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左右看:一百年,催婚年
2010/12/28 22:57:41瀏覽432|回應0|推薦0

台灣立報2010-12-28 21:38 作者:李亮/王放

左看:閉著眼睛指揮肚皮

  內政部先前祭出百萬獎金,徵求催生口號,引來諸多議論,在單純的宣傳之外,實際功效非常可疑,就連當時得獎口號的創作者自己也坦言並無生育打算。如今內政部眼見生育率遲未提升還持續下降,又延長戰線,催生之外還要催婚,口號是「建國百年,百年好合」。但是,從建國百年關連到個人結婚究竟有甚麼邏輯?恐怕只有天知道。

  換個角度來說,這口號倒是很清楚地表現了台灣政府關於生育這件事的思維。首先,政府思考生育問題從來不是從民眾個人或家庭幸福的角度出發的,而是所謂「國家競爭力」的含糊概念。其次,歷來關於生育的口號與政策,基本上都是口號先行,也就是依其主觀願望由上而下地指導民眾,而不是立基於科學的調查研究,找出生育行為變化的真正影響因素,由下而上地設計相應的政策配套。

  這種指導性的施政在生育問題上特別無效。早期「兩個孩子恰恰好」看似成功,實際上是誤打誤撞,才會在生育率持續下降後才後知後覺地改變方向,更別提如今的種種「病急亂投醫」式的政策措施,注定收效甚微。

李亮/文字工作者

右看:要婚姻還是要生育

  台灣的生育率迅速滑落,沒幾年的時間就成為世界最低,令人跌破眼鏡。內政部先前祭出百萬獎金徵求催生口號,如今又規劃民國百年為催婚年,要以「建國百年,百年好合」為口號,推動各項措施催婚。然而,此項政策是把結婚與生育的連帶關係視為前提,卻沒有深入思考此一前提可能已經隨時代變遷而不再適用。

  確實,許多人至今仍把結婚視為生育的前提,儘管未婚生子、同居生育的情況日益增多,但台灣社會至今對於這樣的生育行為的側目與歧視依舊,也反映在諸如親屬繼承的法律制度上。因此,透過鼓勵結婚來鼓勵生育,似乎是很理所當然。但實際情況可能恰恰相反,很可能正是因為這種重視名分、婚姻形式的文化與制度,使得那些因為種種因素,例如經濟問題、公婆關係等等而在婚姻門檻上遭遇困難而晚婚或不婚的人,即便想生也生不了,反過來抑制了生育率。

  婚姻與生育傳統上是緊緊綑綁在一起的,但在經濟生活與人際關係激烈變化的當下,政府不僅不應該繼續抱持傳統觀念,反而應該鼓勵更多元、設計更有保障的其他關係形式,才能促進生育。

王放/政治評論員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pa285&aid=474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