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窗格藝術2--漢寶德
2014/01/16 09:01:47瀏覽475|回應0|推薦1
窗格藝術Ⅱ/窗格藝術的回顧
漢寶德/聯合報

我們幾乎可以大膽的假定,古人所喜歡的非結構性裝飾圖案就是斜格子。放棄斜格子的時代背景很可能與佛教有關。也許直櫺予人以較嚴肅的感覺……

我在繁忙中仍然無法忘懷傳統窗格這個有趣的題目,開始留意古代窗格的資料。因為我推想,自有木架構建築以來,中國就有門窗,有門窗就有封閉與採光的問題。因此窗格自遠古就應該存在了。當然,要找到實物是很困難的,因為木建築都不存在了,哪裡有窗格呢?這使我想起我從來未注意的漢代的畫像磚上的圖案與陶製的明器。在古代建築史的資料中,這兩者都是重要的證物。特別是明器,這類相當於建築模型的陪葬物,有時相當明確的表現出當時的建築形貌,甚至構造部材。當然應該有窗格的圖案了。

說來慚愧,在我中年時瘋過一段收古物的歲月,也花了些冤枉錢在漢綠釉明器上,其中還包括一件三層高的望樓,卻只注意建築的造形與架構,沒留意窗格子的做法。直到後來,注意到擺在我家入口的一輛北魏牛車的明器上的窗格,才開始留心在明器上找證據。這也難怪,那頭牛有非常生動的造型,誰會關心在車上隨意畫兩下的窗格?

回頭找出劉敦楨的古代建築史,翻到漢代建築明器的那一頁,才注意到在廣東出土的模型上,告訴我們很多事情。其一,可能為窗子的位置,以菱形斜格子的圖案最多。這似乎說明了在遠古的中國,窗格以斜格子為基本形式。自此使我注意中國字的「窗」字,下字的囪,已強烈的暗示了此一事實。其二,直櫺格可能是在兼有構造意義時所使用的圖案,特別是當開口為固定而無開關之功能時。其三,菱形斜格早已發展出各種形式。首先是角度的變化,有九十度的斜方格,有近一百二十度的菱格。其次是已出現以斜格子為基礎的花樣,如加橫線,或全窗用單一菱形或十字形等。可見國人在漢代早就有使用窗格作為建築裝飾的辦法了。當然,在中原地區的畫像磚上所看到的開口,總是以簡單的斜方格為圖案。有趣的是,在甘肅發現的漢墓中的磚砌花紋,也是以斜格子為圖案。因此我們幾乎可以大膽的假定,古人所喜歡的非結構性裝飾圖案就是斜格子。

放棄斜格子的時代背景很可能與佛教有關。也許直櫺予人以較嚴肅的感覺。總之,到了南北朝時代,建築上的窗格就已經直櫺化了。不但與結構性格子有關者如此,純裝飾性的窗格也直櫺化了。這就是目前看到的六朝到隋唐少數的建築遺物上的格櫺的實況,同時也反映在此一時期的壁畫上。最重要的唐代古建築:山西五台山的南禪寺與佛光寺大殿,就是使用直格,同時期日本的仿唐建築,亦是如此。我要承認直櫺子與裸露的木架構系統是相當配合的,可以呈現古典的秩序感。

可是在民間,我相信一定有比較不同的窗格出現,予匠師們發表創意的機會。我知道,至少有方格窗出現。在我的北魏馬車模型上,除了主要開口為直櫺窗之外,在車身的一角可以看到一個小形的方格窗,似是可以打開透氣的。民間的需要千變萬化,在當時必然有各種設計來應付。正方格至少是一種較適用又美觀的圖案。

到了宋代,方格子的出現就明朗化了。除了直櫺的傳統仍保持在正式建築上之外,在較輕鬆的建築上,方格子已普遍代替了漢代的斜格子。在幾幅著名的繪畫中,如〈漢宮圖〉及〈華燈倚宴圖〉,就是以方格子為基調的。宋代的建築技術的名著,《營造法式》中甚至有圖樣畫出,顯然是以方格為主,以斜方格為副。

