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5/28 02:46:17瀏覽345|回應0|推薦0 | |
晚上到深夜是寧靜的時刻。巷弄裡只有微亮的路燈.偶爾傳來某家的咳嗽聲。 偶爾有人蹬著跟鞋.由遠而近再遠去。她是女子。年齡不明。 有段時間沒聽見跟鞋聲音.還會懷念。 巷口隔絕了橫向的車行道.那是雙向公車與摩托車的地盤。 巷弄內很寧靜。巷口外很喧囂。這樣的空間無形中. 為自己保留了一個不被打擾的寧靜與自由。 畫畫時.可以聽音樂.YOUTUBE會自動輪撥下一首.再下一首.再再下一首。 如果歌/音樂難聽.就稍微忍耐一下.下一首可以期待.雖然我也不知道會是哪一首。 發現一些創作的畫面.隔了一些日子就沒有手感。 於是一疊沒有感覺的未完成放在一旁。 手感好的.可以持續畫10小時.某日凌晨五點起來一直畫到下午五點。真的。 才想起自己還沒刷牙還沒洗臉一天就這麼過去了。 這種耐力是高中生時期養成的。寫日記是一種。另一種是畫室渡日的習慣。 父母一次繳交最高費用(一學期無限次去畫).我記得學費快五萬。 而父親是市公所高級主管月薪不到五萬。 這樣的父母.會讓你很想努力回報他們。 我天天去畫.因為學費太貴。畫不好時.會持續畫到有改進/突破方休。 再搭公車由中壢回楊梅.回到家已是10點以後. 沒時間念書.學科成績當然忽好忽壞。 而術科是持平成長。 當我與藝術家連建興說我累積了200張以上作品20*20公分。 他很驚訝.問我這段創作時間的長度? 我說兩年。他很是盡學長之責.適時給與畫面建議。 他一生都在得獎.一生都是用生命在畫畫.他自己說的.用生命在畫。他的話要聽。 高中以前每逢佳節母親與五個阿姨都會回伙房的外婆老家做應景年糕.粽子等。 客家粽有粄粽.米粽及冰涼沾黑糖吃的ㄍ一粽。鹹的不用沾醬料打開葉子直接吃。 這應該也是節儉的作法。可以省醬料.方便於田埂邊農閒時享用。 通常會有蘿蔔乾.少許的肉料.香菇之類的。樸實料的種類不多.剛好享用吃飽。 我記得瓦房的灶下長竹竿掛滿6個阿姨及3個舅舅家要吃的粽子。 竹竿被壓得沉澱澱。粽子是陰暗下的飽滿。如串串果實。 吃外婆的年糕.菜包及粽子長大的.很難忘記那口感。 至今人間未嘗到相同美味。只存在味蕾的記憶中。 唯一一次包客家粽.是高中放學後.廚房的母親教我包米加料.然後用棉線綁好。 我的書包才放下.還穿著校服.生澀地折葉子造型.棉線不好綁.總是鬆垮地騰空掛著。 一轉身.剛綁的粽子掉在地上。我尖叫一聲。 廚房忙的母親一回頭直用客語罵---當打送(很浪費的意思) 第二顆又掉了.直到第三顆.我在等粽子鬆落.竟用雙手接住了。 我克服了問題同時也很清楚自己的能耐。 那年只要是我包的粽子.都是死結。家人吃的時候要用剪刀剪開。 結婚後才發現閩南粽與客家粽作法實在差很多。 嫁到台南的妹妹.寄來台南粽才是貴氣。好大一顆.料貴實在。 吃下去可能2餐不用吃飯。熱量驚人. 孩子很愛吃鹹粽.國小時開冰箱找到要沾黑糖的ㄍ一粽。 葉子打開露出半透明像硬果凍的東西。他嚇壞了說那不是粽子.不知是甚麼東西? 我笑了很久。想到客家美食文化可能的斷層.孩子一口都不願嘗試。 客家粽就像客家人--樸實無華。 我總想起外婆摘了好多月桃葉輕柔地刷洗乾淨.那月桃葉新鮮脆綠的淨。 送到下屋給妯娌.說我幫您備妥葉子了。 下回又換下屋妯娌送給外婆菜包之類的。家族分食共享人間情。 我在這樣的送往迎來的氛圍長大.彼此交換的都是尋常物。 載滿人間情。 這幾天氣候不穩定.學校在山上.覺冷.人到台北覺是夏爽。 一冷一夏.冬衣.夏衣不知如何收藏。曾有一年清明過後以為夏天來了五次。 因為收冬衣又打開冬衣連續了五次。太勤勞也是一種錯。 客家表弟說您沒聽過沒過端午.不能收冬衣的諺語嗎? 不是這樣的.氣候不是諺語可以蓋括.而是收冬衣是項累人的事 當我站在IKEA抽屜衣櫃前.買了相同的兩具。一排放秋冬衣.一排放春夏衣。 孩子的衣服也是如此處理。至此。不需再收冬衣或夏衣的儀式。 秋冬一到.開左邊一排抽屜取衣。春夏一到.開右邊一排抽屜取衣。 生活可以簡單.如果家中無障物。心無罣礙是不難的。 端午節來了。白素貞在哪?屈原不要再憂慮了.無論秦漢或魏晉都已經過去了。 您憂慮的話.達不到天聽。離騷卻傳世。 現在臉書.手機把地球拉平了。傳統倫理已成數位新倫理時代。 佳節愉快。 |
|
( 心情隨筆|校園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