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失根的牡丹(2)中國產業全球化的一堵牆
2010/01/23 23:17:08瀏覽1171|回應2|推薦14
很少人會認識到,一個企業想要全球化,第一個要做到的,是本土化。

本土化是什麼?管理層是本國人,用的是本國人,依循本國法律,理解本國的潛規則?

統統不是,真正的本土化是從本國的特有環境和深層文化中粹取出一種精神,在企業和產品中實實在在的呈現。

這樣子講很抽象,我來用個例子說明:

用車的人都熟悉全球的汽車一般分為四大系統,歐系,日系,美系,韓系。這四大系統有各自的特色,只要對車子稍稍熟悉的人,都很容易的可以區分出這四個系統的車子,然後給它們定位。

歐系車,外形設計優雅耐看,造車工藝一流,量產車內裝以實用為主,頂級車充滿歐洲宮庭風味,在裝飾上極為講究充滿藝術氣息,普遍重視安全,強調動力和操控性。

日系車,外形偏小,變化快速,造車工藝細緻,注意細節。內裝以舒適配備為主,體貼設計較多,動力以經濟省油為特色,操控性中庸。

美系車,外形大氣奔放,造車工藝採標準化原則,內裝寬敞舒適,重視活動空間。內部設計易於DIY或是自行維護,耗油,操控性能視車款而定。

韓系車,外形平實,工藝水平普通,內裝重視外表感覺,但質量較次,實用結實,也重視省油,但不如日系,操控也中庸。

這些車系特色,在各系的品牌或是車種裡,也許有可能會出現一些特例,但總體上,給市場或車主的感覺,就是如此。

細心的讀者有沒有發現,這四系車的特色,其實是完全根據各個車系發源地的道路環境,人民經濟水平,審美觀,民族性產生出來的。而且,極有趣的是,這些車系在推向全球時,仍然具體的保留了他們發源地的特色,即使改變,也仍然會在很多主要功能上,看出發源地,讓車主很容易的就辨識出來。

而過去,也曾有過車廠,想生產沒有本土個性的全球車,如福特和三菱,但市場反映很差,類似的計劃,很快就縮回去了。

調查發現,進口車的買主,都會發現對所屬車系國家或地區文化有認同性較高的現象。買歐洲車的,喜歡歐洲文化;買美國車的,喜歡美國文化;買日本車的,對日本感覺很好。不喜歡日本的車主,打死都不想買日本車。台灣日系車盛行,其實和台灣大多數人,對日本文化較能接受,有很大的關係。

講到這裡,就要回到主題了。從汽車這個產品做例子,我們就會發現,要走到全球市場,其實不能只靠產品便宜,還要有特色。而且,這特色最好跟你自己的本土文化有關,這樣的東西人家才不易模仿,也沒有辦法和你競爭。如果你中國的企業做出的東西,都有中國的特色,很容易識別,你自然就會圈到一批海外客戶,就可以維持住基本盤,實現穩定的全球化目標。

如果你東西只是便宜,那麼,你中國遲早東西要會被後起之秀如東南亞國家或印度所取代。因為你經濟發展了,工資自然就高了,東西當然就不夠便宜了,顧客不覺得你做的和別人有什麼不同,自然就轉向了。

企業想要找自己企業的產品特色,最方便的,還是在自己本國的文化裡去找靈感,去找靈魂,然後內化到產品裡。如果本土文化夠深夠廣,那麼即便是在同一國家裡,也能產生出自己的不同,進而產生一種特色。全球這種企業文化融入產品,並且形成競爭優勢的經典就是蘋果。其產品特色,只能抄襲,無法取代。

很多人以為,在國內推動文化教育只是因為要方便溝通和證明自己是中國人。對於國家和民族,是一種很空洞的東西,沒有任何實質價值。因此,在教育養成體系中,就把文化教育當個過場,講過就算了,然後去追求培養實務人才,比如理工資訊之類的專門人才培育。

事實上,這是因為沒有認識到文化本身,也是一種資源。不是像現在中國那種低俗的去挖古人墓,搞觀光那種資源。而是因為人民普遍擁有了文化的內涵,然後在各種行業裡,就自然而然的產生出了一種特色。這些特色會體現在產品設計,服務方式,組織流程等等,然後就會產生出和其它國家迴然不同的商業內涵了。這些內涵,會和國家的知名度,在全球擴散,然後創造出國家的經濟效益。

這一點認識的最清楚,做的最好的就是韓國,韓國以其文化為工具,在各個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就是最好的明證。

如今的中國,文化內涵其實是”假大空”。什麼都造假,什麼都要搞大,實質內涵卻空空如也。一搞個活動,就要人山人海,場地大氣;一談到顏色,就是紅色,金色;一談到女性服裝,就是旗袍,鳳仙裝;談到喝的,就是大紅袍,或是多貴多貴的茶葉。

何以致此?文化教育沒有做好,尤其是中華文化的內涵和精髓,完全沒有在整個教育體系和日常行為中去落實和體現。導致中國人,想的就是如何賺錢,其它追求,幾乎想不出來,也找不到。

這些問題,看起來雖小,但其實會深深影響到中國企業未來要跨出中國的競爭力。如果中國認為,所謂的全球化,就是所謂的資本集中,去多多買入外國企業,那就真是大錯特錯。現在全球化做的好的企業,那一家不是帶著本國的文化來進入市場的?

HP,IBM,通用汽車,這些企業,就是很美式。西門子,VW,就是很德式。那你中國企業的中式是什麼?

有文化內涵的企業,不一定能成功全球化。但全球化成功的企業,沒有一家沒有本土的文化內涵,沒有根的牡丹,為何終會凋落,想明白了嗎?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ripc&aid=3716202

 回應文章

談笑運籌於天下之間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如何承襲發揚中華文化的精髓
2010/04/30 19:14
歐美國家重視文化,
視同根本,
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份,
把文化融入於日常生活的建築、衣著與飲食,
更重要的是,
自然而然存在於每一個人的生活禮貌與儀態之中;

雖然現在中國強大了,
可是已歷經了外族戰亂、朝代更迭,近代的文化大革命,
中華漢唐文化的精髓,
真的是毀的毀、忘了忘了,
剩下的只有書本上的文字,
真正落實到現實環境的又有多少?

韓國承襲發揚中華明文化,
日本承襲發揚中華唐文化,
然而我們中華文化的宗主國,
對於人與大自然的尊重,
與遵古建築的尊重與維護,
竟然還不如自古我們視為外夷的小城小郡。
慚愧!
中國有了錢之後,
真的要好好想想,
要怎麼用錢投資在文化的建築,永續的傳承,
融入於日常生活環境中。


可蜜莉荋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好比喻
2010/01/27 09:55
失根的牡丹真是不錯的比喻。想起以前讀過的『失根的蘭花』有異曲同工之妙。但同樣的都是得強固根本、上面的花朵才會開得又好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