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立報社論-第三世界需要培養不同的人才
2010/06/07 22:21:17瀏覽280|回應0|推薦0

台灣立報/社論/2010-06-07 21:07

  最近,中國公佈《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以下簡稱《人才規劃綱要》),敘述未來10年的人才培養計劃。實施計劃經濟的中國一向都有5年經濟計劃,卻不曾規劃人才培養的中長期計劃,顯示過去對教育的規劃重視不足。人才培養就是教育問題,教育是百年大計,需要中長期的安排。《人才規劃綱要》出爐,表明中國開始重視教育的中長期計劃。鑑於中國正處在各方面都快速發展的時候,公佈這個綱要,很可能發揮巨大的作用。

  中國政府所謂的人才培養,重點在於高等教育的領域。就人才培養而言,中國過去10年在數量上成長驚人,大學毛入學率從10年前不到10%攀升到25%,雖然與歐美先進國家40%還有相當差距(與台灣的100%差距更大),但是4分之1的毛入學率已經足以進入OECD所定義的高等教育普及國家。由於中國總人口遠超過歐美任何一個國家,25%的毛入學率已經使中國成為全世界高等教育規模最龐大的地區。

  在教育內容方面,過去20年來也不斷在尋求改進。最值得注意是,中國的大學也開始重視通識教育,提倡寬口徑、厚基礎的方向,而非過去一昧強調專業的訓練。1995年中國教育部推動文化素質教育,打開改革的大門,表明中國大陸也開始提倡通識教育,與台灣近20多年來的教育改革方向相似。

  然而,中國政府對人才培養的看法以及目標仍有待商榷。首先,培養的重心還是在經濟建設人才,而且主要強調科學技術能力。但是,現代社會需要更廣泛的各類人才,不宜過分偏重經濟建設面向;而且,就是經建人才也不能專重科技能力(包括科技創新能力),人才不能只成為經濟建設的工具,這不僅把人異化了,在當今複雜而快速變遷的時代,也不容易達到所預設的目標:國家的經濟建設。

  更重要的,處在21世紀金融海嘯後多變的新時代,作為第三世界最重要的新興國家,中國的人才培養需要有更大的格局與眼光,不能只滿足於片面的經濟成長目標,更不能以建設高級世界加工廠為標的。過去,第三世界半邊陲國家出現的技術官僚絕不應該成為中國發展人才的主要目標,即使這些技術官僚在一些第三世界國家的經濟成長發揮過重大的貢獻。因為這種經濟發展模式基本上只是複製資本主義國家過去發展的經驗,充其量只能跟在先進國家背後分一杯羹,無助於改變不合理的國際經濟體系;這個經濟體系兩、三百年來導致第三世界廣大人民受到剝削與侵略。未來中國應致力於消除這種不合理的國際經濟體系。我們期盼中國的人才規劃需要有這個視野。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pa285&aid=4106553