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12/30 22:05:00瀏覽593|回應0|推薦0 | |
台灣立報2010-12-30 20:48 作者:林子暉/林泰佐 左看:法理不只是法理 耶誕夜「中指蕭事件」再度讓台灣掀起正義之名的網路群眾運動,除了常見的人肉搜索,也瞬間凝聚起模糊的道德價值。此事絕非特例,台灣對於網路公民輿論的漸漸習以為常,甚至賦於制裁的合理性。固然其中不乏正面元素,如突破僵化法律條文與制度所無法顧及甚至迫害的社會議題,提供一個群眾自發的可能性等。 但其反面卻可見粗暴甚至盲目,人肉搜索正是遊走在群眾暴力的邊緣。多數必不一定等於普世,而網路最直接訴諸的是多數而非深刻的價值辯證。尤其在虛擬的網路社群,極可能混雜直接但不真實的人性互動,賦予誇大的正義滿足感、寒蟬效應下的集體共識等。 近日發生80歲老翁殺害病妻案,事件背後是複雜的制度性問題,絕非可訴諸單一對象的制裁。在媒體網路訊息的片段性與人為炒作下,高掛正義之名的制裁姿態,往往為多數對於異己少數的壓迫,背後的公民論議相較於迫在眉睫的集體情緒是被輕易忽略的。雖然如此,公民社會的體現絕非再回到裝模作樣的守法守度,而是拋出公民自主立法的可能性;讓公民不再只是虛幻的叫囂道德,而是直接翻動法理背後所蘊含的理性,才能真正實現公民社會的基礎。 林子暉/公共化協會成員 右看:於理不踰法 台灣近年來在網路硬體設施漸趨完善與年輕社群使用網路普及度近百分之百等因素下,透過網路的即時性與廣度催生不少公民運動,諸如抗議恐龍法官的白玫瑰運動與虐貓的博士生的人肉搜索,在價值混亂的年代中,很大成分給予充分機會形塑公民價值。透過網路上的辯論與資訊流通,讓原本輕易被忽視的社會議題與事件得以充分展開,同時驗證不言自明的公民道德價值,相較以往的社會冷漠確實令人值得欣喜。 但於此同時不得不希望公部門能正視且引導此公民力量,不應只消極應對民意,在正視的同時方能正確引導網路輿論能於法有據,不再輕易試法,諸如侵犯個人隱私等,方能在尊重法治的社會氛圍下建立網路正義運動。 林泰佐/社會評論家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