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旺報社評-人才強國之路的三道門檻
2010/06/08 17:40:34瀏覽299|回應0|推薦3

2010-06-08 旺報 【本報訊】

  今年63出刊的大陸知名媒體《南方周末》,以「多少精英正在移民海外:他們尋求什麼?」作為封面故事。報導指出,越來越多的大陸各界精英以技術或投資移民方式,取得加、美、澳、新加坡等國的永久居民權或國籍,其中技術移民占絕大多數。據估計,每天都有近60名大陸中產精英向加國官方申請移民。

     在全球關注「中國崛起」的同時,中國卻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移民輸出國,流失的精英數量也居世界之首,這無疑是個巨大的反差。

     在這則報導刊出前,中共中央、國務院於5月底在北京召開全國人才工作會議,還發布《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畫綱要(2010-2020年)》,這顯示大陸當局正積極推動「人才強國」戰略,胡錦濤在講話中提到要「努力培養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到2020年要「確立國家人才競爭比較優勢,進入世界人才強國行列」。

     「人才強國」戰略不是今天才提出,2003年召開了首次全國人才工作會議,從中央到地方也都成立了人才工作機構,人才強國戰略還納入了「十一五」規畫、中共十七大報告和新黨章。大陸當局的高度重視,和人才的持續外流,同樣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何以如此?又如何解決?我們以為,要真正貫徹落實人才強國戰略,得解答三個疑問。

     首先是「安全感之惑」。《南方周末》已經指出,移民是為了得到「安全感」,不管是經濟安全、環境安全、食品安全、法治與人權安全,還是提供給下一代的優質而安全的教育環境。為什麼崛起的中國竟無法給人民充分的安全感,這顯然不是「嚴打」、「維穩」可以帶來的,不從體制全面的革新著手,不真正建設好和諧社會,用全社會資源培育出的人才仍將持續外流。

     其次是「錢學森之問」。去年底錢學森先生過世後,他在2005年向溫家寶總理提問的「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又成了大陸社會熱議的話題。其實錢老自己是有答案的,那就是要建立一個鼓勵師生「想別人沒有想到的東西,說別人沒有說過的話」的教育模式,就是要發揚「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要回答錢學森之問,真正落實溫家寶總理一再強調的「改變教育行政化傾向,讓教育家辦學」是最基本的起點。

     最後是「富士康之謎」。富士康事件突顯大陸基層勞動者中普遍存在的絕望感、茫然感、相對剝奪感和高流動率。培養人才,不能只看到精英階層,如果廣大中下階層裡的潛在人才不能被發掘,如果不能打造一個讓勞動者珍重生命,熱愛勞動,努力向上的公平合理的社會環境,又怎可能「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呢?

     胡錦濤和溫家寶在全國人才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都提到了「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溫家寶還說要「鼓勵創新、探索和超越,提倡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倡導獨立思考、追求真理」,這無疑是正確的方向。

     30年前,鄧小平提出幹部隊伍要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這個「幹部四化」成了中共幹部隊伍建設的總標準,也拔擢出胡錦濤、溫家寶等一整批第四代領導人。我們期盼胡溫如今提出的「人才四尊重」,能夠真正落實,讓中國真正成為世界人才強國。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pa285&aid=4109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