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8/13 16:27:47瀏覽2488|回應0|推薦11 | |
博客來網址: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24119 廖柏森
翻譯錯誤常被視為一種失敗的譯文,避之惟恐不及的弊病,但這種對於錯誤的認知過於偏狹。翻譯一本書通常動輒十幾萬字,在這麼一大片字海當中要呈現完美無瑕的譯文幾近強人所難,何況何謂完美譯文更是言人人殊,缺乏共同標準。所謂「瑕不掩瑜」,只有小部份翻譯錯誤並不會遮蓋抹煞整體譯作的貢獻和價值,我們應可接受。甚至真實的狀況是「瑜皆有瑕」,再怎麼漂亮的美玉,一旦放在顯微鏡下檢視,都不免多少有些瑕疵,端看我們用什麼心態來看待它們。擁有一本譯作,我們當然希望它的瑕疵愈少愈好,但即使是名家大筆的譯作,如果要吹毛求疵,也保證一定都找得到。因此我們毋寧相信只有「瑕疵較少的譯文」,而沒有「完美無瑕的譯文」。 除了我們對待翻譯錯誤不妨採取較為寬容的態度外,其實從學習的角度來看,犯錯是習得翻譯技能的必經過程和必備手段。想要學好翻譯,除了勤於閱讀和練習之外,從別人和自己的錯誤中反省學習,也不失為一條捷徑。 翻譯錯誤的重要性在於得以窺知譯者翻譯時的認知思考過程。一般而言,此種內在心理操作過程,無法從譯者外在行為觀察得知,必須經由閱讀其譯作,尤其是透過原文與譯文的詳細對比分析,才可探知譯者如何在腦中思考轉換兩種文字的程序。甚至誇大一點說,我們就好像進入譯者的腦袋,經歷他們翻譯時的所思所感。而經由雙語對比分析所發現的翻譯錯誤就是種具體證據,呈現譯者思考理解或使用技巧過程的哪個環節出了差錯。我們可以根據這些錯誤來理解譯者如何犯錯?為何犯錯?進而對照自己學習翻譯的進程,提醒自己還需加強之處。因此辨析翻譯錯誤在學習翻譯過程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
|
|
( 知識學習|語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