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9/26 13:19:57瀏覽836|回應1|推薦6 | |
第二部片子是「赤壁」。還沒有看到三分之一,我就已經快看不下去了!苦著一張臉,很辛苦的看完今年我最失望的華語片之二(之一是長江七號!)很想衝到售票亭,請他們把錢還給我!
出了戲院,我心中只有一個想法:「這第二集該怎麼賣啊?」 第三部片子則是目前新聞最多的「海角七號」。我想這該是我今年,不,該說是近些年來,看過最棒的一部國片了! 雖然這部電影看起來很輕鬆、好看,但是在表面的詼諧之餘,卻能看到導演很用心在探討社會、族群、及心靈議題。把台灣不同世代的矛盾及茫點,透過一個信件、一個外人、一段愛情,不著痕跡的丟給觀眾思考,並在享受電影樂趣的同時,參與了對台灣這片土地真正的關愛及反省。 當民代「主席」坐在陽台上望著美麗寧靜的大海,用閩南語問日本女孩:「為什麼這樣的美麗竟然留不住在地的年輕人?」卻沒想到得到日本女孩泠泠的一句:「我聽不懂!」看見這一幕,我的心狠狠的震了一下! 是啊!我們都習慣用自己的方式跟別人溝通,或是一昧要別人強迫接受我們認為好的、對的事物,卻忘了他人的感受,又或是站在他人的立場思考,尋找合適的語言溝通,因此很多立意原本是好的、美的事物,最後不但達不到應有的效果,反而產生了負面的反效果,實在是可惜! 我記得之前有位記者問我:「台灣的觀光資源這麼好,民宿這麼棒,為什麼吸引不了外國觀光客呢?」 我答說:「那是你用我們自已的思考方向出發。因為你暸解及認識台灣,所以知道台灣的觀光資源很棒,而按照我們認為好的行銷及宣傳手法去推廣台灣觀光,因此認定外國遊客來台觀光應該是理所當然!但是你卻忘了一點,外國觀光客不熟悉台灣,不明暸你所使用的宣傳語言或手法,沒有辦法產生認同感,自然不會被吸引而來!」 「換句話說,如果我們在推廣台灣觀光旅遊上,目的是要吸引外國觀光客前來,是不是我們應該使用外國觀光客的角度去看、去思考,或是運用他們所熟悉的語言、邏輯,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及認同感,進而啓動他們對台灣觀光旅遊的嚮往及行動力呢?」 前兩年我在推廣客家文化時,也遇見同樣的狀況。 手上握有大權的大佬,只認定強迫性的方式,硬要用傳統的客家思維要年輕客家族群接受及傳承;要外族接受與認同。他們認為那才是正確的方式,又或是以正統傳牐自居! 在我看來,這就是「鄉愿!」這種關起門來自以為是的方式,是無法嬴得別人的認同的。如果你要年輕客家族群接受及傳承,就應該去暸解為什麼他們會沒有認同感?就應該試著用他們懂的時代語言跟他們溝通,不是嗎? 「海角七號」這部電影,在嬉笑怒駡中,輕鬆的點出我們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的種種值得深思的議題。 它之所以能讓觀者跟著笑、跟著悲傷、跟著無奈,是因為它用觀者熟悉的語言、事物、認同感,激起移情作用,讓觀者自然而然的身陷其中。 男主角說:「我終於懂了!為什麼以前人家都說我唱歌太用力?」 女主角說;「為什麼你們要騙我?為什麼你們都要欺負我?」 茂伯說:「你們都不想在台上唱歌嗎?」 主席看見來自外地的客家小子,為了生活努力,不畏艱辛的推銷產品,那份摯著及堅持,在別人的眼中,也許是件「笑話」一則,但在他的眼裡,他又看見了什麽? 還有很多對白,不只是逗趣,而是內在的反思。 我想 關懷台灣,不一定要非要用悲悽悽的角度出發! 關懷台灣,也不一定只有嚴肅的紀錄及深沉的批判! 關懷台灣,「影響」遠比「叫囂及吶喊」來得深遠! 謝謝「海角七號」,讓我看見希望。 圖片來源: 海角七號官網http://cape7.pixnet.net/blog/post/18871296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