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12/30 20:49:27瀏覽460|回應0|推薦0 | |
行政院準備召開「全國婦女國是會議」,為我國女性權益的保障與增進,研擬前瞻與有效的改善措施。會議的主題為「經濟、就業與福利」,現正由行政院經建會負責舉辦會前會,廣泛蒐集各界意見,以便做為正式會議的討論基礎。其中有個分項議題為「擴大照顧弱勢,健全社會安全網」,乍看之下,這個議題應該是中立的,不應是婦女所獨有或特別關切的問題。但仔細推敲後,我們發現從婦女團體角度切入這個議題的討論,適足以彰顯出我國籌建「勞動所得租稅補貼制度」(Earned Income Tax Credit;EITC)的必要性與急迫性。 我們在2008年總統選舉時,就特別針對台灣社會工作貧窮(Working Poor)的問題,呼籲候選人馬英九將實施EITC制度列為其稅改政見之一。馬英九不但從善如流地接受了我們的建議,更在當選就職後成立的賦改會中,將其列為一項主要的改革議題。由於工作貧窮問題已引發社會普遍關切,行政院遂決定先行責成內政部提出短期的補助方案,以防止問題的持續擴大與惡化。此一暫時性的措施稱為「工作所得補助方案」,共分二階段實施,從 至於賦改會的研究結論,則不但肯定了國外實施EITC的正面評價,更建議以「工作所得補助方案」為基礎,將EITC制度化與常態化。驗證結果顯示,EITC不僅對勞動參與率(尤其是婦女)之提高有明確的助益,對單親媽媽的家庭更可發揮有效的照顧,進而改善社會所得分配的不均。賦改會最終建議內政部與財政部分工合作,先由內政部負責推動EITC常態化的工作,然後配合相關稅法、人力以及資料等之建置,再將EITC融合為稅制的一部分。按理說,賦改會結束後的這一年間,此二部會應積極著手改革相關事宜,但遺憾的是,我們卻看到了此二部會之間的本位主義,互踢皮球,推諉責任,以致這項馬總統所宣示的改革政見,迄今仍然原地踏步,毫無進展。 租稅學理上,將減免稅優惠措施稱為「稅式支出」(Tax Expenditure),亦即政府該收的稅而不收乃等同於政府給予減免稅的受惠者相同金額的支出補助。換言之,減免稅性質上如同政府經費支出的增加,只不過它是一種「以租稅語言包裝的支出」(Expenditures in tax language)。台灣採行稅式支出的歷史悠久,不但各項稅法之中存有許多減免稅規定,其他各種法律亦常存在琳瑯滿目的減免稅條款。從獎勵投資條例、促進產業升級條例到產業創新條例,約50餘年。雖然產業創新條例因為營所稅調降至17%而取消了大部分的減免稅項目,但其他類如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發展觀光條例等個別產業的減免稅優惠,卻仍然還是存在。 稅式支出與一般政府支出的最大不同,乃在於它係隱藏性的支出,不似一般政府支出須公開透明地呈現在預算書中,受到民意代表與社會大眾的監督。即因如此,在我國現有預算監督體制尚不甚完善的情況下,政府各機關自然都會以爭取這類型的支出做為優先的選擇。是故,減免稅很容易變成浮濫與浪費。 相較於稅式支出,在社會福利上則正好出現一個對稱而相反的概念,我們將它稱為「支式稅入」(Expenditure tax),亦即政府該用的支出但卻縮減不用,乃等同於政府對當事人課徵相同金額的租稅。換言之,若隨著經濟條件的改善,政府便減少對原補助者的補助金額,實質上也形同是對原補助者的一種課稅。傳統的社會福利措施,通常都規定有許多適格的申請門檻與條件,例如家庭年所得20萬元,若家庭所得低於20萬元,即可獲得5,000元的補助;反之,若家庭所得高於20萬元,則便無法獲得此一補助。對超過20萬元的第1個1塊錢而言,其所負擔的邊際稅率無異高達5,000倍,這其實就是一種「以支出語言包裝的課稅」(Tax in expenditure language)。由此可知,傳統的社會福利對救助對象的課稅「稅率」通常都訂得很高,甚至已高到了嚴重打擊受補助者的工作誘因。 支式稅入與一般政府稅入的最大不同亦是在於它的隱藏性,不似一般政府課稅在法律上有明確的稅率訂定,一般民眾皆能事先認知。EITC的實施,即是為了把這種隱藏性的「稅率」公開化,透過制度的良好設計,將傳統社會福利的高邊際稅率逐步而緩和的調降下來,以減少對救助對象工作努力誘因的傷害。 我們欣見婦女國是會議的召開,讓EITC再次有機會成為討論的焦點。希望這次財政部與內政部可以摒棄成見,攜手合作,為這項對單親媽媽與小孩特別有利的措施,盡心努力。政府不能一直只知強調「稅式支出」對產業發展的好處,而忽略掉「支式稅入」對社會安全網的重要。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