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地質學者:南迴易風化 土石流四伏
2013/09/01 16:09:47瀏覽74|回應0|推薦0

【聯合報記者李承宇/台北報導】2013.9.1

  台鐵南迴線發生列車撞擊土石流意外,地質學者指出,南迴線一帶的地質屬於砂岩與硬頁岩互層,本來就容易受侵蝕,危險度高;加上連續幾個颱風讓地層孔隙水壓達飽和,釀成這次意外。學者認為,裝監視器僅能治標,做好邊坡治理、預警監測周邊坡體變化,才是治本之道。

  「枋山」閩南語發音就是「崩山」,根據文獻記載,枋山鄉舊名「崩山」,因當地有座小山經常發生山崩,命名為「崩山」,後來覺得崩山不雅,也不吉利,便以諧音「枋山」取代。

  中央大學應用地質所教授李錫堤指出,台鐵南迴線一帶的地質,多半是板岩類和砂岩、硬頁岩互層。這類地層原本就比較容易受到風化、侵蝕,土石流的潛在危險高。

  如果天氣狀況好,受侵蝕剝落的土石停留在山坡上,暫時還不會發生災害,一旦遇到大雨,雨水挾帶土石滾落山坡,就會釀成土石流。

  台灣大學地質系教授陳宏宇表示,南迴鐵路一帶都是受到板塊擠壓形成的變質岩,破碎面、節理很複雜。

  平常雨水會滲到裂面的孔隙中,一旦遇到像最近連幾個颱風帶來大雨,讓孔隙水壓達飽和,就會使得土石崩解,順著水流形成土石流。

  李錫堤認為,無論是軌道或是國道等重要交通運輸設施,「都不容許任何一顆石頭掉進去」。他說,安裝土石流的監視器只能治標,可以挽救一班列車人員的性命,但還是會造成交通中斷。相關單位應該從鐵道周邊邊坡治理、維護保養的方向著手,像是建攔砂壩或定時清淤,甚至是遇到危險度高的路段,抬高道面,以橋梁方式通行。

  陳宏宇則建議,鐵道周邊的監視器,除了要監看鐵軌上有無土石流,更要監看上方邊坡的狀況。

  公路總局、水利署都有針對河川、橋梁的預警性監測系統,針對地質異位或坡體變化進行監測,台鐵或許可以參考。

預警系統/台鐵靠肉眼 高鐵靠電眼

【聯合報記者李承宇/台北報導】2013.9.1

  台鐵全線共有7個邊坡監視系統,南迴線就有4個。相較於高鐵每個隧道的出入口都設有落石偵測器,全線共有將近100個,數量明顯不足。台鐵對於土石流的監測,主要還是依賴「肉眼」(人),高鐵災害預警靠的是「電眼」(感應系統),如果偵測器感應到土石滑落,訊號會立即傳到附近的列車,列車的「自趨安全系統」可以自動降速,甚至立即煞車。

  昨天台鐵南迴線土石流意外發生地點在枋山二號隧道口,距離二號隧道與三號隧道間的邊坡監視系統監測範圍還有50公尺,就算土石不是瞬間滑落,監測器也無法看到。而且,在事發兩個小時前,台鐵電搖車巡軌沒有發現異狀,半個小時前高雄開往台東的區間車通過也沒有無發現異狀。

  高鐵的災害告警系統,會依沿線路段特性裝設地震、強風、洪水、邊坡滑動、異物入侵等潛在風險的不同偵測器,像是洪水偵測器,會在路線行經河川的路段密集裝設;而全線75個邊坡滑動偵測器,桃竹苗一帶最密集,因為高鐵的路線在桃竹苗遇到的邊坡較多。但是高鐵在每個隧道進出口都裝設有落石監測器,全線有近100個;異物入侵的偵測器統,全線也有40多個。

  高鐵每公里分為一個閉塞區間,偵測器一旦偵測到災害,會同時傳訊息到中央行控中心,以及在該區間的列車,列車會啟動「自趨安全系統」,自動降速或立即煞車。還沒有進入這個區間的列車也無法進入,確保安全。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pa285&aid=8296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