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十九、新與舊
2013/08/31 03:47:00瀏覽6|回應0|推薦0
人們多愛言去舊迎新,除舊開新之類,卻不愛言新承於舊,舊開出新,此實是一個有趣的現象,彷彿新舊真為截然不同之二物。然而,事實真是這樣嗎?

歷史上告訴我們一個朝代之創建,前一時代遺留下來的東西必有一定程度的影響。舉兩例以顯,唐初之貞觀盛世,其能達到經濟繁盛,多少是拜隋代所開的五條運河所賜;又如北宋之貧弱不振,多少也因於五代石敬瑭把燕雲十六州割讓契丹所致。由此可見前一代之事,必影響後一代,前一代可謂是「舊」,後一代則是「新」,前一代既和後一代有影響,新舊何嘗是二物?

新舊從來就是如此的相依相靠,一新的出現,不可能是完全的新,它必依於舊的某些因素,才可發展出其為新。而舊亦然,無新,舊何以顯?於是,新舊一體,而非二物,顯而易見。而由此理,我們又可進而想到某些想法之不確不當。

「我要改變我自己,我要成為全新的人」

不時聽見人如此說,用在國家身上,則更多見,「我們要改變祖國,使之成為和以前不同的國家」,清末民初的改革家不是常如此說嗎?然而,新是由舊來的,這是必然的事實、規律,若我們妄自不理舊的一切,鄙視舊的一切,因而去求開新、進步,這到頭來只會開不出新,又即使開得新來,所留下的禍害亦深,此又何益可言?事實上,五四新文化運動及現今之道德觀念淡薄,正是清末民初之人不知舊而開新,生出的流弊。有史為鑑,今人實不宜再重蹈覆轍。

然而,人現在仍常說要使自己成為一個全新的人,要使國家完全和以前的不一樣,歷史的教訓,又有多少人能明白?

「她不喜這樣的我,我要改得符合她的口味為止」

戀愛的朋友又很愛說上這句話,再加上一點的吹噓,說什麼愛情的魔力、偉大之類,人即能驟然信以為真,且為說此話的人之決心所感動。可是,真是如此簡單嗎?她可令你完全改變嗎?

與其說她能令你改變,不如說你本有潛質去改變,而這些潛質不是外在即時加上的,乃是你過往日積月累積存而有的,若你過往沒這些積存及傾向,你根本不可能變,你沒基礎去改變,既沒基礎,猶如建屋沒打好基礎,如是,新的你如何可建成?如何可成就?必是你有了某些習性及傾向,加上她的催促,你才可成就新的你,新的你建立後,她固有功,但你焉可忘記舊有傾向習性所出的功勞呢?就舊有習性一處說,新仍是來自舊,不是一新全新明矣。

當然,有人或問:「這是否表示我們需重視過去,重視歷史?」

沒錯,其實,此應是每個人的天性吧!沒人想做沒過去的人,也沒人想做沒回憶的人!重視歷史,審視過去,本不應其有開新的功用才被重視,它本身根本是人的天性使然。只是,人要從事開新工作的話,人更應重視過去,重視歷史,不可對之置之不理。

對國家,我們應重視其過去;對自己,我們也應重視自己之過去。重視過去,一些過激的行動才不會被要求發生,一些過份的行動才不會出現,人不會一下子要求一共產國家給予人民完全的自由平等,人(若醜陋的話)也不會一下子要求一美艷如花的女孩愛上自己,重視過去,人才有自知之明,才會謙虛,如是再依相應之路開出新格局,此無疑比盲目求新為佳,也少了犯錯。

但,現在的人有多少明白此道理?

唐太宗曾言:「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此對史或過去的「知往」之功用已盡述無遺,但我現在不妨乘新一年將來,添上一句,「以史為鏡,可以開新風」,望來者深思。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s88lai&aid=8803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