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新書上市: 《翻譯教學理論、實務與研究》自序
2014/12/19 21:47:29瀏覽1508|回應0|推薦7

網址連結: http://www.crane.com.tw/ec99/crane/GoodsDescr.asp?category_id=35&parent_id=6&prod_id=0080645

https://www.iread.com.tw/ProdDetails.aspx?prodid=B000320202

        國內大學對於學生專業技能的實務訓練愈來愈重視,期望能縮短課堂與職場差距,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其中翻譯就是普受師生歡迎的一種技能,近年來各大學不僅競相設立翻譯系所,英外語科系必開翻譯課,更增設愈來愈多的翻譯學程供不同科系同學都有學習翻譯的機會。一個指標性案例就是學術重鎮國立台灣大學於2009年在外文系開設24學分的「中英翻譯學程」,讓全校各學系學生申請就讀;2012年更成立「中英翻譯碩士學位學程」,供其它大學畢業生以及社會各界人士報考。另外,教育部於2007年起推出「中英文翻譯能力檢定考試」,目前交由財團法人語言訓練測驗中心(LTTC)主辦,通過考試者可取得筆譯和口譯證照,每年都吸引眾多考生應試。這些現象在在說明翻譯在國內已被視為一項重要的專業,但很可惜的是翻譯教學本身仍未受到學界足夠重視,課堂教學成效也有待加強。

 

  雖然過去幾十年來翻譯研究已逐漸登上學術殿堂的門檻,但對翻譯教學議題的探討仍僻處邊陲,從事研究的人寥寥可數,不論在理論架構、教學實務和研究方法上皆仍缺乏足夠的論述和研究成果,難以符應實際課堂的需求。教師對翻譯教學的理論、目標、方法、教材和評量方式大多基於個人直覺經驗,尚未形成系統化的共識,因此現時翻譯教學的困境和問題頗多。簡單來說,在眾多翻譯教師心目中,翻譯課要教些什麼?應該要如何教?為何要如此教?都仍是懸而難決的問題。畢竟翻譯課重視實踐和練習,光聽老師講授理論原則是不夠的;而教學活動也不能只是拿篇文章讓學生翻譯,再交由教師批改講解。若同樣的教學程序實施一整個學期,難免讓學生覺得千篇一律,容易厭倦無聊。現行國內翻譯課程實施並不令人滿意,造成許多學生學習翻譯動機低落,態度被動消極。

 

  上述問題應歸咎於國內長期忽略翻譯師資培訓,許多翻譯教師過去主修英美文學或語言學,或是從職場聘請專業譯者擔任教師,但是他們從未修習過教學相關課程,更遑論學習翻譯教學和研究方法。有些老師一旦教授翻譯課,多少有徬徨無助之感。加上教材難覓和教法無法創新,教師已有求新求變的急迫感。

 

   要改善國內翻譯教學的困境,亟需從改變教師的理論認知、教學方法和研究訓練入手,除了請教師接受翻譯的教學和研究訓練之外,提供讓教師學習參考的專書應是有效的開端。目前國內針對訓練翻譯教師的專書極少,較廣為使用的有Sonia Colina (2003)所著的Translation teaching from research to the classroom: a handbook for teachers,與Don Kiraly (2000)A social constructivist approach to translator educationColina (2003) 是以在美國教導大學英文與西班牙文翻譯課程的教師為目標讀者,該書以德國翻譯功能主義目的論為架構,提倡以實徵研究結果作為教學的基礎;而Kiraly (2000)是以在德國的大學教授英文和德文翻譯為例,使用社會建構論為教學理論基礎,強調使用實際的翻譯任務教學,以學生為中心,師生共同建構翻譯的知識與技能。這兩本著作雖然對國內翻譯教學有重要的啟發意義,但書中的教學情境分別是在美國和德國,使用的教材教具活動以及譯例並不完全適合國內的教學環境和中英語言組合的需求。而且西方國家的教育體系制度與台灣也有很大差異,西方國家的翻譯教學經驗和論述不一定能全盤移植到國內。我們應該是吸收借鑑它們的理論與實務,再內化為己用,發展出適合國內翻譯教學需求的模式和方法。