我相信在宋代,窗格的花樣必然是多彩多姿的。所以在李誡寫《營造法式》的時候,在序言中說明法式的目的是消除當時的奢靡風氣,恢復簡潔與素樸的外貌,選擇了簡單的方格子。這可以由金代的建築來證明。劉敦楨指出在山西朔縣崇福寺的彌陀殿上「有構圖富麗的三角紋、古錢紋、球紋等窗櫺雕飾」。說明在宋王朝勢力範圍外,民間匠師有很大的發揮空間。然而也就是這個緣故,宋代的建築延續了唐代的直櫺窗,能保持莊重大方的古典風貌。到了元代以後,一切都改變了。在《營造法式》的圖式中,有一種「毬」形的窗格,就是用斜格發展出的圓形的圖案,其裝飾性已經很高了,可以證明宋代的裝飾風。

近世的窗格

由於北京的宮殿經五、六百年,保存相當完整,所以自皇室正統的建築做法上看是有憑有據的。今天學界的根據除實物外,有梁思成夫婦所整理的《清式營造則例》,這本書上首先有「菱花格扇」的一節,其實就是具有裝飾花朵的斜格子窗櫺。

除了這種高貴的菱花窗格外,宮殿的一般窗格使用在檻窗與支摘窗上,是比較常見的條格紋。其構成的方法是在窗框之內,橫直交替,裝置等寬的條格。為了結構上的固定,在條格內使用短格,如砌磚一樣相間安裝。這樣被官方普遍使用的圖案,來源為何,尚待查考,但很可能是來自古代的直條窗。為什麼以這樣的圖案代替簡單的方格子,亦頗費解。但近代以來,我國的圖案設計,線條喜歡T字相交,放棄十字形,成為一種風氣。十字反而被高貴化了,因為它是卍的中心。

當然,菱花格扇與條格檻窗之外,在非正式的建築,或民間富有之家的建築上,花心的式樣是蠻多的。因為這是最切近生活的藝術。由於工匠藝師的創造力都表現在這裡,真是不勝枚舉。

在眾多花樣中,可以略為歸類的大概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在一個簡單的合乎連續幾何圖案原則的花格,如斜方格、三角格、正方格等上面,整齊的布置了花朵之類的圖案。也就是有韻律的裝飾。這一類被稱為「步步錦」。第二類是在窗子的中央為一比較複繁的花樣,如燈籠之類,其四周到窗緣則填以各種條紋或曲尺紋的簡單圖案。這一類被稱為「燈籠飾」。第三類則為較複雜的花格,如六角形紋,其中再填以花紋者。這一類被稱為「龜背飾」。

這裡先介紹「碎框式」設計。看上去漫無章法的,一些大大小小的框框,好像被摔成東倒西歪的模樣,擠在窗框裡,使我想起蓋瑞的太空垃圾式的設計。原來中國的匠師在創意的運用上,早就想到這個辦法了。它的統一感哪裡來呢?沒有問題。因為都是些框框,在形狀上就有了一致性。只要不問其合理性,就可接受其出人意外的、東倒西歪的構成,因與眾不同而令人激賞了。這樣的設計令人佩服的是,它仍然有對稱性與重複性呢!這就證明我們看來無章法,在匠師的眼裡仍然是秩序井然的。

這類古怪的花窗,在徽州時常見到,細細琢磨其設計意匠之所在,有一次,在一座二層院落中恍然大悟。原來在匠人心中,有時會有一個字或一幅畫,使用細格編織出來,只是不為人覺察而已。這是一種隱藏的祝福吧!其中有一個花窗可以看出是以囍字為中心的設計,另一個則是一支花瓶為中心的設計。參透了這一妙用,不禁啞然失笑,原來窗子都是吉祥話!

最後,我們看一看冰裂紋。在蘇州拙政園有一面牆,上有一排窗子與兩扇門都是碎冰紋。門與窗上的圖案是兩類碎冰。窗上的是標準的碎冰,顯然是匠師們隨手做出來的,每扇不同,而且有真切的碎冰感。所謂冰裂,就是冬天河上結冰,以石鑿之,出現裂紋,冰面即裂為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它的特點是沒有兩塊相同,沒有兩條裂線平行,是最自然的圖案。可想而知,在窗扇上做冰裂,並沒有受擊的中心點,而是大大小小三角形散布的情形,是否自然,完全看工匠的手藝。

兩扇門上的碎冰紋就不同了。不知是否有意,是一種三角格圖案大小相同,只是歪斜散亂布置而成。它是由傾斜的水平格為基準的安排,在設計上容易得多,但是也沒有碎冰的真實感。所以同樣是一種求變的概念,手法不同,我們所看到的就截然不同了。

( 心情隨筆校園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riangle409&aid=10594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