「我很厭惡讀書,我不想考試,我不想跟人比成績」,這句話,仔細點看,其實是此人忘記了童年時所有的童真所致。

何以故?回想一下,你幼年時,當父母教你讀書認字,你為何會繼續此行為?必是成功認上一字時,你自心總覺自己學多了一東西,又或粗鬆而言,你自心覺得自己成功了,有了成功,有了學懂一東西之快樂,你方會繼續認其他的字,不就是如此嗎?只是越讀上去,要經不同考試,又要跟人比升班,再而比升中學大學,因而使你覺得讀書就是為了考試升學罷了,但事實上讀書真是如此嗎?顯然不是,只是你忘記了你童年讀書經驗,忘記了你的童真,因而得出這樣子的想法。

以上顯然是人忘記了童真的一例。其實,人每當成長,必會經過忘卻童真之過程,當童真一忘,童年期即告終,換來即是你在人生成年人場上的連番搏鬥。青少年常言獨立自主,另言之,其實就是欲快令自己身上的童真消失,快些走入成人的場地。進入成人埸,沒錯,確實可以得到兒童場所無的新鮮及快感,但青少年人有沒想過你快些入成人場,實是令自己早些喪失童真,早些靠近成人場的奸惡挑戰?你碰到挑戰,卻又不知如何處理,遂依一念而行,但此一念極有可能是惡念來,然則,如此早離開童真童年有何意思?有什麼價值?

有人常說:童真是不懂事的表現,故厭棄之,可是,孟子不是曾言:「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嗎?老子亦言:「含德之厚,比於赤子」,赤子之心者,童真也,如何可說童真就是不懂事了?

近日因常觀日本九十年代之戰隊劇,姑以戰隊為例舉證,我們兒時看戰隊,不論是哪個系列的戰隊,當我們看到正義一方勝利時,總會快樂拍手;邪惡一方佔優時則會悶悶不樂,心替戰隊們憂慮,這其實就是愛善、愛公義之反映,而且會替行善之人擔憂,由一己之情通至同情他人,此亦是一種大智慧,一種儒家孔子提倡的做好人的「忠恕」的智慧,依此而看,童真又如何是不懂事,是該被厭棄?

反之,成人見善而甚少擇善固執,也多言「各家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專以一己之利害得失為務,不理他人,這比起童真不是更該被棄嗎?由此,即知童真該被棄、童年該快過一說是如何本末倒置,不可操持了。

不過,有人或云:假設童真真是如此的重要,我們如何可重拾它呢?

這一層不同形式的中國哲學是探討過的,但我的想法是,不是要你立刻回到童年,事實上這亦是不可能,只是,當你處事時,或讀書時,多想一點你童年時會如何做,又旁觀一下其他兒童是否也如你般做,而此一切即建基於你首先不看低小童一觀念上。

舉例說,你不知讀不讀書,你想一下童年的你為何讀書,又再看你現在身旁的小童為何讀書,再而世界上所有小童為何讀書,你即會得出對此問題的合符童真的答案,不只是以功利觀決定。又如現在流行的吸毒事件,吸毒乃一傷害人身的行為,你試想你兒時會不會吃毒藥,又想父母見你吃毒藥是如何千方百計阻止,又再證之以全世界所有的兒童,同樣,你亦會得出一合符童真的答案,不只是一時快感所致。

某程度上,現在的社會問題皆是人失去了童真所致,而童真之失又是人太快進入成人世界,離開童年而成。

童真失了,童真另一面就是赤子之心,王陽明稱之為「良知」,人失了良知而行事,行事自會乖張悖理,此亦勢所必然。現在各方人士皆欲整治社會問題,卻多言由不同角度分析,其實,如欲挽救,只怕不是徒靠剎那的所謂多角度分析可當,必由童真之收回處下入,才可立見成效,望有志者明之。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s88lai&aid=88031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