 

  另一方面,國內翻譯研究的書種大致上可分為學術性的翻譯理論、個人翻譯經驗的散論或評論、實用性的翻譯技巧、以及翻譯課使用的翻譯教科書。這些專書對於翻譯研究領域的發展雖有幫助,但是在翻譯教學上,除了少數可作為學生上課使用的翻譯教科書(如廖柏森等所著《英中筆譯》(2013)系列兩冊)之外,極少有針對教師需求所撰寫的翻譯教學理論、實務與研究之專書,這是很可惜的事。反觀對岸中國大陸對於翻譯教學的研究非常積極活躍,其目的是在短期內為國家培養優秀口筆譯專業人才,快速與國際社會接軌。短短幾十年內大陸出版大量的翻譯專書、期刊和教科書,其中不少流入台灣學術市場,有些還改版為繁體字,都被國內許多教師採用為上課教材或作為研究文獻。但這些出版品的品質參差不齊,若作為教科書則大陸譯詞語法充斥國內課堂,若作為研究文獻則不僅某些論述或研究並不嚴謹,長久下來國內也會失去學術論述的發言權。國內翻譯教學觀念的建立和譯者的訓練不能依賴大陸學者的論述和譯法,甚至連譯例用字句法都成為我們翻譯教學的標準論述。可是國內大部份翻譯教師似乎不以為意,只要有書籍文獻能協助其教學和研究,他們沒有理由不採用。國內缺乏針對本地翻譯教學所需的理論架構、實務教法和研究方法所編寫的專書,這或許是國內翻譯教學研究社群不受重視或作品不易升等等結構性因素所使然,仍有賴更多學者投入努力。

 

 

  國內有關翻譯教學的研究,目前只有零星期刊和研討會論文發表,相對較無系統性和連貫性。筆者深覺有必要填補上述翻譯教學研究的缺口,因此申請國科會輔助學術專書寫作計畫,以兩年為期整合個人過去曾發表翻譯教學文章,同時參考國內外翻譯和語言教學相關書籍,並配合國內教育環境資源、社會對翻譯人才需求、教師學術背景和學生學習動機等因素來撰寫此書。另方面,筆者長年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和台北大學應用外語系教授多門翻譯教學相關課程,包括「翻譯教學」、「電腦與口筆譯教學」、「翻譯理論」、「新聞編譯」、「研究方法」等。書中許多翻譯教學理論、方法和活動都曾在這些課堂上應用實施,有助提高此書內容的效度和信度。

 

  本書主要探討英進中的筆譯教學,這也是國內大專院校翻譯課程最常用的語言組合模式。全書區分為四大主題,分別為翻譯概論、翻譯教學理論、翻譯教學實務與翻譯教學研究。希望能釐清目前國內翻譯教學上的諸多問題,包括翻譯教學過程和評量所依據的翻譯和教學理論等,都能給予教師明確指引,作為翻譯教學上的參考依據。另一方面,也希望能擴大國內翻譯教學研究領域,讓國內翻譯教學的學術自主權得以發聲,提供除英美和中國大陸進口專書之外的另一種翻譯教學研究論述。

   

  總言之,此書針對國內翻譯教學困境,從理論、實務和研究三個層面釐清翻譯教學觀念並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為培養翻譯師資盡一份心力。同時拋磚引玉,提醒學界對翻譯教學理論、實務和研究活動的重視,發出自主的學術論述聲音。最後更期待能提升國內翻譯教學品質,增進學生學習翻譯動機,進而為社會培育翻譯人才,促進國際文化交流。

 

廖柏森

20141015

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

( 知識學習語言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rjason&aid=1973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